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坤
李嘉诚这样的巨富家族,未来恐怕很难在香港出现,而他恐怕也需要思考,他究竟要给家族和香港留下什么?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这句狮子山下歌词曾经激励过大批香港人。而随着香港经济增速的趋缓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狮子山精神似乎有了褪色的迹象。香港的住房价格高居不下,整个城市被戏称为李家城。不知道作为曾经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自称秉承狮子山精神的李嘉诚先生,又会做何感想?聚焦于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的资本运作,使得李嘉诚获得了最大的收益,但在内地和香港都处于经济下滑和民众情绪逐渐变化的微妙关头,李嘉诚的做法也使得一场未名的风险似乎在向自己靠近,成为了当下考察朝野和民间情绪的一个窗口。
舆论风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5年9月12日,一篇出自有官方背景的瞭望智库雄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这篇文章聚焦于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的资本运作,质疑李嘉诚旗下资产在发展过程中的灰色地带。并且得出了“对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富豪来说,不管走与不走,作为曾经的获利者,其未来还有三大使命需要完成,不能轻易一走了之”的结论,一时间言论大哗。
言论大哗的原因,一部分无非是这篇文章让人怀疑是否有官方背景,瞭望智库属于有官方背景的智库。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人们一直怀疑李嘉诚集团和政府方面的合作在淡化,而在内地反腐和极力降低房地产依赖度但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李嘉诚的逐渐退出似乎印证了这种可能。而在这篇文章出台后,内地和香港网民的反应也显示出了民间对李嘉诚的复杂情绪,以往基于对李嘉诚白手起家的敬仰之情已经逐渐淡去。
官方的回应依然四平八稳。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香港记者有关此事的提问时指出:我想要强调的是涉及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各项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和成效在陆续显现。从这里看不出政府的态度变化。
虽然官方没有明显态度。李嘉诚方已经严阵以待,9月29日,李嘉诚以三页纸正式回应“撤资”指控。他指出:“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内地、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语调不寒而栗,似乎显示出以李嘉诚的老辣,都对此言论风波颇为畏惧。李嘉诚旗下企业长和集团则否认从内地撤资,称有买有卖正常事。显然李嘉诚方希望极力证明这是一个商业事件,完全不涉及李嘉诚方对内地发展趋势和政府合作趋势的判断。
神话远去
《人民日报》旗下公号侠客岛以“斯人已去不必挽留、资本没有国界”做起了文章。但文章中指出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内地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国家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而郎咸平担任主持的财经郎眼仍然是一贯的麻辣风格,他指出李嘉诚就是一个无利不起早、依靠垄断发财的商人,而香港和内地发展的关键还是新科技和创新,节目中对于李嘉诚颇多揶揄。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则以《李嘉诚是一个怎样的陷阱?》从另一个角度对李嘉诚做出了评论。在文章中他指出:有一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财富众多而被人们长久地纪念。他能留存于民间的名声,几乎全部来自于他的德行与公共行为。从内地官方和民间意见领袖言论都可以看出,李嘉诚的发达是否依赖灰色领域无法证实,但不可否认一个属于李嘉诚的辉煌年代,似乎已经逐渐远去。相对于过去李嘉诚在民间言论和财经收益的辉煌成就,当今李嘉诚在内地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成功范本,正努力捕捉经济新动力的内地已经不再看重李嘉诚,也许未来书店中也不会见到像现在一样如此之多的李嘉诚成功秘笈。
香港经济记者陈可恩应约为观察者网撰稿,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件对香港的影响。社会纷乱的内耗,已经使香港政令难行;营商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恶化。事实上,人总是追求安稳和谐的生活,一旦安定的生活受到破坏,便会有迁移的考虑,如欧洲难民潮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小市民尚且有如此想法,更可况在商言商的商家?而香港屡次出现的事件,已经印证了他的看法。
事已至此,余波逐渐散去。李嘉诚仍然在继续着资本挪腾的大戏。11月份,有文章似乎说明了事件的最新走向。人民网标题为《中英签4000亿大单,李嘉诚抄底英国又快人一步》的新闻,似乎说明了李嘉诚的资本布局是顺应内地政策的举动。文章指出,据估计,到2015年年底,中英两国将创下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而此次李嘉诚布局英国不禁让我们对他的深谋远虑肃然起敬。
而香港,仍然艰难地跋涉在发展去地产化的发展之路上。尽管香港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但是科技产业一直发展孱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1月20日表示,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中央政府接受其建议,任命杨伟雄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香港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去地产化,以及内地经济更好的转型和政商关系的重新确立,才能让这个话题逐渐淡去。而李嘉诚这样的巨富家族,未来恐怕很难在香港出现,而他恐怕也需要思考,他究竟要给家族和香港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