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森(中原工学院 郑州 450007)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需求与结构的不合理、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出现失衡,为此需要调整三者的结构比例,进一步提升消费比重,较快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众所周知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条件与基础,消费能够创造出生产需要,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范剑平,2013)。若消费需求不足时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良性增长,导致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或产能过剩等现象,从此进一步加剧了消费和投资比重的失衡,最终造成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或者是出现贸易摩擦等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的现象。此外消费需求不足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造成消费率低迷,对国民的福利水平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国内消费率低迷,但投资率偏高并长期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立的需求增长约束机制,使得供求关系出现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使得宏观调控方向与重点也出现改变:由原来的抑制需求膨胀向扩大内需方向转变。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以消费作为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崔智,2013)。
消费需求不仅是拉动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而且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的目的,真正促进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扩大消费需求也是优化并提升消费结构的重要措施与途径,进行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能够促进社会产业的合理分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消费热点,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发展。
由此可见,扩大消费需求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进而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已超14亿大关,其中农村居民比重约60%,农村消费群体与市场潜力很大,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农民就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收入,从而提高人均消费比重,促进对经济的带动与增长作用。在2013年的调查数据报告中,2012年影响我国人均GDP增长的居民消费因素当中,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人均 GDP的影响远不如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情况,为此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对加快国内的消费增长、提高居民的消费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袁军江等,20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至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08年翻一番,并提高其的消费水平、基本消除贫困现象”的伟大目标。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效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是构建新农村目标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国内已进入以城带乡或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因此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对有效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偏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中的农村居民消费由1996年的19.55%降低至2005年的10.3%;全部居民消费比重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41%降至26.8%,可见农村消费出现很大的下降。根据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农村居民中的人均纯收入不足3590元,仅有3587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1760元,相比之下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三倍多。此外通过消费总额方面的比较而言,根据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约76410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农村近24867亿元(比重占总额的32.54%),而城市的达到51543亿元(比重占总额的67.56%),由此可见,农村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与城市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在收入与消费水平等方面均远低于城镇居民水平。
国内的消费需求是由政府消费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构成,对于消费需求的总额组成方面而言,居民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较大,但总体上还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978年我国最终的消费率为62.1%,到2008年变成48.6%,下降了13.5%,而200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仅仅有35.5%,是改革开放以来下降的最低点。
现阶段国内农产品的流通组织程度也较低,基本还是以农民作为单个主体进行经营,导致农村的流通运销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农村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主要以食杂店、夫妻店或小百货等形式为主,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市场的实际与变化需求。为此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扩大。
农村地区的商业流通设施与组织较为落后,而且流通的成本偏高,很多假冒伪劣商品较为常见,而且消费的环境欠佳。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通讯、交通等条件远不如城镇,因此限制了部分耐用消费品的流通与普及,进而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相关资料显示多数农村家庭(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家庭)没有通电、没有通自来水,因此就难以谈购买电视、购买冰箱。此外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不完善,我国人口中近60%的农民仅享有社会保障总额约10%的支出。
图1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
图2 2000-2010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比
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因素当中,最重要的首要因素是农村居民收入偏低的问题,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2622元,平均每天不足7.3元。其次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十分缓慢:2000年国内农业劳动力的人均GDP约4460元,折合成美元接近540美元,根据农业人口折合成人均300美元计算,与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中人均GDP需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比较,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此外国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和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相差较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农村居民的消费略显不足。我国城乡消费与支出比分别3.8∶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图1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对比情况图;图2为2000-2010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较图。
图1、图2表明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差较大,导致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需求不高,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购买空档区间:普通耐用品的需求空白,对于普通的耐用品而言城镇居民有支付能力但缺少消费的意愿,相反农村居民购买意愿强烈但缺少支付的能力,因此导致消费需求出现失衡。此外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但受到收入偏低的影响,从而抑制了其消费需求。
现阶段农村商品的市场体系较为滞后,导致农村流通的渠道受阻;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卖部为私人或夫妻经营,缺乏规范化的商品交易与商品流通市场。一方面农民购物常选择农活市场为主,因此交易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买卖出现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商品质量难以得到合法保障,农村地区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农民一旦购买到伪劣商品,则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导致索赔难度增大。因此不利于农村商品的扩大销售,对农村消费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李惠,2014)。
首先,当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生活垃圾、废水、废气与废渣不断蔓延与扩展;部分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存在盲目开采或开发现象,从而加剧了对农村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村消费环境的长远发展。其次,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亟需健全与完善,总体上仍滞后于城镇的发展水平,很多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费用无保障。因此多数农民的担心与思想负担较多,并且存在重积累而轻消费的思想观念,还有部分居民的消费观念较为保守与陈旧,最终造成农村的消费十分狭小、居民的消费层次难以提高,不利于农村地区扩大消费需求,并且阻碍了今后农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体系十分薄弱,按照2012年的相关政策与资料信息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贷款总额当中用于项目的投资与贷款,资金总额高达13.52万多亿元,而用在消费信贷方面的贷款仅有几千亿元。对于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则几乎接近于零,由此可见,农村消费政策的全面、有效落实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要走。此外消费政策的落实存在轻农村而重城市现象,为此造成农村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与教育等方面出现失衡,不利于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国内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的有效优化与升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导致居民的温饱仍无保障,因此消费需求也无从谈起。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加上农村的金融体系也较为滞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现阶段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行,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网点,可见农村消费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对于多数金融机构出现的“乡进城”现象(贷款发放权力、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人才乡进城等常见现象),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更为落后。邮政储蓄的各网点虽然遍布于农村中,但其仅仅是从农村吸收存款却不发放贷款,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农村消费信贷产生影响,进而不利于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与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进行创业、农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将所学的知识进运用到农业日常的生产与劳作中,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着重解决广大农民的消费忧虑,加快农业的经营与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积极鼓励农民通过增加资本与技术要素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优化农村当前的经济结构并进行全面有效调整,切实推进农业的科技进步以及创新,提高农村土地的产出率与农业综合效益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不断鼓励农村居民进行自主创业切实增加经济收入(李惠,2014)。
首先,相关的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合作,及时交流沟通,进一步规范现阶段农村商品市场的秩序,确保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或市场环境。可以定期组织有关的行政执法人员进入农村消费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从而规范农村商品市场的交易活动,严厉打击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其次,对农村重点集贸市场或周边区域市场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民对劣质商品的识别能力,避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规范农村商品市场的经营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在需求,为扩大需求营造良好、安全的市场环境。
健全当前农村的各项公共服务与福利机制,进而有效为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扩大农村地区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农合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的救助、医疗、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农村居民的忧虑,便于农民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方面,改变重储蓄而轻消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与职能,从严整顿并进一步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确保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与安全不受损害,为扩大农民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医疗报销额度,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全面促进并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现代流通产业与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刺激农村地区的潜在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各经营网点的分布与改造,积极引导城市商业网站延伸至农村地区,有助于农村流通业的合理集聚。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连锁经营与营销方式,更快更好地为农村消费市场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实惠的商品,大力发展百货经营、连锁超市或便利店等新型的流通经营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商业的管理与发展水平,从而进一步刺激并带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扩大。
深化现阶段农村的金融政策,完善各项金融服务与体制改革,有效建立功能健全、资本充足、运行安全且服务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以及农业银行在支农消费中的关键作用,为带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金融支持。规范并不断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全面带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消费,进而发挥农村消费需求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进一步健全农村的金融服务,从而带动农村消费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展,鼓励各农村的县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业务与服务的创新;积极提供符合当前农村居民需求消费的贷款品种,大力开拓、发展信用卡在农村消费市场的应用。其次,积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与程度,进一步加快培育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切实推进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服务,进而改善当前农村消费的情况;应不断健全有关民间借贷的政策与法律制度,进而正确、规范引导农村现代消费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发展农村的保险事业或农村信贷的担保机制,为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保障。
首先,对现阶段农民的保守消费思想进行更新与教育,以便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积极教育并不断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而摒弃畸形、盲目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学习并较快掌握有关消费需求方面的知识,同时密切关注消费理念与消费文化以及商品的实质内涵,重视对健康安全或绿色环保商品的消费,转变由单纯的满足现实需求的物质消费转向精神与物质消费并重的消费需求。
其次,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与全面推进,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变化:农民消费的领域由原来的衣着、食品以及居住等消费进而转向医疗保健、交通、交通通讯、文体娱乐或教育文化等方向。因此农民的消费支出比例不断持续提高,消费也逐渐朝小康型或温饱型消费方面发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就需要扩大农村的各消费热点,进而充分发挥商品品牌消费对于市场的导向以及引领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各商业企业开发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消费品,切实发挥农村消费需求对于当前经济发展与消费主导的促进作用(范荣华,2012)。
加快我国的城镇化步伐与进程,进一步发挥城市促进农村地区消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通过完善城镇化有关农产品的加工工业、与消费市场,进而促进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最终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重视发挥新城市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优势,充分依靠城市的工业辐射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现状,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此外不断统筹城乡的科技人才以及各方资源,进一步发挥城镇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优势,全面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对当前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应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规范当前农村商品市场的秩序,同时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机制,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基础保障。此外,通过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流通业态刺激潜在的消费需求、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金融支持、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扩大农村消费热点等途径,切实扩大我国农村的消费需求更快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
1.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崔智.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潜力探讨[J].商业时代,2013(5)
3.袁军江,赵卫亚,王薇.我国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增长差异的原因探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6)
4.李惠.国内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趋势分析[J].经济论坛,2014(8)
5.范荣华.新形势下扩大消费的途径分析与政策创新[J].商业时代,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