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亟需重构新型供给格局

2015-12-27 07:47邓大才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江西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粮食

◇文/邓大才(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粮食安全:亟需重构新型供给格局

◇文/邓大才(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随着“兼业化”、“非粮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粮食安全问题俨然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200多个村3000多农户进行随机抽样,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安全”进行专题调研。

“谁在种粮”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供给现状

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供给格局尚未建构。调查发现,一是以小户为主的家庭经营仍然是种粮主体。在全国3993个有效样本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仅占3.66%。二是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供给格局尚未形成。其中,种植大户占比为63.01%,农业合作社成员占比为25.34%,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90%和2.74%。

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供给发展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非粮化”倾向。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的比重为31.39%,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的比重为32.85%。而进一步分析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种植作物发现,仅四分之一的农业企业主要从事粮食种植。

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供给发展失衡。一方面,种植大户的种粮规模高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的种粮面积为84.43亩,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成员的种粮面积分别为12.33亩和35.01亩;另一方面,种植大户的户均粮食产量远高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户均粮食总产量为9953.79斤,农民合作社成员为7155.95斤,而种植大户的户均产量达24170.09斤。

“为何不种粮”构建新型粮食供给格局的障碍

土地约束日益严重。从土地流转规模来看,66.9%的样本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户均流转43.49亩,占耕地面积的81.2%;从土地流转集中度来看,农户土地规模经营10亩以下的有73户,占有效样本的51.41%。可见,土地流转规模不高,规模收益也将十分有限。

政策补贴效益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均农业补贴金额为2555.58元,而户均生产资金投入为31285.98元,农业补贴仅占生产资金的8.17%。

粮食购销费用高。调查发现,四成以上农户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购销费用高”。

种粮收益低。从2012年分析数据看,新型经营主体户均种粮收入占务农收入的比重为24.33%,占家庭收入比重为14.35%。

“如何种粮”着力构建新型粮食供给格局

以规模差异为突破,探索适度经营的多样化发展。以不同粮食作物为标准的规模化。调查中,新型粮食供给主体的水稻种植规模为53.72亩,玉米为41.16亩,小麦为24.25亩。以不同主体为标准的规模化。种植大户的种粮规模为84.43亩,农民合作社成员为35.01亩,家庭农场为12.33亩。以经济收益为标准的规模化。新型粮食供给主体种植7.66亩粮食作物才能带来1亩经济作物产生的收益。

以农民意愿为前提,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对于愿意留在农业的农民,引导农民采用多种规模经营方式,同时政府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实现现代农业的高效化。当资本进入农业时,一要保障农地使用性质,二要保障农民权益。

以推进土地流转为关键,推进生产要素的集约使用。明晰农民土地权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

以农村金融改革为依托,增强农业生产的御险能力。加快发展农村中小金融体系。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提高财政对新型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加快开展设施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农业项目优先制度。二是增加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直接补贴。三是强化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

多措并举,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内部从业人员培养。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组织农业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农村能人。二是外部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投身农业。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我的粮食梦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