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市场教育观"解析

2015-12-27 07:31唐仁庚黄佑新
关键词:观念职业农业

唐仁庚 黄佑新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湖南湘潭 411134)

农业职业教育"市场教育观"解析

唐仁庚 黄佑新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湖南湘潭 411134)

农业职业教育"市场教育观",即是按农业职业教育需求认识农业职业教育现象和处理农业职业教育关系的理念;与"计划教育观"进行对比分析,清楚表现了现行农业职业学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市场教育观能够正确引导农业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引领农业职业教育全局和谐发展。

农业职业 教育需求 教育市场 市场教育 市场教育观

按科学发展规律认识、处理问题的理念即是科学发展观,“市场教育观”是农业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中的一种基本观念,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应该树立“市场教育观”。

一、农业职业教育市场教育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农业职业“教育市场”与农业职业“市场教育”的理解

为解析市场教育观,首先要对农业职业教育市场和农业职业市场教育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农业职业教育市场

站在提供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方而言,教育市场即是受教育者对农业职业教育需求的总和。换而言之,这一市场是由各个受教育者农业职业教育需求组成的,正如单个的生产、消费需求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市场一样,单个的受教育者的农业职业教育需求的总和构成了农业职业教育市场,而单个的农业职业教育需求即是个体愿意并能够接受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总体农业职业教育需求有三层含义,一是愿意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人群数;二是每个个体对胜任农业职业的欲望程度;三是每个个体愿意并能够学习的、与农业职业相关联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

按职业岗位和教育“消费”(即接受职业教育服务)特点,职业教育市场分私人市场和公共市场。

私人农业职业教育市场,即是“师傅带徒弟”式的、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在现实的岗位工作情景中、“学徒”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很多农民就是父母及周围同行带出的“学徒”。这种市场最主要的特征,除了“学徒”的职业岗位的确定性外,还有新增加职业教育“消费量”就会影响正在“消费”的他人“消费”。

这类市场中很多“学徒”迫于身份,无奈选择农业职业,且职业岗位的吸引力弱,所以私人市场在社会中并没有成为现今农业职业教育主导地位的市场。而主导市场是农业类职业学校,我们称之为公共农业职业教育市场。这类市场主要特征一是职业岗位不确定,二是,教育资源总体格局既定下,增加或减少一定的“消费量”,不影响正在“消费”的他人“消费”。

2.农业职业的市场教育

分别满足各个个体农业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教育状况,我们称之为市场教育。教育市场上教育的走向是市场教育,只有如此,各个体的职业教育需求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彰显个性特点,职业教育更具生机。可以看出:现今私人教育市场虽不是主导市场,但教育是一种市场教育,而公共教育市场并非教育市场化。

私人教育市场中,“学徒”的未来职业岗位是既定且明确的,“师傅”根据既定职业特点施教,另外,“学徒”在现实职业环境和教学现场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职业所需求的职业教育内容,又不断向“师傅”请教和自行摸索,“学徒”们的职业教育需求分别得到较好的满足;职业学校的公共教育市场中,只要专业相同,无论中职、高职或普通高校就有基本相同的课程设置,实施相同的教学体制,执行基本相同的考核标准等,职业教育需求并不旺盛的基础上大体满足学生的职业教育需求,学生个体职业教育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可见,公共职业教育市场,没有实施市场教育。

(二)对学生职业教育需求的认识

现今学生职业教育需求并不明确,而市场化教育必须明确它。学生按职业意向选择学校就读专业,农业职业教育需求并不明确,大多情况下也不可能明确,学校也就按笼统的需求施教;教育市场化的前提必须是明确的职业需求。现今农业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尚未重视和明确提出“职业教育需求”一词,作者认为,引导和明确学生职业需求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明确的需求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如何引导和明确学生职业教育需求,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有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客观因素有农村经济组织的发育程度: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企业化经济组织分化较为普遍,某项或某类经济活动是由企业承担,并由企业各机构各岗位分解完成,哪些职业岗位缺乏,哪些不足,哪些趋于饱和,现实经济生活中就能表现出来;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大多是一种“小而全的农户”经济,现代农业经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经济未充分表露,除了少数的农业企业外,农业(农村)职业岗位尤其是专业职业岗位是一种潜在的,现实经济中并没有充分表露出来。发达地区及工商服务类职业学校要比农业类职业学校景气,原因之一就是为之服务的职业岗位较为现实和普遍。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在内的人们对职业岗位认识不足。单个的个人并不了解社会职业岗位的构成和分布情况,而且每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一。引导和明确学生职业教育需求需要学校、学生、学生家庭及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市场教育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1.市场教育观念的内涵

农业职业市场教育观念,即是按农业职业教育需求认识职业教育现象和处理农业职业教育关系的理念。抱着满足学生农业职业教育需求的想法来看待农业职业教育事业,围绕满足学生农业职业教育需求这一核心处理农业职业教育关系,市场教育观念的本质特征就是满足学生农业职业教育需求。

2.市场教育观念的外延

市场教育观念不仅包括按已有的农业职业教育需求处理教育关系,还包括处理农业职业教育关系的同时还能创造和引导学生职业教育需求。

学生职业岗位并不明确的情形下,引导学生(农村弟子)利用家庭承包地、庭院经济开展种、养、加工、服务等活动,城镇弟子可以利用农家弟子的庭院经济开展农产品的销售活动,这样创造了农业职业岗位,引导了学生农业职业教育需求;进而,各庭院经济联合协作,在此基础上,组建合作组织,或为公司,或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为农民综合合作组织。这样又进一步产生了新的农业职业岗位,进一步创造和引导了新的职业教育需求。则农业职业教育并非独立于农村经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和引导农业职业教育需求是现今农业职业教育较为独特的优势。

3.评判市场教育观的依据

是否满足或创造引导学生农业职业教育需求,是判别农业职业市场教育观的依据。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够归结为满足学生职业教育需求的观念,都属市场教育观念,否者,就属非市场教育观念。而检验职业教育需求的标准和引导职业教育需求的依据,则是实践。

但不能将经济市场中“顾客是上帝”的观念引入学校教育中,将学生或学生家长看成“上帝”。学生、学生家长不一定能代表职业教育需求,学校职业教育听命于“职业教育需求”。

二、市场教育和计划教育两种观念的比较分析

市场教育和计划教育两种教育观念下的职业教育,都是教学资源要素组合并发生作用的过程。这里主要分析职业学校层面上它们的区别。而计划教育观念,是以计划安排为主的方式,认识和处理职业教育关系的理念。当计划安排与职业教育需求一致时,两种观念是相融的,但大多情况下是对立的。目前,农业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一样,大多持的是计划教育观念。我们从两者的比较分析中来看一看农业职业教育的问题及问题症结。

(一)两种观念的出发点不同

市场教育观念从学生职业教育需求出发,满足学生职业教育需求为归宿。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这三大主题,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三大主题,由学生职业需求来统一;计划教学观念是从提供服务方的主观判断出发的,学生接受所提供的教育为归宿。首先确定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然后学生跟随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

(二)配置教学资源的主要调节手段不同

在市场教育观念下,职业教育市场对教学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是主要手段,即按学生职业教育需求为主调节配置教学资源。虽然有计划调节的成分,但不是基础性的,在整体调节中,属宏观方面的规划与调控,通过市场微观的基础性调节发挥着计划的功能。

计划教育观念下,计划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计划调节教学资源是主要的手段。其中非基础性地位的市场调节手段的发挥,只能是个体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存在有别于整体计划的职业教育需求,只能学生个体想办法去满足,但仍不能脱离整体计划的控制。曾经采用“学分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累计学分,但效果不佳。

(三)两种观念适宜的经济体制不同

计划教育观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显然适应于计划经济年代。在那个年代,相应制度配合下,大中专院校为国家有计划地培养国家干部,可谓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状态良好,其乐融融。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树立市场教育观念。人们要生存要发展,首要的是有一份相对理想的职业,这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职业学校办学思路也就围绕学生职业这一中心,在招生、教学、学生毕业就业做出总体规划,各环节相互衔接。招生时,辅佐学生明确就业意向,为教学提供依据;教学过程中,按学生职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毕业从业后,学校与之联系并未终结,继续关注从业动态,依此不继完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培育实践教学基地。在市场教育观念下,建立起一个学校教育开放系统。

现今的市场经济的计划教育体制,就学校层面而言,体制涉及的“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首尾两大块中,人们已经清楚意识到了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必要性,即招生和学生毕业从业“市场化”了,但“教学中”执行的仍是一种计划体制,一个完整有机的活动过程,居然是受多种观念的引导!可见,现行学校教育患的是一种“神经错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统一的教育观念处理教学关系是“神经错乱”的根源。

(四)两种观念下的教学差异性不同

市场教育观念下,鼓励并要求教学的个性化。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即使学的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要体现不同的教学特点,即不同特点的学生对应不同特点的教学组合;计划教育观念下,只要专业相同,不论学生有怎样的特点,都适用同一种教学组合方式。

(五)两种观念下的教学自主权不同

计划教育观念下,学校缺乏教学自主权,各校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市场经济下的计划教育中,《教育法》赋予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在教学上学校这种自主权的运用,仅仅体现在修订选用“教学大纲”——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或某专业人材培养方案。

市场教育观念下,学校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小到单个的学生或教师有权确定学什么或教什么、如何学或如何教。这样一来,同年级、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少数学生可归类为不同的教学组织基本单元(组织教学的最小单位),一个教师可以对应多个教学组织基本单元,每个教学基本单元可灵活做出教学决策,以满足学生职业教育的需求。

(六)两种观念下教学的动态性不同

计划教育观念下,教学是一种静态教学。教学按计划进行,依据教学大纲或另一种变形“人才培养方案”,按学期、教学班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做出固定安排,每二个课时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次,教师、学生按部就班,期中或期终考试在考试周前夕临时做出安排,一份教学计划,就是一次性的整个学期的教学行为安排。

而市场教育观念下,教学是一种动态过程,依职业教育需求的变动而变动。教学计划就是一种滚动计划,由教务管理部门下的各教学组织基本单元滚动编制,一个学期的计划是由众多份数的滚动计划组成的。

滚动式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①根据职业教育需求确定滚动期,一天或数天、一周或数周为一滚动期;于按照职业需求确定教学次,一课时或数课时、一天或数天为一次教学;③根据职业需要确定每次教学的独立性,职业需要的内容单纯,就由单个的教师独立施教,职业需要的内容是综合的,就由多个教师同时共同施教;④滚动编制近期详细、远期粗略的计划,如下表所示。

?

每次教学详细方案 较详细计划粗略的规划

从滚动式教学计划来看,市场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也说明了市场调节在教学上表现的基础性作用。

(七)两种观念下的教学实践性要求不一样

计划教育观念下的教学,依据是教材,无论有无实践要求,只要有教材,都能按一定的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市场教育观念下的教学,依据是学生职业教育需求,教学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是其内在要求,如何确定和检验职业教育需求很大程度是由职业实践活动决定的,再者学生职业教育需求也从实践中产生,具有强实践性。

教学与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于农业职业学校来说,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可能。来源农村的学生可完全自主地参加家庭经济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活动;少数来自城镇的学生也可以完全自主参与城乡经济沟通的活动,并与农村学生实践活动相互配合。不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都能容纳一定的农业(农村)职业岗位。经济发展水平低,需要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会不断分化,农村职业岗位不断增加。

(八)两种观念下的教学评价考核基本点不同

计划教育观念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的基本点是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考试辅以答辩类的测评得出学生学业成绩;市场教育观念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的基本点是学生的职业能力。

(九)理想的学校教育下,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程度不一样

计划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毕业生不再与学校发生关联,而市场教育观念下的理想学校,仍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村)企业等农村组织形式也随之发展壮大。为巩固稳定其发展,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次生合作组织,这是农村组织形式发展趋势。次生合作组织有两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稳定农产品市场;二是主持农政活动,代表基层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利益与政府对话。农业职业院校有资格、有条件、有理由参与次生合作组织,分担次生合作组织的功能,而且承担农职毕业生的后续教育功能。这样,农职业毕业生与农业职业学校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十)两种观念下办学规模含义不一样

计划教育观念下的办学规模通常指的是外延式规模,即从教学场地大小、设施设备的优良程度及数量、在校师生人数等方面界定的规模;而市场教育观念下的办学规模,应该从农业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界定,是一种内涵式的规模。

市场教育观念下,在校学生人数少也能实现规模办学,如,按少数 20人的学生引导着农村社会80人的经济活动的比例,就是一种充分的规模。

(十一)两种观念下的负责制方向不同

两种观念下的负责制方向恰好相反。计划观念下,领导制度中,沿管理级别由下级向上级逐级负责,即下级服从上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市场观念下,应该上级对下级负责。这种“上级负责制”即是说,首先形成下级“教学章程”,逆着管理级别,分别形成各管理级别的“工作章程”,然后,根据章程上级对下级给予保证和协调。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思想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整个社会已经关注的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人格教育。几经风雨,历经磨难,终得人生真谛而成大器,这种事例,现实及小说中并非少见。市场教育观对这种教育强调了实践的磨练,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品等素质教育融于职业活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作一一分析。总之,不同观念下的教学资源组合不同,教育效果不同。

三、市场教育观念引导教育资源重组

树立市场教育观,需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正确重组,重组因素是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人、财、物、时间、地点、信息、行为、思想、制度、政策、法律等等。这涉及面很广,牵动了整个社会。不能也不可能由一个政府管理部门主管职业教育资源的重组,但“市场教育观念”可以总领职业教育资源的组合。举一概全地说明一下。

(一)国家职业教育投入政策

从2007年的秋季入学开始,我国政府每一年将拿出164个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2013年始,财政职业教育预算进一步增加。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金。这是一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政策。其实,这项政策效果是缓和了社会阶层矛盾。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意图,反而有贬低职业教育价值的嫌疑,偏离了市场教育观念的归宿点。

市场教育观念下重新调整中职教育投入政策,改向为或增加为中职学生创业基金或农业职业创业教育基金,让学生获得的是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学校教学实训基地

按市场教育观念处理教学实训基地事项,学校可以设置自有实训基地,也可以且更重要的是将基地设置在毕业从业所在的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在校生创办的庭院经济组织、公司等。教学实训基地设置在现实的农村经济社会中,这样更能贴近学生从业实践和就业实际。

(三)非法劳动年龄的合法劳动用工

中等农业职业在校生一般还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劳动用工是非法的,为满足他们的职业教育需求,可以合法化。正如车辆驾驶学员在教练场地配备教练车、教练员的无证驾驶的合法性一样,学生在教学实训基地,由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非法劳动年龄合法劳动用工。

(四)学校招生工作、学校教学工作过程

在市场教育观念下,出于创新引导学生农业职业需求的情形,从学生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就业活动过程:应招,就是做出就业决策,学校应该依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参与动员家庭经济资源,辅佐学生做出就业规划;就学,就是接受职业教育过程和参与职业活动过程。学校以学生就业规划为蓝本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在职业活动中接受职业教育,在接受职业教育中参与职业活动;学生毕业从业即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后续独立的职业活动。

还有银行信用、工商、税务等等各方面的有利于满足学生职业教育需求的政策,组合到农业职业教育资源体中。政府的各项相关政策要有利于学生教学实训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及其它社会活动。

振兴农业职业教育,涉及整个社会,按统一的市场教育观念处理和有机协调各种职业教育关系,定能创造农业职业教育和谐局面。

[1]郑冰.“点菜吃饭”给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0?增刊:256—258.

猜你喜欢
观念职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维生素的新观念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职业写作
健康观念治疗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