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

2015-12-31 13:27:50胡白瑜李金礼汪爱云缪良和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丹红供血基底

胡白瑜 李金礼 汪爱云 肖 芳 缪良和

云南省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曲靖 655000

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急诊症候群,症状严重且容易复发,具有间歇性、多发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1]。患者常表现为视物模糊、发作性眩晕、反复发作性头痛、共济失调、耳鸣、交叉偏瘫以及复视等,可引起脑干、小脑甚至部分大脑发生供血不足,引发可逆性功能障碍,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故早期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延缓或者逆转病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64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无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交流障碍。除外脑肿瘤、枕叶、小脑及脑干出血等严重合并症、耳疾所致眩晕、无法配合治疗、合并精神疾病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62.2±10.9)岁;合并症:12例高血压,6例脑动脉硬化,12例颈椎病。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63.1±10.0)岁;合并症:13例高血压,7例脑动脉硬化,14例颈椎病。两组年龄、性别与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比较(±s)

组别 左侧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91±3.95 48.42±1.61 32.95±1.87 43.12±1.65 43.11±3.37 53.12±1.34对照组 38.69±3.84 41.33±1.59 32.66±1.81 36.64±1.38 43.65±3.55 46.31±1.79 x2 0.2259 17.7246 0.6303 17.0413 0.6240 10.152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两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等,均予以盐酸地芬尼多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mg/片,H11022358)口服,2片/次,3次/d。对照组每晚临睡前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赤峰万泽制药有限责任公司,5mg/粒,H15021331)口服,10mg/次,1次/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mg/片,H20051408)口服,20mg/次,1次/d,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阿托伐他汀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10mL/支,Z20026866)20mL+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恶心、呕吐、水平性眼震及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左侧、右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观察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获得明显改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降低>5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轻微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对日常工作与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异常,观察组1例发生胃肠道不适,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不良反应率为3.13%;对照组2例胃肠道不适,1例轻度头晕,1例疲惫,不良反应率为12.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是相应小脑以及脑干的主要血供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可引起血管痉挛性缺血,在合并颈椎病时可导致椎-基底动脉受压或者狭窄,引起主动脉血流障碍,诱发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故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行走不稳以及水平性眼震等症状[3-4]。故及时恢复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手段为扩血管治疗,增加脑血供,并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可起到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复发率等作用[5]。莫文等[6]研究显示,血脂及血清hs-CRP参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故临床在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脑供血中强调血脂调节。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属于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经口服以后能够快速在体内水解,所生成的水解产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并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胆固醇(TC)的含量,降低脑供血不足复发率以及脑梗死发生风险[7]。此外,还具有降低甘油三酯(TG)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作用,有效调节血脂水平[8]。本研究中,对照组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预防并发症、应用盐酸地芬尼多片控制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的基础上,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纠正椎动脉缺血与脑供血不足,配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疗效较好,但仍有37.5%的患者治疗无效。

祖国医学关于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脑供血不足无专用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将其纳入中医“厥证”“眩晕”等范畴,因为血脉淤阻导致脑络不同、血行不畅,或者痰浊内凝而上扰于脑是本病的主要病机[9]。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组方为中药丹参与红花。其中,丹参性味苦寒,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祛瘀止痛及养血安神等功效,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以及散湿去肿等功效,两药共用可调畅经脉、行血止痛[10]。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素、丹参酸甲酯、丹参酮、丹参新酮等,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与血栓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并可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和抑制胶原纤维生成,清除氧自由基以及保护线粒体等作用,从而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11]。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红花苷、新红花苷、红花多糖、棕榈酸以及月桂酸等,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细胞耐缺氧能力以及促进溶栓等作用,从而改善脑组织局部以及前庭微循环状态。此外,红花的活性成分能够直接或者部分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进一步促进血管的扩张[12]。将丹参与红花联合应用,可起到疗效协同的作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而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增强脑组织血供,消除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相比于对照组的62.5%显著提高。此外,观察组治疗后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均显著提高,与吴传良等[8]报道基本一致。表明阿托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脑部血供,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组仅1例(3.13%)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2.50%差异显著,充分证实了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所致的脑供血不足,可更好地改善脑部血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1]耿全现.老年人头晕与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374-4376.

[2]吴中旗.丁咯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3):4807-4808.

[3]李松芝,赵丽荣.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2-73.

[4]惠振,王敬卿.12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10):862-863.

[5]蒋洪良,邹秋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15-1016.

[6]莫文,焦桂萍,袁志柳,等.血清hsCRP,TNF-α,IL-6,血脂水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35-236.

[7]罗萍,杜松,段红艳,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3):174-177.

[8]吴传良.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125例[J].中国药业,2012,21(22):95-96.

[9]贾长文.祛痰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87.

[10]冯子凌.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61-962.

[11]邹伟忠,林伟敏,陈少,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62-163.

[12]应大刚.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8):212-214.

猜你喜欢
丹红供血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8:24
辣语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1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 22: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