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正在成为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具体实践。县级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已经迈出了稳健步伐,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亟需在各个方面进一步作出规范。本文结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夷陵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夷陵区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原则,在农村综合改革“以钱养事”、城市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公共就业服务、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面,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全区政府购买服务金额达到8900万元。
(一)强化项目对接。一方面,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推广”的原则,采取“部门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审定”的方式,将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社会关注程度高、社会基础较好的公共服务项目,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中选择承接主体,并对承办主体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二)强化预算统筹。各部门、单位购买服务项目计划随同年度部门预算一同编报,按规定程序批复后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原则上严格按照现行预算管理办法,先编预算后支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对突发性应急事项,经区政府同意后可以先确定承接主体,再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一事一议”原则,专项研究确定资金规模和来源。同时,出台有利于公平竞争、事业发展的多项扶持政策,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引导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三)强化过程管理。对已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均采取合同制管理办法,对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要求和违约责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对购买公共服务程序,财政全程参与监督,严格落实财政财务各项规定,确保流程公开、透明、规范。主动将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资金列入同级预算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范围,实行重点审计或专项检查,确保预算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
(四)强化绩效监控。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对政府提供资金、社会组织承包服务、合同关系实现、社会组织独立决策、独立运作、承担责任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并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合同期满后,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范围包括购买主体购买服务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资金支付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工作及继续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依据。
二、县级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政府动力不足,“不想买”。一些部门习惯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传统思维和行政模式,没有准确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缺乏发挥市场力量改善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责任担当和改革魄力,把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应急”之策,“拾遗补漏”之举,导致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进展缓慢、社会公众认知度不高。
(二)服务主体薄弱,“没人卖”。许多社会组织自身力量较为薄弱,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自律作用不够,自主性、自治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按质按量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部分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利于公平竞争。个别社会组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盈利方面,甚至出现了欺诈或腐败现象,导致民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不高。
(三)购买力度不大,“买得少”。政府购买服务与财政预算管理的衔接不到位,有的县级财政还未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框架之中,临时性、应急性的色彩较浓。同时,“政府购买服务”还未被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具体支出分散在业务经费、人员经费、三公经费等支出中。政府购买服务往往是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而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领域的购买服务尚不多见,农民工、流动人员、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受益较少。
此外,由于制度建设落后,存在“买不准”的问题。由于监督管理不严,存在“买不好”的问题。
三、推进县级政府购买服务的对策
(一)转变行政理念,确保“有人买”。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的多元共治模式。政府要从公共服务直接生产者向间接提供者的角色转换,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解公民公共服务需求、制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公共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要强化政府责任,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行事,明晰服务项目的要求、期限以及效果,并且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防止低效率和欺诈行为。
(二)扶持社会组织,确保“有人卖”。要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使大量民间发起的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促进社会组织大发展。要大力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使社会组织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事业单位,不再增加新的事业编制,以此来“倒逼”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向社会购买服务。要建立扶持发展机制,积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小额补助、能力建设、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等服务。
(三)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有钱买”。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的统筹力度,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增加对购买公共服务的专门预算,将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列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将“购买公共服务”作为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使之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除了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为主之外,还应探索多元化筹集资金渠道,努力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保障购买公共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监督评价,确保“买得值”。要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细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要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事后查询和动态监控平台,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追究责任、采取补救措施以规避和降低各类风险。要建立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截留、侵占等,杜绝设租、寻租等贪腐行为。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