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规划——以大数据与标准化为视角

2015-12-29 05:01:12申其辉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广电规划

□申 慧 申其辉

“十二五”期间,“智慧”一词在我国广泛传播,在“十三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智慧”将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热门词。笔者结合承担“智慧”“智能”和“数字”领域的研究课题,以及参与起草国家和部委一些政策文件、“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大数据思维方法,对“十三五”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进行探索性思考。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

笔者在参与国家和部委一些“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中,深深感受到大数据和标准化等对“五年”规划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大数据正在推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和军事等各领域的战略思维、决策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数据挖掘方法,既有助于增强国家层面“十三五”规划的科学性,也有利于规划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标准支撑的规划,很难落地”,因为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产品和服务,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十三五”规划中与标准化相关的篇幅和内容,都将比“十二五”规划有较大的增加。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参与起草国家和部委的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时,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很难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的整体情况,数据支撑不足,有些重要议题的理论成果较少甚至是空白。国家层面发布的文件,可能需要综合研判众多部门和行业的情况;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也不能只考虑一个部门和行业的问题;很多事情需要中央和地方统筹协调。因此,地方的因素也需要规划等政策文件起草者深入了解。就“智慧广电”而言,国家的顶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政策、产业、科技、文化、区位等众多因素。目前还没有某种理论能为“智慧广电”的政府决策、行业运行等提供满意的理论支撑,需要学界共同努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智慧广电”这一新兴事物进行研究,为“十三五”国家和地方广电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支撑服务,共同推进“智慧广电”发展。

二、研究思路和数据选择。对“智慧广电”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除广电之外,还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党的方针路线、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行业、企业、技术、产品/服务、消费者(受众)等。笔者结合在参与国家和部委规划起草工作的经验,运用大数据方法,探索“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规划的思路。本文侧重考虑影响“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规划的两个重要方面:政府和社会。笔者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 号,2007/04/0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54 号,2007/08/0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 号,2008/04/29 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57 号,2010/11/20)等法律规章的出台,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电等多种渠道,公布了大量的政府文献。截至2015年4月,笔者在参与“十三五”规划起草工作中,用来作政策环境分析的中央文献约有23万篇,其中包括法律(2035)、行政法规(7658)、司法解释(5958)、部门规章(191333)、团体规定(4302)等行业规定(18098)等。通过政府历年发布的文件中,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几十年政府决策思路和行为轨迹,能分析不同阶段的政府工作重点、投资方向和发展基础等。由于“十三五”规划具有阶段性,需要着重了解新形势、新需求,才能明确新任务,并提出新措施。需要重点分析十八大以来(2012年11月8日—至今)的4 万多篇政策文献,其中包括法律(207)、行政法规(480)、司法解释(347)、部门规章(32278)、团体规定(694)和行业规定(5924)等。用来作政策环境分析的地方文献约有90 多万篇,其中包括:地方性法规(23204)、地方政府规章(24891)、地方规范性文件(904066)、地方司法文件(3045)等。同时,历年的各类报纸已反映了各行各业各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等的时代信息。对政府文件、报纸等的关键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这些价值密度低的海量信息,得到有针对性地数据深度挖掘后,能找到对“智慧广电”建设有价值的信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规划思路。

“智慧”“智能”“数字”关键词在政府文献出现次数与频率

2015年3月25日,以“融合智能网络、畅享数字生活”为主题的第23 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京开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在会上提出,智慧广电的本质是新兴信息技术与广电产业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未来广电产业不但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更应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提供者。①为了更好地做好“智慧广电”的顶层设计和“十三五”规划,我们有必要了解“智慧”“智能”“数字”等领域的政策规划、媒体传播的整体情况。

“十二五”期间,“智慧”一词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了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安防等众多的“智慧”一族。在笔者查阅的22 万份中央文献和90 多万份地方文献中,从各类“智慧”在中央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来看,“智慧城市”居首,以112 次遥遥领先,依次是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镇等。“智慧广电”尚未出现在中央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正式发布的文件中。从各类“智慧”在地方政府文件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来看,“智慧城市”居首,以1665 次遥遥领先,接下来依次是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家庭、智慧家居、智慧电网、智慧城镇、智慧社保等。“智慧广电”也未出现在地方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正式发布的文件中。“智慧电网”“智慧终端”等关键词也没有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文献中出现,但我们在“智能”关键词中,可找到不少相关中央和地方文献。

虽然“智慧广电”还没有在正式发布的中央和地方文献中查阅到,但是,“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相关的关键词,已大量在政府文献中出现。

“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十三五”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智慧广电”对“数字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广播”等的继承发展。上述分析表明,虽然“智慧广电”直接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文献很少,但是“数字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广播”等已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文件中大量存在,为“智慧广电”顶层设计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准备了很好的政策基础。“智慧广电”是出现不久的新理念,要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接受,应借助“数字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广播”“新媒体”等受众已经熟悉的名词。宣传“数字电视”的媒介包括重点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及网站等众多媒体。其中我国大陆、港澳台,还有东南亚等的数以百计的中文报纸,为“数字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广播”“新媒体”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中文报纸包括国内的人民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经济日报等;香港的香港经济日报等;台湾的中国时报、工商时报、联合报等。“数字电视”经过十多年的传播,已经在中文媒体得到广泛传播。“新媒体”经过多年的传播,也已经成为共识。

图1:“智慧城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文献(2005—2014年)的增长态势

二、“智慧广电”与“智慧城市”等国家发展重点的融合发展。上文提到,从各类“智慧”在地方政府文件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来看,“智慧城市”居首,以1665 次遥遥领先。“智慧城市”自2009年从地方文献出现以来,一直高速增长,从2009年的3 次增长到2014年的618 次(图1);在2015年1—4月,出现了140 次,呈现稳健的增长势头。“智慧广电”应发挥后发优势,既要很好地整合本行业内的“数字电视”“智能电视”“数字广播”“新媒体”资源,也要紧密地结合其他行业的“智慧”资源。

三、“智慧广电”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的发展态势。“智慧广电”作为一个后来者,应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发展态势,及其对受众偏好和行为的巨大影响。在“数字电视”开始传播和应用时,“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还没有规模化地出现。大陆、港澳台、东南亚等数以百计的中文报纸对“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报道,在2000—2007年期间只是小量增幅,但2008年后至今,已增长20 多倍。数据背后蕴藏受众偏好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

从2010年开始,全球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2010—2014年,移动互联网处于萌芽状态,2015年已经进入了全面爆发的时代。据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统计,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全球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经济社会行为主体越来越呈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国内诞生了腾讯QQ、京东、360 和百度等大型电商企业和新型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的个性化、消费主体年轻化、交易方式电子化、电子支付便利化,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异构数据和碎片化信息。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广电”面临巨大挑战。

四、“智慧广电”重视技术标准的强有力支撑,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将“智慧广电”提高到战略层面,“十三五”智慧广电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需要解决智慧广电如何落地的关键问题,如广电的内容优势、网络优势、用户优势如何落地等。国内学术界对广电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理论研究,但就“智慧广电”这个新课题而言,广电理论界应加强对标准化领域的研究,才能真正为“智慧广电”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文提供的“智慧”“智能”“数字”等众多新兴领域,实际上都是信息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深入应用的结果。“智慧广电”与传统广电一样,在本质上也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范畴,需要遵循信息化“标准先行,标准先进”的发展规律。

目前,标准成为国际竞争合作的新焦点,信息化是全球标准战主阵地。当今世界的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现代国家之间竞争的利器,正从土地、产品、技术、资本生产要素,升级换代为“标准”。土地、产品、技术、资本等要素是市场活动的“运动员”,而标准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而且是决定价值如何分配的话语权。换而言之,标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不仅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标准战略。如今全球“标准战”日益升温,开始从经济领域转向全球治理、社会管理、文化产业等。“数字电视”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制定我国的技术标准,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支撑点,开放式地制定标准,产学研用联手攻关,让标准引领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和生产基地,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数字电视传输体制,以及标准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开发、产业准备、广播电视事业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我国出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快速推进数字电视发展。在未来,“智慧广电”要继承和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兴信息技术与广电产业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拓展延伸广电产业的发展空间。

注释:

①聂 品:《加速互联网化转型,智慧广电”升至战略层》,《上海证券报》,2015/03/27,第6 版。

1.傅 琼:《互联网电视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

2.吴进友:《我国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传媒》,2014(11)。

3.薛 京:《从“屏屏通”到“智能网关”,永新视博如何玩转“智慧城市”——专访北京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镭》,《电视技术》,2015(6)。

4.赵曙光:《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广播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传媒》,2014(11)。

5.王国裕,张红升,陆明莹:《我国数字广播的发展方向》,《科学通报》,2014(23)。

6.李正国,王跃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

猜你喜欢
十三五广电规划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4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迎接“十三五”规划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
检察风云(2012年13期)2012-10-27 06: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