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平湖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县域担保业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县域融资担保的“平湖模式”
宜昌平湖担保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宜昌市夷陵区属国有控股、民营参股的专业担保机构。公司按照“帮企业解困、替政府补位、对股东负责”的思路,坚持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控制金融风险为宗旨,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努力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一)实施“积粮”工程,筑牢发展基础。利用国有平台优势,通过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向外拓展的方式,内引外联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先后申请区财政注资和补偿扶持1.5亿元,引导和鼓励新老股东入股增资2亿元,注册资本总额达到了3.5亿元。注册资本的扩大,实现了担保基金总量的增加,公司在银行的担保授信倍数得到了有效增强,基金放大比例平均达到1∶8,单笔承保金额提高到3500万元,担保授信总规模突破了30亿元。
(二)实施“结网”工程,筑牢发展平台。建立健全与银行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协调、适时互动、带领企业访问银行、带领银行走访客户等方式,不断加强公司、银行、企业三方的合作交流力度,促进担保业务有序开展,目前公司已与16家市级分行或总行级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探索创新业务合作模式,根据银行的业务特点和客户的实际情况,双向推荐,实现银行与客户的最佳搭配,确保资源配置模式最优、成本最低、效益最大。通过良性互动和紧密协作,公司在银行的基金放大倍数为5—10倍。
(三)实施“辟径”工程,筑牢发展源泉。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和优势产业特点,洞察政策走势,顺应市场潮流,加大对核心产业、重点项目和特色行业支持力度。创新担保品种和反担保物种类,设立和新增了固定资产投资担保、银行承兑汇票担保、项目融资担保、工程履约保函、招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诉讼保全担保等上10个担保品种,将反担保物种类扩大到房地产、机器设备、库存商品、有价证券、股权、矿权、应收账款、合约担保、联保以及法人有限担保加股东无限担保等方面。探索开发拥有“商会协调、批量受理、打包审批、独立用款”特性的“种子基金”担保产品,以及能够为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服务的“分保、联保、再担保”业务模式,解决了部分企业因抵押物不足、资信等级较低而出现的融资难题。
(四)实施“筑墙”工程,筑牢发展核心。建立健全“防火墙”,适时修订各项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及审批程序,强化保后跟踪管理,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确保担保业务模式最优、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多渠道化解风险,通过采取“拯救疗法”、“转接方法”、“法律维护”等多种方法化解风险。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将中央财政的担保补贴全额纳入风险拨备,同时按规定要求计提风险准备金。
二、县域担保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是经济形势总体偏紧。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复杂局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重,经济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受经济转型升级、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要素供应持续紧张以及社会资金面总体持续趋紧的影响,夷陵区矿业、化工、机电行业部分关联企业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持续增大,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信贷风险高位运行,金融支撑力度有限并逐步压缩。
二是银行放贷的门槛持续抬高。在经济下行、信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银行避险心理逐步加强。就夷陵区而言,2013年,80%的贷款增量集中在规模企业和优势产业,而对风险系数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不同程度上存在选择性慎贷心理。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担保公司冒着很大的风险运行。
三是自身发展不够强劲。增资扩股,增加资本实力,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是担保机构保持自身优势持续发展的保障。就平湖担保公司而言,虽然现在增资到了3.5亿元,但资本规模和基金规模仍相对偏小,对注册资本的扩大和担保基金总量的增加还存在着相当的需求。
三、支持县域担保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主要包括:拟定议题,定期组织召开银、保、企洽谈会,通报经济、金融情况,研究协调解决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之间的有关问题;金融办牵头搜集区域重点项目计划、重点企业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等信息,及时向各金融机构推介,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了解。
(二)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学习借鉴国外及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多方联动,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构建新型银保合作关系。人行、银监等金融管理部门选择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纳入与合作银行的风险分担试点,通过召开银保对接会、风险分担研讨会等,制定风险分担机制,明确风险分担比例。对担保公司承保的项目,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资信等级,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比例机制。例如,对于授信倍数达到10倍的担保机构,银保风险分担比例可设为2∶8;对于授信倍数在10倍以下的担保机构,银保风险分担比例可设为1∶9。实现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贷款企业的共赢。
(三)发挥财政扶持作用。加大调研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对地方优势农业、特色产业,扩大小额贷款担保范畴,放大财政拉动“三农”发展的效应。
(四)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社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及居民信用信息制度,抓好信用和金融服务等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普及法律、金融知识,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强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征信信息、工商信息、税收信息、海关信息、司法诉讼等信息的互通互联,便于信用担保查询,构建广覆盖的信用信息查询与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解决信用担保的基础和前提问题。
(五)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和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对担保机构因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执行的费率优惠,财政予以适当补贴;对一些特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贷款担保,建议由政府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同时,按照国有股本不低于40%的标准,加大增资力度,充实国有担保机构资本,提升服务中小企业、助力区域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