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贵州省兴仁县城北街道办事处锁寨村看到,一条长2.8公里沥青路蜿蜒盘旋穿过锁寨村6000多亩五星枇杷基地,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苗给荒山披上“绿色外衣”, 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这是兴仁县城北街道办事处锁寨村为山区群众建起的“绿色银行”。
锁寨村位于兴仁县城以北,距县城4.5公里,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94户1600多人。贵州省内晴兴、惠兴高速公路穿村而过,环境优雅,山环寨,水绕村,村内气候温和,经过相关部门反复调研论证,该村适宜种植五星枇杷。
2011年3月,村民岑万文从兴义市顶效镇绿化村引进50株五星枇杷在本村纯寨组试种。通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和培植,最终试种成功。于是,他想起利用家乡的喀斯特地貌在山坡种植枇杷,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涵养水源,种植枇杷还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门路”。
城北街道办结合锁寨村实际,对岑万文、杨昌富等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该村枇杷产业发展。
为做大做强枇杷产业,兴仁县成立了兴仁县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岑万文担任董事长。公司以建经果林基地为主导,以石漠化治理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园为西线旅游新亮点,探索荒漠化治理新思路,寻找农村土地整合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就业岗位,达到兴县富民。
岑万文带领的公司员工多方筹集资金3700多万元,在锁寨村纯寨组睡卧大佛山的荒坡上建设五星枇杷基地,目前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
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组民按30%、公司按70%”的比例按股分红,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枇杷基地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调整土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措施,具体由组民与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公司聘请组民到公司参与种植管理,确保种植走上成功之路,实现互利共赢。
2011年以来,岑万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到云南、四川等地参观学习枇杷种植技术,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等为服务目的,引导群众以枇杷种植为主,以种植核桃、桃子等为辅,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达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锁寨村把枇杷种植作为村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公司牵动、市场促销等相关措施,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枇杷产业,形成了“合作社带农户、公司带合作社、公司建基地”的枇杷产业化格局。
岑万文说,目前公司已吸纳18名会员,参与入股的村民到公司打工,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可收入80元,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公司用工量大,每天需要80名左右农民在公司打工,村民还参加公司分成,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据岑万文介绍,每亩荒坡可种35株左右枇杷,种植的五星枇杷为三年初产、五年丰产,每株枇杷丰产期产量在60斤左右,每斤按15元估算,1亩枇杷可创产值3.15万元,经济价值十分可观,种出的枇杷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增加了村民收入。
为了壮大锁寨五星枇杷种植规模,城北街道办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着力打造1万亩生态五星枇杷农业产业,以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开发为主线,以荒山石漠化治理为抓手,综合推进产业、行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财政分局吴古昌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