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昭峰
编者按:
4月28~29日“2015中国电力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的系列论述,从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清洁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改革与发展等角度,探讨能源革命背景下电力发展的行动策略。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会长、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在论坛上给出了能源革命背景下电力发展的行动策略。
能源革命背景下电力发展应采取怎样的行动策略?
文 // 魏昭峰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电力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经过广大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电力发展成就显著,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电力结构继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电力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电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电力行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到2013年底装机容量、供电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36019万千瓦,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30183万千瓦(含抽水蓄能2183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22.2%;火电91569万千瓦(含煤电82524万千瓦、气电5567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7.4%,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核电1988万千瓦,并网风电9581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652万千瓦。全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286小时,同比下降235小时。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
当前能源电力发展总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发展机遇方面,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能源电力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专门研究了能源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前所未有。第七次会议专门就能源结构调整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雾霾气象已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国务院陆续出台了电力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3月15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为节点,上一轮十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算是告一段落;新一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9号文件,深刻论述了当前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部署了近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电力市场化建设、电力体制机制创新和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电力发展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85%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物、70%的烟尘排放来自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我国东部地区单位面积年煤炭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12倍,油耗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这说明解决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排放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供应格局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特别是电力煤炭消费的比重高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燃煤发电比重达75%,高出世界水平2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仅为9.8%。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我国人均用电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有资料(前两年的)显示:我国人均用电量是美国的27.7%;日本的44%;法国的47.7%;俄罗斯的57.3%,这说明我国用能总量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的能效水平与世界水平相距甚远。从全社会能耗水平看,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约0.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6%,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单位GDP能耗不仅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它反映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节能、提高能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是清洁能源发电缺乏统筹规划和刚性规划约束。受种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清洁能源发电专项规划与电力综合规划之间,国家规划与省级规划之间,电力规划与国土、环保、水利规划之间,清洁能源发电规划与经济、财政、价格等政策之间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统筹、不协调、不可操作的现象。同时,规划权威性缺乏制度保障,规划刚性约束难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盲目审批、无序建设,并产生了不利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清洁能源发电投资效益和产业健康发展。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电力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电力供给革命的角度,我认为需要坚持以下观点:
一是优先开发水电。水电开发要实行大中小相结合,推进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水电流域规划和勘测设计,保证水电基地连续滚动开发。继续加快开发四川、云南、青海境内黄河上游、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干流等13个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开展西藏境内河流水电流域规划、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积极开发中小型水电站,促进能源供应结构优化。超前谋划水电消纳和规划外送通道,促进水电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二是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是解决中国未来能源电力需求的战略选择,要在统筹兼顾国家财政补贴能力、全社会电价可承受能力和电力系统消纳能力的条件下,实现积极有序高效发展。坚持分散与集中、大中小相结合开发。风电要实行大中小、分散与集中、陆地与海上开发相结合,积极推进内陆分散的风能资源利用,有序开发风电基地,因地制宜稳妥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太阳能发电,优先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按照“合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有序推进”原则,有序推进各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建设。大规模风光互补、储输一体化模式宜示范现行。保证风电、光伏电站发电及时并网和高效利用。
三是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核电是绿色发电,经济性较好,是解决中国能源电力需求和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要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强化核安全文化理念。加快核电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建设“东中部核电带”,在内陆省份要布局建设核电。高度关注高温气冷堆发展和重视核电小型化发展新趋势。
四是优化发展煤电。推进煤电绿色开发,大力推行洁净煤发电技术。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布局建设大容量、空冷、超临界燃煤机组,东中部受端地区适量布局建设负荷支撑的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按国家环保标准,加快现有机组节能减排改造,因地制宜改造、关停淘汰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
五是高效发展天然气发电。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方针有序推进。天然气发电规模要与各省市区财政补贴能力直接挂钩平衡。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应减少单位电量补贴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天然气发电价格补贴政策。
六是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扩大清洁能源发电配置范围。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从电源接入到用户端的各个环节,集成先进电力技术、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具有智能响应和系统自愈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新型现代化电网。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既要满足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集中开发的远距离输送和更大范围消纳需要,又要满足清洁能源分布式发电便利高效接入电网与合理消纳,需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和跨区域骨干网架,统筹各级电网发展,加强配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形成网架结构合理、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适应各种类型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化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从能源电力消费革命的角度,我认为需要坚持以下观点。
一是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集约高效开发能源,加快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加大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力度,以能源电力的大规模优化配置带动经济结构和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电改9号文件基本原则中提出 “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转变能源消费理念,强化工业、交通、建筑节能和需求侧管理,重视生活节能,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切实扭转粗放用能方式,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战略。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电力发展的全过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节电。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坚持政府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同时,加强监管和能效执法;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调动广大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用户要积极参与,耗能超标用户要强制性参与;行业协会积极搭建平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电能服务机构和相关中介组织要积极做好服务。在这一点上,中电联科技服务中心,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的指导下,已经组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在联系政府、服务广大用能企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见到实效。
三是健全能源电力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能源法制定和电力法修订工作。依法治国,依法治电,是电力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电力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在当前形势下重点做好中发(2015)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该文件内容很丰富,核心是“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即有序放开输配电价格以外的售电价格;有序放开社会资本投资配电增量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电力交易业务相对独立,形成三公透明的电力交易服务平台;必须强化电力的统筹规划;必须强化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强化政府的电力监管。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秩序。电力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协调服务、宣传引导等桥梁纽带作用。
总之,电力改革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电力规划建设、供应消费、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协同促进、共同发力。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愿意为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做出积极地努力。愿意积极为国际国内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各种类型的服务企业广泛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