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油菜花开的时节,我从北方出发,冲破层层雾霾的封锁,朝着风景秀丽的婺源而去。从雾霾笼罩的原乡走向古朴幽静的山村,走向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在悠长狭窄的街巷安然地漫步,享受一个人的悠闲时光。精美别致雕刻着“福、禄、寿”的明清民居是悠闲的,沿街铺成的青石板路是悠闲的。在密密匝匝的森林、古树以及大片草甸的地方大口地呼吸,尽享着从那浓浓绿洲之间氤氲出来的清爽的空气,便觉一股生机融入岁月沧桑的生命里。
篁岭便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和谐交融,是个安详、恬适、幽静的所在。这个曾经拥有170余户人家的古村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居住着从安徽歙县迁移而来的望族曹氏,它的开基先祖是徽州曹氏第18世孙曹文侃。站在山腰向山顶仰望,村落就像一座赫然垂挂在山坡的宫殿,可以想象当年篁岭人家身份的显赫,建筑的气派。
一直以来,他们就在这个村落中生活着,一边农耕,一边经商,于悠悠岁月中安度着日月。随着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更迭,篁岭逐渐走向衰落。山村的幽闭,终于抵不过城外的繁华,年轻人向城外走去,老年人守着家园,村庄一日比一日寂冷,愈来愈多的房屋年久失修。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由篁岭旅游文化公司在篁岭山下重建房屋进行新旧置换,曹氏后人于500年之后再次迁居,从此不再隐居山里,重又过上了山外宁静淡泊的生活。
篁岭坐落在古徽州境内,位于婺源东部,离江湾镇17公里左右,是个商业与农耕一起发展盛兴的村落。徽州人崇尚文化,精明聪慧善于经商,以致徽州境内商贾云集贸易昌盛。古老别致的徽派房屋、华盖遮天的古枫树和樟树,还有高耸入云的红豆杉以及密密匝匝的次生林,让人从心里流淌出一抹绿荫。古老雕花的木制门窗、悬挂在屋檐下的一串串大红灯笼,都能让人生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尽管村民对山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垦,但他们早就适应了这种往高处居住的观念。他们的房屋大都二至三层,房屋坐落无论是朝南还是面北,让人感觉设计的都那么合理,对于土地丝毫没有多余的侵占和浪费。
现代汉语的本义,篁为竹子的意思,竹以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走进篁岭人家的生活。从竹笛、竹箪、竹床、竹椅、竹席到晒秋用的竹匾,篁岭的竹生长得十分茁壮,竹林外围为茂密的树林,山顶才是村落的中心。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一个安详静谧的境地。流水潺潺,石罅中流下的水声不断地拍击在耳边。流水附近,绿萝垂挂,五颜六色的蝴蝶兰香气四溢。
景区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店面,和许多旅游景区一样,经营一些装饰品和小吃店。渴了,你可以去米奶吧买一杯米奶;饿了,你可以在汪一挑饭馆喝一碗馄饨;累了,你可以靠在查氏酒坊听一曲店主的笛奏,品尝一口桂花或青梅酿制的甜酒……
篁岭周围有很多珍稀的树木——樟树、枫香树、红豆杉,有的已生长1200余年,随便看到一棵,就有500多年的树龄。徽州人自古讲究风水,每个村头都要栽种大量的树木,且不许村民任意砍伐,他们把这个地方称之为“水口林”。村民们坚信砍掉了树木就是破坏了风水。篁岭村民保护树木有个默守的村规,谁砍一棵树,村人就去杀那家人家的一口猪。在过去,猪往往代表着徽州人的财富。
我曾在一块墓碑上看到这样一块碑刻:前朝山水秀,后代子孙贤。可见篁岭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他们不但活着保护自然生态,逝后还要嘱托子孙,当作家训留与后人,这种福佑子孙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
来篁岭的4天里,春雨一直跟随着我们。淋漓尽致地倾洒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天气初晴,太阳便亮闪闪地从云缝里跃了出来,万束光芒直透薄云,把整个篁岭照射得金碧辉煌。对面的山峰上云雾缭绕,变化多姿,随风浮动。云雾漫上村庄,雾中的街巷、房屋、水池、渠道,如幻如梦,一体相融,可以想见,篁岭的房屋设计是多么浑然天成,不可分割。
窄窄的小巷,纵横交错,高低迂回,微雨的天气里,一柄柄雨伞在夹道里打开,从低矮的屋檐下一掠而过,宛如天街上盛开的花朵,加上游客流动着的鲜艳的服饰,把整个篁岭打扮得妩媚俏丽。传说中有一个美丽的世外仙境叫桃花源,而篁岭的秀美恐怕不下于桃花源。古典的民居,秀丽的景色,丰富多彩的晒秋文化,让这里更加散发出古老、亲切、古朴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