补足断层,做好衔接

2015-12-31 08:35罗海燕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12期

罗海燕

【摘要】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断层现象,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方法,以期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 教学断层 衔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1-02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我发现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高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最困难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断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師生在解决诸如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问题时,就困难重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不衔接现象呢?

我们试着比较一下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

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明确提出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

下面是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摸索出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主要方法。

一、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初中的考试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选文源自课内。老师在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考试说明指定的课文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准备,学生按老师的指点去记忆和变通,几乎可以“百战不殆”。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要求高得多,重在积累与运用,“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考试选材于课外,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脚踏实地,步步夯实,才能从容应对。

二、温故知新,在比较、参照教学中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直接对接

从初中进到高中,对初中教材内容十分熟悉,所以“温故”很容易,要做的是有意识地把“知新”和“温故”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在进行现代汉语语法、文言文语法等内容的衔接教学时,应尽量选取初中课本里出现的内容(如课文)作为讲授的例子和练习材料,使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高一上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初中(八年级)《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样。在词法句法上,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获得新知,总结规律,前引后连,举一反三。

三、相关知识的补充

一是语法知识。补充相应的语法知识,做好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

由于初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法知识在初中被淡化、弱化了。学生大多对实词、虚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考查却是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视情况对语法知识作适当补充。

二是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教师要对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含义,结合课文翻译的实例,逐一让学生领会,并按要求在学习实践中训练。“换”、“调”、“留”、“补”、“删”等翻译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

三是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的种类。这是既重要又繁难的知识点之一。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随文学习逐一掌握,又要复习巩固总结归纳,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

四是高考目标要求。应让学生知晓文言文高考命题有哪些具体考点,考查形式怎样,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等,让学生学有针对性,有一个衡量尺度。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文言文不论是平常学习还是考试,能力要素的考查是主要的。要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能力训练。如读准句读,巧用注释,查阅工具书,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比较分析与综合理解,归纳整理与反思总结,等等。

五、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都感到高中的语文学习较之初中来说,有了较大的跳跃,一时间感到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从思想上、心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适时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多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阅读理解《新课程标准》等,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学生就一定会尽快地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 《教育心理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