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非信息类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地方特色研究

2015-12-29 00:00:00叶苗程小辉刘源
计算机教育 2015年9期

摘 要:针对物联网以应用牵引技术发展和西部非信息类高校丰富的地方特色专业设置的特点,提出西部非信息类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与地方特殊专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和观点,并对实验和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西部非信息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0 引 言

物联网工程作为以往的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电子工程的有机综合体,在国民经济和礼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受这样的政策鼓励,为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目前高校中已经开设的相近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已形成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方向的专业群体优势。其中,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3个领域对应了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这对后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斤没的物联网专业有了很好的师资、实验场地和设备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

除这些信息类专业外,在西部高校中,特别是非信息类高校,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开设有与地方行业紧密结合的专业。

1 物联网专业设置的意义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在世界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技术也被称为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的变革浪潮,该产业成为各国家积极研究和推进的新必先导产业和信息支柱行业。在我国更是将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从产业发展角度,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物流、水电等产业开始有了广阔的应用,产业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国务院在政府报告中明确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企业的信息化,制造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制造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联网工程技术。其中人才是物联网产业的关键,企业急需物联网工程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物联网作为一门专业在高校中开设并进行人才培养,正是高校专业设置适心社会对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的具体体现,其相关的物联网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工程素质与能力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手段

2 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的制造业相对落后,因相关技术和人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在广西已经建立的我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经济发展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重视和发展网络建设对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意义。目前,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社会信息化作出了详细战略部署,《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而物联网工程作为以往的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有机综合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物联网工程作为以往的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有机综合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特别是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和我国对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实施,广西从我国对东盟的地理中心转变为经济中心和区域枢纽,这给广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给广西的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广西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基地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联网工程”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

3 西部非信息类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的地方特色

正如前面介绍所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社会信息化作出了详细战略部署,计算机学科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作为以往的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有机综合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注意到物联网的一个显著特点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应用,以应用来牵引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可应用于交通物流、地质监测、环境监测及保护、建筑与土木工程监测、工业监测、安全防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等领域,而这些行业大多与西部非信息高校的专业相对应。西部非信息类高校一般都开设有信息类专业,比如计算机、通信、电信等专业,除此以外还有与地方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比如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产勘探等,这正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广阔领域。因此,计算机学科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可以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这些西部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支持,同时,这些西部特色专业又为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提供深厚的行业背景支撑。

因此,计算机学科物联网方向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提供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为西部非信息类高校的信息类专业巩固相近专业的学科群体优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4 建设地方特色的西部非信息类高校物联网专业

基于以上对西部非信息类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特点的分析,西部非信息类高校在物联网技术相关方面的教学及科学研究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根据未来3-5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整合校内的现有师资、实验设备和专业,建设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专门实验室,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西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开展物联网方面的项目合作。

这里设计了几个实践方面的专业建设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实践、专业知识实践、非信息类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应用实践和校企合作的行业实践,形成实践课程的特色:

(1)建立实践主导的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转变工程教育观念是建立现代工程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科学的工程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才能实现工程教育的预期目标,培养出大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物联网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应用,所以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确立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观念;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主导地位为基础,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新观念。

(2)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培养内容的要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与改革。如在实验类型上,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在实践课项目上,减少设定性项目,增加源于生产实际的问题性项目;在实践课内容上,减少空泛、陈旧的内容,增加具体、新颖的工程实例性内容。同时,将一些课内实验进行调整、整合,改为系列实验课或实验平台课。

(3)整合各种实践资源。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特色及优势专业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城市规划、土小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丁程等。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比如,正在同广两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滑坡地质监测、与桂林甘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桂林市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整合这些资源,能为计算机学科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内容更为丰富的支撑。

(4)依托非信息类院校特色和优势专业背景的实践平台的资源整合。电子信息类院校的学科发展优势突出,但学科发展的单一性在客观上限制了其应用性的广阔前景。项目组研究的依托非信息类院校特色和优势专业进行的资源整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这也符合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以应用来牵引技术发展的特点

(5)采取校企优势互补的方式,建立“校企结合”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解决当前工科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背景不足的问题,着力提升教师的工程素养与科研能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切实贯彻到教学工作中。

(6)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以多元化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更客观地对学牛的学汪情况做出评价。

5 结 语

我们将依托原有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西部非信息高校计算机学科物联网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构建依托西部非信息类高校中专业学科优势和学科背景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与非信息类特殊专业的特点相结合,探索建立面向灵活多变和丰富多彩的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