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萍
提起浙江嘉兴下辖的平湖市,恐怕很多人对这个濒临杭州湾的小城市都不甚了解。然而说到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却是印刷业内家喻户晓的印后机械制造商和供应商。创立于1976年的英厚公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近40年历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这40年时光不过是英厚公司从破土萌芽到茁壮成长的过程,但是却清晰地见证了两代人的“闯业史”。1986年,当英厚公司现任董事长李凤良先生出任黄姑电讯五金厂(英厚公司前身)厂长时,年仅25岁。2009年,当李凤良的儿子李昂学成归国出任英厚公司副总经理一职时,同样只有25岁。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李家人”有着这样一股“年轻的闯劲儿”,才使得今日的英厚公司愈加枝繁叶茂。
早在几年前,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老师曾撰文讲述过李凤良带领英厚公司发展的往事,但由于那时李昂刚进入公司不久,因此在文中对他只是稍有提及,这多少留下了些许神秘。然而几年之后,我们对于这样一位“印刷新贵”如何“闯业”的好奇依然有增无减,于是有了一探究竟的念头……
学成归国
李昂是李凤良唯一的儿子,1984年生,由于他的聪明好学和勤奋努力,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后来因为成绩优异,大三那年作为交换生被学校送到了加拿大学习。毕业后,2007年下半年李昂又去了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读研究生,专攻工业工程。
不同于其他富家子弟,李昂并没有因为自己家境殷实而虚度在外留学的光阴,而是一边读书一边实习。然而自2008年开始,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于是出现了就业困境,即使是美国当地学生也很难找到工作,国际学生能找到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
“那时候决定留在美国找工作,我觉得自己挺有魄力的。”说完这句话,李昂云淡风轻地笑了,就像讲述着一段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不过很庆幸的是,李昂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找到了一份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是在美国知名的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做系统优化。在美国这样的大公司工作,不仅福利好,而且让李昂增长了很多见识,积累了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李昂产生了疑虑:“我总觉得,在这样一个大企业,对于我自己来说上升空间并不大,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太多帮助。”再加上他出国时也并未打算留在国外,于是2009年9月毅然选择回国。
积累经验
回国之后,李昂并未打算直接回到家乡接手家里的产业,而是只身来到北京寻找机会。那时候李昂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觉得回国发展的机会很多,可以放手闯一闯。无论是做游乐园方面的项目,还是做酒类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李昂都充满了热情。短短一年时间,他在北京尝试并接触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也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
与此同时,2009年恰好是英厚与意大利牛邦成立合资公司之际,善于对外沟通的李昂自然被父亲委以重任,参与到合资企业的相关项目中。这时候的李昂年仅25岁。不过身在北京的他并没有把100%的精力都在放这家合资企业上,而是只拿出了1/4的精力进行“远程协助”或“偶尔出差”,其余时间依旧在做与之无关的其他项目。
也正是因为参与了合资公司的工作,李昂在这家小公司的慢慢起步中开始接触印刷机械行业,尽管所涉项目较小,但是这让他从零学起,逐渐了解并掌握了许多印刷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年之后,李昂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平湖,在印刷机械行业投入的精力逐渐增加。但是先前在北京所做的项目他仍旧继续着,因为他希望在这样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投身印刷
就这样,在回到平湖之后又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李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平稳过渡。他说:“其实以前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职业规划,读书的时候觉得可能会回到家族企业,在国外的时候则一心想在世界500强企业积累经验,到了北京之后是想自己尝试不同项目以改变那种在企业打工的模式。”从这些描述中不难发现,李昂是一个敢闯敢做的人,特别是在北京历练的一年,他觉得对自身成长的帮助非常大。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印刷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是一个被称为夕阳产业的领域。但是李昂在接触印刷的这段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和感触:“印刷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创新的确都慢于其他行业,但是我认为印后领域的基础还不错,如果英厚能够再提升一个档次,做到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也会十分有成就感。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决定把其他事情都放下来,重点投身到印刷机械上。”
2010年底英厚公司迎来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不仅聘请了陈基军先生担任公司总经理,而且李昂在公司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从这时候开始,李昂的工作分成了两大块:一是主攻对外合作,以及对外出口销售;二是负责企业内部管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项目,如企业管理ERP系统的落实等。
李凤良和李昂父子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各有所长。在继承父亲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李昂不仅多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更增强了对外合作的能力,对于英厚来说如虎添翼。
对外开拓
真正进入印刷行业之后,李昂认为印刷机械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原因不仅是印刷机械的技术肯定会继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还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待挖掘。“虽然近两年国内市场的发展逐渐放慢,但是我们在‘走出去方面做得还不够,只要把技术打实,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更多地去开拓国际市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方式。”
在李昂看来,印刷在可以看到的未来里是不会消亡的,对印刷机械的需求也会持续下去,当前经历的是一种行业洗牌,只要提升企业实力保证活下去,也许会活得更好。
那么怎样才能活得更好?凭借自己的信心和对企业发展的规划,李昂将“走出去”作为英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详细来讲,这个战略主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技术协议的方式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在国内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第二步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走出去,即把公司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但前提必须是实现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把国内市场份额稳定之后再走出国门。
目前英厚公司在跨出“第一步”方面作出了很多尝试。早在2005年就合资日本寿原,引进高端单张纸胶印机墨斗。后来李昂参与主导的合作项目还有很多,如2009年合资意大利牛邦,引进PUR胶订系列设备;2011年合资日本袋王,纸质制袋机系列设备;2013年合作意大利斯迈思(SMYTH),引进尖端锁线机等。
李昂一直认为:“要想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闭门造车模仿国外的方式并不可取。”他表示,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推出新品。
未来规划
据李昂介绍,英厚公司目前主要提供三大系列产品:一是传统装订设备,依次是胶订、骑马订和锁线订;二是数码印后解决方案,包括牛邦PUR系列和斯迈思锁线系列;三是包装机械,如袋王制袋机系列等产品。虽然当前印刷市场动荡不安,但凭借这些主打的品牌产品,英厚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都会有10%左右的增长,这种成绩在如今的印刷机械行业已经十分难得。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李昂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在已有对外技术合作产品方面,如牛邦、袋王、斯迈思等产品,在努力保持国内市场技术领先的同时,也要保持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领先地位;其次,在传统印后解决方案方面,也希望通过与国外技术合作的方式保证产品的持续创新(目前正在洽谈之中);再次,在市场拓展方面,海外市场的开发相对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将加大产品出口力度,特别是亚洲市场;此外,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力争在管理体系和制造工艺流程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与国外同行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看齐。
面对充满挑战的印刷市场,李昂既非看衰行业未来的消极派,也非盲目看好行业的乐观派。他认为,当前不仅有持续存在的书刊市场,也有备受青睐的包装市场,甚至还有其他装备制造带来的更多机遇。正如李昂所言:“英厚的发展策略是‘多元化。如果有一天印刷市场真的变得很小,无法维持企业生存,凭借英厚的基础和实力,也一定能成功开拓其他领域。”
从2009年到2015年,6年时间让李昂从“外行”走向“内行”;从25岁到31岁,6年努力更让李昂从“进入家族企业的印二代”蜕变为“努力闯业的印刷新贵”。我们相信,凭借李昂的勇于开拓,定能带领英厚成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