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乐言
理念、技术、人才 一个都不能少
——专访华南畜牧副总经理罗成彬
○文/何乐言
华南畜牧办公大楼
公司技术团队
广州市华南畜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南畜牧)始创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探索畜牧机械设备生产的专业企业之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华南畜牧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为广大养殖客户提供高品质、机械化、自动化的畜牧设备和售后服务,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认可和赞誉。目前华南畜牧的产品已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洲、南美洲、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
华南畜牧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不仅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的畜牧设备,还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还克服了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问题和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为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和自动化发展,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华南畜牧副总经理罗成彬介绍说,当前华南畜牧主要有三个主营业务——养猪设备自动化、养鸡自动化和猪舍鸡舍钢结构,产值每年约4亿元。
好产品依赖于强大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华南畜牧取得的科研成果有成套自动化养猪设备,包括养猪笼架系统、养猪自动喂料系统、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猪舍刮板式自动清粪系统和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等,并申请多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畜牧的养猪自动喂料系统。从防疫角度看,该设备一是可以减少饲料在运输和饲喂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二是可以减少人员进入猪舍的次数,减少人员与猪的接触机会。这两点都有益于养猪场的防疫工作。这套设备还可以减少饲养人员的劳动量,减少饲养人员,降低饲养成本,同可以有效控制猪的日粮,有利于实现饲养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的包装费用,减少饲料浪费。
罗成彬坦言,目前国内养猪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比较慢。“国内大型养猪场还好,中小型企业的理念普遍需要提高。这些企业只是单纯地计算某套设备的价格,并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回报率。当前尽管猪场劳动力短缺,但是毕竟还是能请得到便宜的人工,让企业老板一下子投入几百万的资金,他会觉得心疼。”罗成彬说:“当然,这也和我们的市场行情有关系,近二三年养猪企业都没什么钱赚,怎么可能再投入大笔资金用于设备升级和更新?”也正因为如此,在销售新产品时,华南畜牧不仅仅是单纯推销产品,而是花了相当大的功夫向客户介绍该套产品如何降低劳动成本、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让客户相信先进的机械设备所能带来的实际回报。这当然需要时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罗成彬认为这个过程必不可少,也是养猪设备生产商应当做的一件事。
自动化清粪带制作车间
自动化注塑车间
目前国外养猪行业推崇“猪性化”,罗成彬认为所有技术升级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生产,也应该让猪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以猪舍环境控制设备为例,罗成彬认为这个恰恰是当前养猪设备的难点。有人把自动环控设备称为猪场里的“中央空调”。所谓的“中央空调”,实际上是一整套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包括高压微雾消毒系统、正压通风系统、负压通风系统、屋顶通风系统等,控制着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新度。通过中央控制器设定环境参数,控制风机、通风小窗、卷帘、湿帘、灯光、加热等设备,可以自动精确调节猪舍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和氨气浓度,实现春、夏、秋、冬恒定不变的环境,创造出舒适的生长环境,满足猪的生长和生产需要,大大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但是如何监测猪舍里二氧化碳是否过高、氨气是否过重,保温效果是否适当,出故障后是否能及时报警,这些问题都需要科研团队长期试验、调整、改进。
再比如栏架的设计如何升级、如何在工艺上更先进,猪躺下后是否舒适、站立起来后空间是否合适,是否适合母猪生产,是否会划伤小猪仔的皮肤等这些细节问题都要考虑到。
罗成彬说:“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喂料系统,喂料是不是均匀、准不准时、故障多不多、下料是否统一等。”罗成彬认为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东西要做,比如对送料主机的改进,假如能把送料输送的距离从200米增加到300米,就可以增强设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养户的设备成本。
仅仅从数据来看,华南畜牧在过去几年里,尤其是在整个养猪行业不景气的近二三年里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稳定地占据着市场份额。但是罗成彬对华南畜牧的现状仍保持清醒状态,他认为当前华南畜牧不是要“守住这碗饭,而是要做得更大更好,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自动化养猪设备栏架
自动化养猪设备喂料装置
养猪行业的景气和养猪设备生产企业是相辅相成的。在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时,除了整体环境的影响外,罗成彬说当前最大瓶颈是部分小企业的恶性竞争。这些小企业有的就是家庭手工作坊,一个焊机、一个切割切就可以开工,既不需要管理费用,也不需要研发费用和售后服务,成本低,并以极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导致市场形成恶性竞争。第二是地方政府对养猪行业重视不够。罗成彬认为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一是养猪业有污染,以及防疫问题;二是无法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越是现代化养猪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越少,形成一种矛盾;第三个原因是养猪行业可以减免税收,不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想以一个企业之力扭转一个行业的现状,当然是绝无可能的。如何在困境中突围,除了强化自身外别无他法。罗成彬说,养猪设备生产企业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听养猪一线的猪倌们的意见,其次要多考察国外先进的养殖设备普及和使用情况,以国外提高动物福利的理念研发设计先进的养猪设备为方向,向环保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华南畜牧现阶段正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升级,比如猪用固液分离刮粪板经过改进升级后,成功分离猪粪和尿液,操作简单快捷,可实现无人化管理,不但降低人工清粪成本、减少猪舍氨气和细菌滋生、提高猪舍环境卫生,而且方便运输,减少猪场的用水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猪舍环境卫生、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延伸阅读
大企业养猪 小企业养虎
养殖行业人才难求,养猪设备生产企业人才更是难求。
华南畜牧的三大业务版块中,每一个版块都有自己的技术部,三个技术部共有50人。50人的科研团队对一个年销售额4亿元的企业而言,已属难能可贵,在同类企业里,许多企业的科研团队力量更弱。即使是这50人的团队对罗成彬来讲已是不易,罗成彬说,目前全国没有一所高校设有养殖设备专业,全靠企业自己培养或者企业间相互借鉴学习。
养猪是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的,猪栏这一块的技术含量不高,大家可以互相模仿借鉴,但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自动喂料、环境控制、防疫这块,想抄袭模仿有难度,必须有专业人才。我国当前的教学体系设置与养殖现状的矛盾之处在于,现在的人才都是自动化专业,但是对于自动化喂料设备来说,它与环境控制设备完全不同,一名自动化专业学生不了解自动喂料,即使懂得自动喂料但不懂环境控制,更不用说养猪工艺和栏架设计了。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而学校只能培养综合类通识人才。解决人才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传帮带”,学校和书本里没有教的,靠老技术工手把手教授。
“养猪设备人才培养时间长,而且人才流动性大”,罗成彬说:“人才成熟了以后相互挖墙脚的情况也有。”如何留住人才?罗成彬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待遇。“简单说就是诱惑够不够、留不留得住。我们养猪企业本来就不好做,这个门槛不高,利润不高,竞争又激烈。本来利润不高,企业很难拿出更多钱来留住人,人才是跟着企业发展和自身效益来走的。”面对现实,罗成彬颇多无奈。
在企业界,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流动都有相似之处。大型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法如“养猪”,而中小企业培养人才的心态像“养虎”。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留住人才的方法如同伺弄那胖乎乎的猪宝宝,让它吃得饱饱的,住得舒舒服服的,它就不愿意离开那安乐窝。然而,中小企业的情形同大企业完全不一样。由于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往往是围绕几个甚至一个产品而展开商业活动。这些单一的产品,所涉及的技术相对单一,由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掌握。更由于中小企业对技术的依赖非常明显,这些技术一旦被带走,完全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比原有企业质量更高的产品,这不仅会给原有企业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个人的私欲,有城府很深的员工隐忍多年,就是为获得东家的“传家宝”后另立门户。可怜东家老板们不仅多年心血付诸东流,还演绎了养虎遗患的悲剧。广东某养猪企业曾有过一个案例,某企业购买了一套自动喂料系统,交给一名技术人员,这名技术人员在熟悉该设备后辞职自主创业,导致价值200万元的设备沦为一堆废铁。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华南畜牧更加重视内功的修练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罗成彬坦言,“我们的力量还是不够,每个企业都在发展在进步,让现有的人才去研发新产品速度会更慢,毕竟是我们自己企业培养的人才,还是有局限的,我们还是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