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二郎滩渡口 供图/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
四渡赤水油画 供图/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肖华创作了纪念长征的《长征组歌》,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而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如今,距长征胜利已经80个年头,再回首四渡赤水战役,我们仍然心潮澎湃。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毛泽东在接见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时,也曾言“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即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红军从冒险主义转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血战中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强渡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但已元气大伤:兵力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
反观国民党方士气正盛,又集结40万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双方战比3万对40万,兵力悬殊极大,四渡赤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
在实际战斗中,以毛泽东、朱德为主的军事指挥紧紧把握“调出守金沙江的滇军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运用红军自身机动灵活的特点,因势利导,牵着国民党大部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造成敌人的被动,寻机歼敌,最终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40万敌军包围圈北上抗日。
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 摄影/梁凤英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四渡赤水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四个师、两个旅和十个团,俘敌3600余人。
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战,红军突遇数倍川军,受挫。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河,诱使国民党军会聚川南,造成黔北空虚。红军当机立断,杀了个回马枪。
2月18日至21日,红军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贵州,成功甩开国民党大部队三天路程,打乱了敌人部署。刚刚送走红军的黔军惊魂未定,没想到红军再次兵临城下,方寸大乱。
2月22日至24日,红军在遵义战役中,攻克娄山关、再占黔北重镇遵义。黔军守将一直逃到乌江边,慌乱中砍断浮桥,来不及过江的士兵纷纷掉进河里。遵义战役一举歼灭黔军吴奇伟两个师八个团,俘敌三千,取得了湘江血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使疲惫的红军得到补给,一扫湘江血战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
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国民党在遵义战役后,不甘失败,又集结大部队围攻遵义。
3月16日至17日,红军虚张声势三渡赤水,再次进入川南,大部队则隐蔽起来。待敌人大军向西再次追至川南之际,红军乘敌不备,主力折兵向东,在国民党重兵包围的缝隙中,于3月21日晚四渡赤水,并于31日南下突破乌江,成功把几十万追兵甩在北岸,兵锋直逼贵阳。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一面严令云南军阀火速“救驾”,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随时准备逃跑。
就在滇军部队昼夜兼程东调贵阳之际,红军却绕过贵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西直插云南南部。云南军阀大惊失色,一面向蒋求救,一面调驻守金沙江的军队南下增援。这样,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线就空了。红军成功把滇军“调”了出来,随即渡江北上。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十万火急的指示抢渡金沙江,红军一部进抵距昆明15公里处,沿途张贴标语虚张声势,造成了进逼昆明之势。昆明守敌不敢应战,红军主力趁机掉头向北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日夜兼程直驱金沙江,并于5月3日至5月9日,七天七夜,就靠七条小船大摇大摆地巧渡金沙江北上,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当敌军追赶到时,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
在这三个月中,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黔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长征中具有转折意义的胜利。
太平古镇供图/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
谈起四渡赤水,红军贵州地下党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其实,在红军二进遵义,贵州地下党——贵州省工委由当时负责组织工作的李维汉批准成立后,就在这一著名军事行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载:“1935年2月,中共中央派来的杨涛到达贵阳,与省工委秦天真接上头,听取了贵州工作的汇报,并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取国民党的作战地图,密电码,地空识别标志”。
贵州省工委接到任务后,由省工委书记林青及时向地下党员缪正元布置任务,获取敌人的密电码。缪正元利用在国民党黔军王家烈部的第一师电台工作之便,迅速偷抄相关电报、命令,完成所交任务。缪正元还按林青指示,随时作好准备,待与红军接近时,携电台投奔红军。而秦天真则通过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党员,设法获取到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地图与密电码本。
此外,贵州省工委还利用各种机会,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有力支援红军作军事转移。
在红军四渡赤水中,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黄大陆,时任黔军二十五军第一师参谋长。他以“军阀应自保实力,不愿与红军拼杀”的理由,多次劝说师长何知重尽量避免与红军交战。
当红军一渡赤水时,何部按兵于桐梓,未参与土城战斗;红军二渡赤水前,王家烈电令何部在二郎滩处防堵,作战命令落入负责电台工作的缪正元之手,缪及时通过身边电台文书、地下党员杨逸民转告黄大陆,黄又设法使何知重部队停滞于习水、土城一带,未参与堵截红军二渡赤水的军事行动。
因此,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真正对付红军的只有柏辉章指挥的二师。何知重的一师,因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停滞不前,基本未与红军接触,反而还通过电台为红军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毛泽东讲到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时曾说过:“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毫无疑义,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也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看,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变被动为主动的新起点。(责任编辑/罗昊 设计/王静)
赤化全川 摄影/梁凤英
红军战士雕像 摄影/梁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