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训练配合定时排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
李淑杏杨芳郝习君1陈长香
(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排便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No.214)
通讯作者:陈长香(1963-),女,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年慢性疾病研究。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第一作者:李淑杏(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慢性疾病研究。
脑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出血最常见的危险诱因〔1〕,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正常的排泄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对临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脑卒中后7 d内发生便秘风险为最高,11 d内则高达半数〔3〕。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脑卒中的加重,特别是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4〕,Robain等〔5,6〕研究也表明便秘可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率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且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神经内科脑卒中便秘〔8〕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岁,平均(64.7±4.03)岁。入选标准:根据Barthel指数(BI)〔9〕,依赖程度评分>45分者;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10〕(MRS)评分,独立生活水平三级及以下者。排除标准:器质性疾病所导致便秘者;习惯性便秘者。
1.2排便积分测定排便不费力0分,少费力1分,较费力2分,费力且手法帮忙3分,分值越小排便越趋于正常化〔11〕。
1.3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Ⅰ型:分离的硬团;Ⅱ型:团块;Ⅲ 型:干裂的香肠状;Ⅳ型:柔软的香肠状;Ⅴ型:软的团块;Ⅵ型:泥浆状;Ⅶ型:水样便。其中Ⅳ型和Ⅴ型为正常,其余为异常〔12〕。
1.4干预方法①排便训练。每日早晨清醒后起床前做排便训练10 min。具体做法是:意念要集中,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收缩肛门,产生盆底上提的感觉,应持续收缩5 s,呼气时放松。②晨起定时排便。指导患者晨起饮水100~150 ml后,洗刷、吃早饭、排便。同时做好排便的环境准备,为排便病人提供隐蔽性环境,告诉病人不要抑制便意,选取适当的排便体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或方差分析。
2结果
1 w干预后,排便积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大便性状比干预前均趋于正常(P<0.05)。干预2 w后,与干预1 w时比较,排便积分下降(P<0.05),大便性状与干预前、干预1 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排便积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n)ⅠⅡⅢⅣⅤ便秘〔n(%)〕干预前2.26±0.45101280030(100.0)干预1w1.57±0.571)28119021(70.0)干预2w1.26±0.691)13611910(33.3)2)F或χ2/值27.2335.6525.71P值0.0000.0000.000
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干预1 w比较:2)P<0.05
3讨论
排便训练是一个调整神经肌肉协调活动的生理过程,最明确的外在表现是肛门外括约肌肌电的变化,通过刺激和调控肛门括约肌系统,形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长期训练有利于强化高级中枢对脊髓低级反射中枢的调节,进一步促进全面康复。刺激和调控肛门括约肌,有助于缓解出口梗阻,但对肠道本身润滑性、推动力等慢性因素效果不明显。
完成排便训练的基础,是可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在训练中强调人的意志力和心理鼓励,对排便疗效至关重要。定时排便及排便训练应十分重视患者主观感受,利用适宜的语言进行引导和纠正,鼓励患者在增加腹压的同时放松外括约肌,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使患者的训练从被动走向自觉,每日晨起后,不管有无便意都进行排便。从对定时排便及排便训练组的跟踪随访来看,患者对排便训练的心理接受度越高,治疗效果越明显,坚持训练的自觉性越高。因此,临床进行定时排便和排便训练,有必要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和排便机制,与患者共同协商治疗方案,采用心理激励机制,解除患者的疑虑,帮助恢复治疗信心。训练时,可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使患者充分放松,解除精神紧张造成的肛门括约肌不松弛,也有利于增强疗效。需重视巩固和强化训练,通过健康教育、电话随访等办法,督促其坚持疗程和家庭训练,通过长期坚持建立排便反射的排便环路。
4参考文献
1李安.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490-1.
2Winge K,Rasmussen D,Werdelin LM.Constipation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J〕.J Neurol Neuros Psych,2003;74(1):13-9.
3苏永静,张振路,张小燕,等.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英文)〔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4):300-3.
4王永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2):1020-2.
5Robain G,Chennevelle JM,Petit F,etal.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after recent vascular hemiplegia:a prospective cohort of 152 patients〔J〕.Rev Neurol (Paris),2002;158(5 Pt 1):589-92.
6Krogh K,Christensen P.Laurberg Scolorec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J〕.Acta Neurol Scand,2001;103(6):335-43.
7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8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Gut,1999;45(suppl Ⅱ):1143-7.
9Worfe CD,Taub NA,Woodrow EJ,etal.Assessment of scales of disability and handicap for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1;22(10):1242-4.
10DeHaan R,Limburg M,Bossuyt P,etal.The clinical meaning of rankin handicap grades after stroke〔J〕.Stroke,1995;26(11):2027-30.
11朱芬芬,林征,林琳,等.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2-6.
12O'Donnell LJ,Virjee J,Heaton KW.Detection of pseudod iarrhoea by simpl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intestinal transitrate〔J〕.BMJ,1990;300(6722):439-40.
〔2013-04-20修回〕
(编辑赵慧玲/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