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2015-12-30 01:37徐光伟谭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人才

徐光伟谭瑾

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徐光伟谭瑾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期,会计人才需求呈现新的态势,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将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培养联系起来,阐释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结构需求互动机制,分析现阶段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产业结构;高校改革;会计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在经济社会中彰显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与日倍增。尤其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以输送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在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剧烈变动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成为高校改革格外关注的问题。这也将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现实要求。因此,以往单纯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可能不再适用于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端会计人才俨然已成为高校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在变化的需求面前必然主动寻求改革,优化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和人才综合素质,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将就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培养的循环互动机制进行阐述,为三者良性互动循环以及新一轮高校改革提供参考。

图1会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改革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校“二次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表现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及重新配置,以促进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任何经济体的内部结构都会随外部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人才需求结构,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必须进行相应改革。另一方面,未来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只有培养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作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阶段的高校改革。此次高校改革又被称为“二次转型”,即改变以往单纯扩建、扩招,培养标准化人才的模式,着力向培养多层次、应用型和知识性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使教育体系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高校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改变以往单一学术型办学模式为核心的高校综合改革成为高校转型的必由之路。此次高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突出办学特色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从政策层面来看,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

自1999年高校扩建以来,高校定位模糊,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粗线条,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在助推产业升级、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建树甚微。高校改革就是为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又离不开劳动者的努力,而高校改革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相较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滞后性。因此,为充分发挥高校改革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作用,高校改革应具有前瞻性。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会计人才需求

1.产业结构调整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软”性会计人才。与其相对应的“硬”性人才,是指在一个模式下从事技术工作,人才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企业经营结构,低碳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宽泛而全面的业务知识及实务能力。比如,环境成本的分析与决策以及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等。同时,在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化、风险和危机日益频繁化的当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操作技能型,而更多地需要兼备财务、经营风险预测与控制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软”性会计人才,对其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创新型会计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岗位职能需求愈加高级化、知识化和复杂化。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创新人才的多少,往往决定一个企业或国家的命运。为了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面对可能的经营危机和财务困境。因此,管理创新型会计人才是企业实现集约化综合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

2.会计人才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既包括三大产业间结构比例的调整,也包括各产业自身的优化。而会计人才结构的有益变化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方面,综合能力提升的会计人才将引领传统产业自我提升。“软”性会计人才所兼备的经济、管理、金融等知识,发挥自身知识才能将增强企业活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另一方面,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输出将成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动力。创新型会计人才由数字运算管家角色向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角色转变,具备创造性精神,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挑战,预警经营风险、化解财务危机。依托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新兴产业的崛起开辟道路。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缺乏人才的产业发展就相对缓慢。因此,在确保会计人才总量的基础上,应将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人才结构优化贯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始终,实现会计人才结构优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三、高校改革与会计人才培养

1.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受传统教育模式桎梏,高校培养人才往往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导致应用性知识匮乏、知识结构相对滞后。在会计专业设置上,尚不能紧跟产业调整的步伐,长时期停留在以往制造业会计范式的理论教学中。课堂上“应试教育”模式使教师对教学职责规划过于呆板,多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禁锢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企业亟需管理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以往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刻板,不能适应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人才结构失衡。自高校扩建以来,诸多地方高校的办学模式完全参照学术研究型大学,热衷于学院升大学、专科变综合,而忽视了自身特色,进而导致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输出的人才结构失衡。高校建设雷同化导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局限于一般专业性人才,而对当前复合型、多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欠缺。高校改革的宗旨就是促使高校按照自身的学科特点,选择差异化的改革路径,设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丰富人才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首先,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会计学专业培养计划在紧跟学术与实务前沿的同时,应在传统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注重管理学、财务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等多项实践能力课程的学习。依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坚持有特色、有导向地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

其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与信息技术联系密切的学科。因此,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双师”制度和“双课堂”模式。“双师”制度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直接的实践课堂,校外教师的言传身教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结合,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此外,在管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关注会计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无纸化的会计操作与管理更加凸显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必要性。

第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兴趣为依托,创新意识的增强以教学模式改进、思维启发为根本。因此,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变化需求的会计人才,应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着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将乏味理论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广泛采用互动式教学、师生互换角色以及开放性课程作业等,这将有助于提升会计人才的创新意识,为管理型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能路径。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6-31.

[2]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人才
人才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回暖与升级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