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影响的门限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2015-12-29 07:30张铭洪卢晓军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门限财政支出竞争

张铭洪,卢晓军,陈 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影响的门限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张铭洪,卢晓军,陈 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文章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影响的门限理论假说,并基于1997-2013年中国各省份的现实数据,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地方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财政支出竞争的负效应高于正效应,对经济增长显示出一定的抵制作用;当地方经济发展处于中、高水平时,财政支出竞争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竞争;经济增长;门限面板

一、引言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带来经济领域的分权,地方政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逐步演变成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行为主体,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分权将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具体到我国的现实情况中,这一理论也得以印证,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竞争行为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1-2]。政府竞争有多种手段和方式,在财政政策运用方面,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和财政支出政策手段,即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然而,一方面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由区域向产业的转变,使得地方政府利用税收方式开展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高效公共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财政支出竞争逐步取代税收竞争成为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财政支出竞争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论证,但结论都认为影响是绝对化的,或正或负。然而,财政支出竞争程度以及效率往往要受到地区财力水平所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财力水平往往不同,由此是否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作用机理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提出门限效应假说,据此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的提出

关于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部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效应。Tiebout(1956)提出“用脚投票”理论,认为人们会选择给他们最好生活的地方居住,同时为挽留这部分原本在本地区并且具备税收创造能力的居民,地方政府将会竭尽全力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居民的满意度。这部分有税收能力的人力要素将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3]。Justman、Thisse和Ypersele(2005)认为财政支出竞争提高了地区公共服务的多样化水平,对居民福利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4]。赵会玉(2010)以1990-2006年我国231个城市的数据对不同政府竞争行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出竞争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存在正效应,不过不同地区间的增长强度不一[5]。钟晓敏(2004)[6]、张军和高远等(2007)[7]的相关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本质上都认为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挽留人才要素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这之后,学者们对“用脚投票”理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早期研究都是针对为本地区居民而进行的竞争,是否存在利用人们的“用脚投票”心理进行的对其他地区人才要素和资源上的争抢?Bucov⁃etsky(2005)基于公共产品投资的政府竞争分析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助于吸引其他地区的熟练劳动力,增加本地区具有税收创造人员的流入[8]。黄阳平(2011)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证明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并且发达地区在地理、资金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较易于吸引流动性要素的进入,进一步扩大了区域间的差距[9]。除了在财政支出结果层面的研究外,有学者认为财政支出竞争促使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尤其是对财政能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地方政府以财政支出作为竞争手段,对资金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激发地方政府的创造性,减少浪费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边际效用最高的地方。Wilson和Gordon(2003)[10]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论证了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正效应。如张维迎、栗树和(1998)认为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促进各地国有企业民营化,民营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1]。

另外一些学者则并不完全认同财政支出竞争带来的正效应,而是认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负效应。①财政支出竞争在加大地方政府对公共产品投入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West和Wong(1995)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竞争将导致地区在卫生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减少,尤其是贫困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恶化了当地居民的福利状况[12]。Keen和March⁃and(1997)认为,财政分权下地区间的竞争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公共支出,而降低公共服务方面的公共支出[13]。国内学者也有类似观点和实证结论,傅勇和张晏(2007)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础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14]。丁菊红(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关系到民生福利的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中被相对忽视,或者说牺牲了[15]。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乔宝云等学者的研究[16-18]。②在单纯追求本地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有可能导致各地区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行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魏后凯、刘楷和周民良(1998)认为,重复建设的内在制度性因素源于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经济、提高本地区经济实力的内在需求,这一过程正是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下衍生出来的[19]。③地方政府在进行支出竞争时,为使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上的投入能快速产生经济回报,往往会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进而导致市场分割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的扭曲。王小龙和李斌(2002)认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市场分割获得贸易条件的改善,这也成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缘由之一[20]。李江(2012)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虽然支出竞争使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这种支出竞争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支出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21]。④财政支出竞争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举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可支配资金,造成地方政府严重的债务问题。尤其在现行的官员升迁任免机制下,每一任地方官员只追求任期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注重短期利益,通过借款等方式发展政绩工程,债务却留给下一任,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的是地方债务的不断累积,财政负担的不断加重,势必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财政支出竞争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双重效应。本文认为,由于支出竞争的主要方式在于加大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积极的正效应理论上而言是客观存在的,而支出竞争的经济负效应高低则可能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原因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原本在吸引资源和要素流入上就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且财政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其通过采取诸如扭曲支出结构、地方保护主义、举债投入等方式进行竞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负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能会表现得更为突出,甚至高于正效应。由此,本文提出以下门限理论假说:

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影响存在着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值,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正效应高于负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正效应低于负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

三、门限面板模型设定与计量方法

(一)门限面板模型设定

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已日趋成熟,目前使用较多的经济增长模型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其中,Y代表总产值;L为人力资本;K为物质资本;A为常量,一般解释为技术水平参数。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考察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将财政支出竞争变量(ECI)引入该模型中,可将计量模型修正为:

其中,ε表示干扰项。对(2)式两边同时取对数,模型转化为:

(3)式即为本文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计量模型。本文采用1997-2013年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作为研究的样本空间。被解释变量为各省份的经济规模,本文选取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进行刻画。解释变量包括各省份的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财政支出竞争指数。前三个解释变量本文分别选取各省份实际利用外资额、资本形成总额和从业人员进行度量。财政支出竞争变量是本文考察的主要变量,而“偏离”均值的程度是对竞争进行衡量的一种十分合适的方法,考虑到财政支出竞争最主要关乎支出,本文借鉴傅勇和张晏(2007)的做法,构建财政支出竞争指数为[15]:

ECIit=PCEXPit/PCEXPt

其中,PCEXPt为第t年全国人均财政支出,是全国的平均水平,PCEXPit为i省份在第t年的人均财政支出,是特定省份的财政支出水平。基于此方法构建的财政支出竞争指数表明:一个地区的相对财政支出水平越高(ECIit的值越高),地区的支出竞争强度越高。

在构建门限回归模型之前,还必须对门限变量进行设定,根据前述理论假说——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影响存在着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值,本文选取地方人均GDP作为门限变量。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文选取1997-2013年我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以1997年的价格为基础进行修正;对于绝对值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国家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变量的符号及含义见表1所列,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所列。

表1 各变量的符号及含义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对门限回归模型进行设定。借鉴Hansen(1999)的非动态门限回归方法,本文将门限值作为未知变量引入模型,构建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影响的分段函数[22]。由于尚未确定门限的个数,因此本文将以单门限回归模型为例构建多门限模型,在门限个数的确定方面,下文将通过相关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由此,在模型(3)的基础上可构建单门限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λ是待确定的门限值;I(⋅)为示性函数;μi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个体效应。

(二)计量方法

以往考察两个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时,较常采用的是加入变量的平方项或人为进行分组,采用门限面板回归与这些方法相比,具有两个优势:一是方程的非线性形式无须给定,门限数量与门限值的大小均由样本内生决定;二是提供了渐进分布理论去建立门限值的置信区间,同时还可以运用“自举法(Bootstrap)”来估计门限值的统计显著性。

在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门限值λ的估计与检验问题。门限值λ可以通过最小化假定门限数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估计值得到。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门限效应显著性和门限估计值的置信区间进行检验。门限效应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为H0∶β4=β5,即不存在门限效应。检验统计量为其中,S0为原假设(无门限效应)下的残差平方和,为存在门限效应下的残差平方和,为门限估计残差的方差。由于统计量F是非标准分布的,Hansen建议通过“自举法”模拟其渐进分布,并计算P值。

上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均是针对单门限模型的,为确定模型是否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门限,还需进行下个门限显著性和置信区间检验。如果没有通过,则接受单门限假设;如果通过,则继续进行三门限假设,以此类推。

四、实证结果

(一)门限效应检验

在对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应先确定门限的个数。当门限个数为1时,即(4)式的单门限回归模型,此时可以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类别:当LPCGDP≤λ时,称此时的研究对象处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当LPCGDP>λ时,称此时的研究对象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当门限个数为2时(假设第一个门限值为λ1,第二个门限值为λ2,且λ1<λ2),(4)式应修改为双门限回归模型,此时可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三种类别:当LPCGDP≤λ1时,称此时的研究对象处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当λ1<LPCGDP≤λ2时,称此时的研究对象处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当LPCGDP>λ2时,称此时的研究对象处于“高经济发展水平”。当门限的个数为3个甚至更高的数值n时,可依上述分析将双门限回归模型扩展为多门限回归模型,此时可以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4种或者n+1种类别。

根据Hansen(1999)所提出的利用“自举法”抽样方法检验门限效应的存在[22],并考虑到样本数量有限,在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本文最多只检验了三门限的存在与否。数据处理、检验及回归过程均在STATA 12中进行,门限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所列。

表3 门限效应检验结果

从表3的门限效应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单一门限和双重门限的F值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而三重门限的F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单一门限检验的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拒绝不存在门限效应的假设,即存在门限效应,并且门限个数至少为1;双重门限检验的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门限个数至少为2,而三重门限效应的F值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门限个数小于3,由此可以确定变量间的关系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在确定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后,便可求得门限值的大小,表4给出了门限值的大小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

表4 双重门限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从表4中可以看出,门限值λ1和λ2的估计值均在95%置信区间内,说明门限的估计值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图1和图2更为直接地显示了门限估计值与其置信区间的关系。门限的估计值是令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为零时所求得的λ值,LR为零意味着门限的估计值与实际值是相同的,各个门限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是LR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对应图中的虚线)的λ构成的区间。据此,可以将各省份按照人均GDP对数值的大小划分为三类,即当某省份的人均GDP对数值低于9.240时,该省份属于“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类型;当某省份的人均GDP对数值高于9.240而低于10.240时,该省份属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类型;当某省份的人均GDP对数值高于10.240时,该省份属于“高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类型。

图1 门限值λ1的识别

图2 门限值λ2的识别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门限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支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不能用简单的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而由于门限面板模型目前仅适用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应用上。因此,在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之前,还有必要对线性面板模型进行模型设定上的选择。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χ2(4)=147.18,对应P值为0.000 0,说明应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行估计。表5给出了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门限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5 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全国31个省(市、区)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竞争度(ECI变量)的系数没能通过显著水平检验。这表明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31个省市区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效应不显著。但这一结论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影响的平均效应,需要进一步划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情形来检验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的影响。

(2)从双重门限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门限效应,这可以从ECI变量系数估计值在不同的人均GDP组别中的差异中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GDP对数值低于9.240)的省份ECI变量的系数为-0.282,且系数估计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效应存在显著的负效应,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存在。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地位,其通过“重基础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这种扭曲性支出结构或地方保护主义等“恶性”的方式进行竞争的可能性较高,放大了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负效应;另一方面,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承受着更大的支出压力,特别是在财力薄弱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担着比东部地区更大的支出压力,他们不得不通过预算外收入加大对地区经济攫取的力度,保证财力水平足够维持竞争性支出,“攫取之手”的泛滥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23]。一系列负面效应的累积,掩盖了支出竞争的正面效应,使得支出竞争在这些地区显示出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对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GDP对数值高于9.240且低于10.240)而言,ECI变量的系数为0.159,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支出竞争的经济正效应高于负效应,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由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财力与欠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较高,其采取恶性支出竞争行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出竞争的负面效应。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GDP对数值高于10.240),ECI变量的系数为0.295,在1%的水平下显著,并且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省份ECI变量的系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支出竞争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产生支出竞争经济负效应的行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出现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并且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有助于改进当地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加大财政在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在吸引了更为“优质”的生产要素流入(如人才、资金、技术等)的同时,又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当地的资本积累,进一步放大了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正效应。

(3)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面板模型所估计的结果差别并不是很大,并且所有估计值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LFDIit变量、LFCit变量和LLABORit变量的系数均为正值,这也与预期是相符合的。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门限面板模型,利用1997-2013年我国各省份的现实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作为门限变量)的角度验证了财政支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具体而言,当地方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财政支出竞争的负效应高于正效应,对经济增长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地方经济发展处于中、高水平时,财政支出竞争有显著的正的经济效应。在我国分权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背景下,完全消除财政支出竞争行为客观上是不现实的。虽然财政支出竞争可能会导致政府采取一些恶性竞争行为,放大财政支出竞争的负效应,但如果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负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力。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明确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首要职能,避免财政支出向生产性、建设性项目盲目倾斜。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内经济效益的快速实现,往往在生产性支出上投入比重过高,忽视基本公共服务带来的长远经济利益。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改进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加入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的考核指标,将有助于抑制地方政府“异化财政支出结构”[24]的行为。

第二,搭建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互动平台,协调各地经济政策,规范财政支出竞争秩序。财政支出竞争导致市场分割、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这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财政支出竞争这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在相互不信任、被动财政支出竞争的情况下,往往会陷入“囚徒困境”[25]。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是解决地方政府支出竞争“囚徒困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降低支出竞争带来的经济负效应。

第三,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扶持力度,降低其采取恶性竞争方式的可能性。从纵向来看,提高中央对这些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使地方政府具有足够的财力和支配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需求来合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从横向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加大对较低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实行对口支援与合作,缩小地区间差距,为地方政府间良性财政支出竞争的开展奠定基础。

[1]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9(10):17-27.

[2]伍文中.财政支出竞争存在性检验——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0(5):25-30.

[3]Tiebout C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5):416-424.

[4]Justman M,Thisse J F,Ypersele M.Fiscal Competi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5(6):848-861.

[5]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1):25-43.

[6]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J].财经研究,2004(1):21-30.

[7]张军,高远,傅勇,等.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3):4-19.

[8]Bucovetsky S.Public Input Competi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9/10):1763-1787.

[9]黄阳平.基于空间关系的地方政府支出竞争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财会研究,2011(21):8-10.

[10]Wilson,Gordon.Expenditure Competi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3(2):399-417.

[11]张维迎,栗树和.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J].经济研究,1998(12):13-22.

[12]West M E,Wong L C.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Grow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Rural China:Some Evidence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Evidence[J].Oxford Review of Econo⁃my Policy,1995(4):70-84.

[13]Keen Michael,Marchand Maurice.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1):33-53.

[14]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14.

[15]丁菊红.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4):44-48.

[16]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中国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J].中国社会科学,2005(6):37-47.

[17]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2):49-56.

[18]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8(1):28-41.

[19]魏后凯,刘楷,周民良.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0]王小龙,李斌.经济发展、地区分工与地方贸易保护[J].经济学(季刊),2002(2):109-131.

[21]李江.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12(2):126-129.

[22]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345-368.

[23]温娇秀.分税制改革与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的跨区差异[J].华东经济管理,2010(4):60-63.

[24]姚凤民.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约束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2):29-33.

[25]金志云,赵强,庞笑萌.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竞争的博弈分析及机制设计[J].江西社会科学,2008(4):75-79.

[责任编辑:周业柱]

A Research on the Threshold Effects of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on Economy—The Test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ZHANG Ming-hong,LU Xiao-jun,CHEN Lu
(School of Economics,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0,China)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proposes a threshold theory hypothesis of the im⁃pa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on the economy,and applies the threshold panel model to make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hypothesis by using the realistic data of Chinese provinces from 1997 to 2013.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s of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on the economy.In the areas with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he neg⁃ative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are higher than the positive effects,and show some inhibition on economic growth.In the areas with medium or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he positive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is greater than its negative effects,which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fiscal expenditure competition;economic growth;threshold panel

F810;F812

A

1007-5097(2015)02-005-06

10.3969/j.issn.1007-5097.2015.02.002

2014-1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36);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2R0079)

张铭洪(1964-),男,福建三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规制;

卢晓军(1990-),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陈璐(1988-),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门限财政支出竞争
基于规则的HEV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随机失效门限下指数退化轨道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VoLTE感知智能优化
基于Neyman-Pearson准则的自适应门限干扰抑制算法*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感谢竞争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