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景蕾 连帅磊
摘要 为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聚焦情绪的伴侣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EFCT)处理未婚伴侣在恋爱关系中的依附创伤的临床效果,研究对处在恋爱关系中遭受依附创伤的来访者进行EFCT的干预治疗。结果显示:经过为时一年的十四次干预治疗,来访者报告已经从依附创伤中恢复过来;经过五个月的追踪访问,来访者报告在经历满意的恋爱关系。可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EFCT可以有效地处理未婚伴侣的依附创伤。
关键词 依附创伤;聚焦情绪的伴侣治疗;恋爱关系
分类号 B849
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EFT)最初由Johnson博士和Greenberg博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提出(Johnson&Greenberg,1985)。EFT以Bowlby的依恋理论、经验取向、结构系统取向为基础,注重拓展个人内在经验和人际互动,致力于帮助来访者改变消极的(负向的)互动模式(攻击-退缩),这些模式使双方产生了情绪剥夺或情感疏离,削减了亲密感或信任感,并妨碍了新模式或反应的产生。EFT是聚焦情绪(本质上是一种体验)的短期的、简明的婚姻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周期为8~20次。其治疗目标是建立安全的情感连结(Johnson&Greenberg,1995),当伴侣双方可以触及彼此、表达悲伤、提供支持和温暖时,安全的连结和积极的互动模式就已经重建了(Efron&Bradley,2007)。
EFT和EFFT(Emotionaily Focused Famuly Therapy,聚焦情绪的家庭治疗)、EFCT是不矛盾的,取名“情绪取向”为了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到互动模式中的情绪以及情绪交流这一关键因素上来。EFT的精髓在于在婚姻关系中十分苦恼的夫妻重新整理其情绪以及情绪反应,找到新的、建设性的互动方式,同时重塑情绪体验。EFT服务的对象是婚姻中的夫妇,Susan婚姻治疗的文献常用EFCT(Johnson&Denton,2002),而针对有孩子的家庭提供的EFT治疗,更多称为EFFT(Palmer&Efron,2007)。本文案主是未婚伴侣,故倾向用EFCT表示聚焦情绪的婚姻治疗或聚焦情绪的伴侣治疗。
1.EFCT的临床疗效
实证研究显示,EFT的临床治疗效果很好,为伴侣双方提供了一次了解各自不同体验的机会,无论对身患慢性病的伴侣(Fitzgerald&Thomas,2012),还是对有慢性疾病儿童的家庭压力的处理,EFT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和治疗结束五个月的追踪显示,EFT治疗组家庭压力有了显著的降低(WaIker,Johnson,Manion,&Cloutier,1996)。EFT对家有临终病人的夫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让他们表达隐藏的恐惧感、内疚感、羞耻感和悲伤,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直到最后的分离,他们都能够给对方一个依靠的肩膀(Tie,2013)。
EFT最适合用在那些想重建深层真挚情感连结,但因负向的互动关系而变得疏离的夫妻,这些夫妻通常表现出责备-退缩的情况(Johnson,2004)。处在依附创伤(attachment injuries)关系中的未婚情侣也需要重建他们深层的情感连结。依附创伤指在最需要他人的关键时刻,被所爱的人抛弃或背叛,也就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连结的破坏”。恋人相处和夫妻相处一样,难免会受伤,但是有时伤害是创伤性的,对双方的情感连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些事件称作创伤性事件。如果他们要改善困境,建立比较安全的依附关系,就必须要处理这些伤害(Johnson,Makinen,&Millikin,2001;Schade&Sandben,2012)。一项研究以遭受依附创伤或是婚姻陷入困境的夫妻为对象,结果发现有66%遭受依附创伤而陷入困境的夫妻,可以在14次的EFT会谈之后,降低冲突,消除伤害,变得比较满足,这些夫妻的婚姻满意度以及对彼此的信任与宽恕都显著提高。研究显示,不能改善的夫妻多半是有一个以上的创伤(Makinen,2004)。
本案例就是针对恋爱双方都受到依附创伤的伴侣。治疗师从EFT的理论视角出发,从伴侣双方受伤的情感连结入手,转变双方互动模式,表达深层依恋需求,即内心因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带来的恐惧、悲伤、脆弱,重建恋爱双方的情感连结,来修复彼此的依附创伤。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追踪研究证实双方在巩固和谐的恋爱关系。
2.个案资料
案主(来访者),24岁,女,未婚,汉族,研究生在读。来访者初次咨询时,谈到前男友和自己是本科同学,两个人恋爱已有四年,后来自己到外省读研究生,男友在当地工作。她称男友和自己对性的态度不一致,没有同意男友的性要求,双方因此闹矛盾。后来在读研期间,又有男生追求来访者,并且讲到对方很关心自己的细节,来访者不知道究竟选择谁。后来来访者选择了身边的男生而抛弃了前男友。前男友对她还念念不忘,一直保持联系。2014年6月份,来访者的前男友和另外一位认识仅一个月的女性发生了性关系,并且告诉了来访者,来访者听了极为愤怒,也特别受伤,觉得要崩溃了,她发现自己没有完全放下前男友,并且与现男友时常发生矛盾,遂与现男友分手。对于前男友身体出轨一事,双方持续争吵,陷入了消极的互动模式不能自拔,来访者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前男友与另外一名女性身体接触的画面,她想放弃这段关系,害怕前男友以后还会重蹈覆辙,但是时间告诉自己还在乎他。来访者的精神出轨对前男友造成了伤害,之后前男友的身体出轨又给来访者带来更深的伤害,双方爱着又痛着。
3.治疗过程
案主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整一年,共进行14次心理治疗,方式是网络在线。
3.1建立治疗关系,找出问题的冲突点(第1-4次)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缓解恶性互动模式,这一阶段治疗师主要和案主建立关系,确认案主与伴侣冲突的负向互动循环模式,进而找出隐藏在负向互动下未觉察的深层情绪,最后从负向循环、深层情绪和依附需求的新角度重新界定问题。
前两次咨询主要是和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倾听来访者事件的来龙去脉。治疗师初步了解了来访者的情感史和内心冲突,通过自我暴露技术和来访者分享了两性关系中如何处理其中有关性的问题。治疗师了解到来访者的性观念比较保守,更重要的是双方在这个敏感话题上的沟通不良,造成很多误解。来访者称结婚之后再发生关系,男友误以为她不爱自己而找借口。这个问题是造成来访者和男友关系恶化的导火线。异地恋使他们难以面对面沟通,四年的感情基础正在接受考验。来访者称现在的追求者对自己很好,但是内心深处觉得内疚、自责,对不起前男友,也放不下前男友。前男友来电话,她坦白了她面临选择。他立马从外省赶到女友身边,请追求女友的男生一起吃饭,并宣示主权。最后异地恋难以经受住考验,来访者和后来的追求者关系升温。来访者选择了身边的人,前男友深受伤害与打击。现任男友并没有因为女友选择自己而去珍惜对方,他很爱翻旧账,小心眼,对女友的控制让她难以接受,她也没有彻底和前任男友失去联系。
治疗师这个阶段要识别并澄清来访者的依附需求,对接近依附对象的需要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分析来访者和前男友之间用着相互伤害对方的负向互动模式,他们用尖刻的语言攻击对方的不忠,表达愤怒。伴侣双方共同用着“我推开你,是想让你接近我”的模式,正是这种具有破坏性的沟通方式使彼此产生距离,并破坏了双方的情感连结。隐藏在这种互动模式之下的是伴侣未觉察的深层情绪,他们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内心因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带来的恐惧、悲伤、脆弱,也没有承认自己需要被理解,被倾听,更不愿开口说自己内心深处多么需要对方,多么害怕失去对方。治疗师从互动模式、依恋需要、深层情绪角度出发,向来访者解释她和前男友相互伤害的模式,他们通过次级情绪(愤怒等)掩盖深层情绪,用破坏性的方式连结着彼此。他们彼此还爱着对方,他们要把这种负向互动循环当成伴侣情感剥夺与痛苦来源的公敌。
在第一阶段治疗师运用的EFCT技术包括唤起式回应、确认和增强。
唤起式回应(evocative responding),用来开放和拓展个案在关系中的情绪体验,例句示范:
治疗师:当你听到他说如果你不答应他(的性要求),他就和你分手时.你内心体验到什么感觉?
治疗师:当你一个人到外省读研,你需要有人陪伴你时,你感到了什么?当你回想你和前男友的过去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确认(validation),该技术用来肯定个案要表达的情绪,例句示范:
治疗师:你们在性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你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你觉得受到威胁,你甚至对你们四年的感情产生怀疑,同时你也感到害怕,是这样吗?
治疗师:你说你很怀念你们大学四年的时光.你觉得抛弃了他,伤害了他,但是你又不敢主动联系他,你想让他主动,你不愿意示弱.对吗?
增强(heightening),该技术旨在让伴侣双方的情绪体验具体化(建立在安全的咨询关系基础上),例句示范:
治疗师:你选择现任男友,抛弃了前男友,但是你心里知道你太需要有人陪伴了,你害怕孤独,害怕面对你和前男友潜在的矛盾,你害怕失去他,所以你选择了抛弃他,这样你就不是那个被抛弃的人了,并且不用承受被抛弃的痛苦了?
第一阶段治疗后,来访者主动改变说话方式,减少了以往的指责。来访者对前男友说:“我想要的安全感你一直不给我,我可以对你好,为你着想,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你全心全意爱我的基础上。”这就使得两人旧有的恶性互动循环有所减缓,这为第二阶段的改变打下了基础。治疗师将引导来访者将治疗引入下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改变双方的互动位置。
需要提到的是,本案例特殊之处在于,在进入治疗的第二阶段,来访者的前男友身体出轨,治疗的重点部分重新回到第一阶段。
3.2改变双方的互动位置(第5-11次)
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改变双方的互动位置,本阶段治疗师要支持和鼓励个案对被否认的个人依附情感和需求的觉察,并将其融入到互动关系中,推进个案对伴侣经验和新的互动模式的接受,最后协助个案表达其深层需求和渴望,表达自己的脆弱。
虽然来访者选择了身边的现男友,但是和前男友一直保持联系。2014年6月份,前男友告诉自己他与交往一个月的女性发生l生关系。她听了之后浑身发抖,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她愤怒,害怕,后悔,伤心。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对前男友还是很在乎的,否则她是不会痛苦的,她觉得前男友背叛了自己。
治疗师虽然将治疗推向第二阶段,但治疗师知道来访者突如其来的依附创伤需要进一步澄清,也许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无论对来访者及其前男友,还是对治疗师而言。
第一个任务是增进来访者对一直被否认的个人依附情感、需求的了解。她之所以选择现男友抛弃前男友,也许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需要。来访者的爱是幼稚的爱,即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不是对前男友成熟的爱,即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艾-弗洛姆,2008)。
治疗师带领来访者,让其意识到前男友深受依附伤害,在精神层面,他被来访者抛弃或者说背叛,他与来访者之间的情感连结被打破,这加重了他在依附连结中的不安全感。他开始愤怒,怒气能够麻痹人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他甚至寻找报复的机会,他受伤多深也要让你受伤多深。这样他掩盖了内心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他要引起你的注意,他在用儿时的偏差行为来让自己的依恋对象注意到自己。成人的亲密关系能让旧伤复发,便会使用小时候的偏差行为(克里斯多福·孟,2011)。
来访者提供了前男友对其身体出轨一事的内心话(部分)。
前男友:犯错以后的后悔和迷茫,我需要你的帮助,所以才告诉你.我的意思是说当初你在我和他之间做选择.已经告诉我,你在选择爱情时,不会像我这样婆婆妈妈,你会跟着自己的心走,哪怕会失去我,会伤害我,你也会继续做下去;本以为自己放下你了,可是当你告诉我,你还爱我,我才发现自己也没有放下,现在还没有放下,再盲目开始爱情,只会是更多的伤害。
治疗师让来访者去体会自己对前男友身体出轨一事的内心感受,无论是愤怒、伤心、背叛的感觉,都接受它,感受它,这样做她能够感同身受去体会前男友之前被自己抛弃的感觉。只有放下愤怒,才能开启新的互动模式。
让双方减弱相互伤害的互动模式,真正从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渴望,这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情绪(体验)上,关注内心对依恋对象的亲近愿望(proxlmlty bids)(罗伯特·J·斯滕伯格,凯琳·斯滕伯格,2010)。治疗师一旦将来访者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他们自己的体验上,来访者就可以主动进一步改变互动循环,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同时帮助伴侣接受对自己新的互动的回应。
新的互动模式会给双方带来安全感,就像是呵护的依恋对象给婴儿提供“安全的避风港”,使婴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里探索和玩耍,因为成人的依恋类型与婴儿相似(罗伯特·J·斯滕伯格,凯琳-斯滕伯格,2010)。在这样安全的关系里,自己和伴侣都有勇气去面对脆弱的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向伴侣公开自己对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对缺乏安全感的害怕,当伴侣一方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脆弱,对方给予理解的、安全的回应时,双方情感连结已经在重建。
第二阶段治疗师运用的技术包括共情推测、追踪和反应两个人的互动模式及循环、重塑互动。
共情推测(empathic coniecture)(这个推测通常专注在依附恐惧上),用来拓展与澄清个案的情绪体验,例句示范:
治疗师:当你想象前男友和陌生女性在一起的场面时,你感到厌恶、愤怒、被背叛的感觉,你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对待你,这让你更加担心以后他会不会做出类似的事情;但当他说他还爱着你时.你的内心又融化了,是吗?
追踪和反应两个人的互动模式及循环(tracking and retiecting the cycle),这个技术是为了从互动模式上找到对方可以进步的地方,例句示范:
治疗师:当你的前男友鼓起勇气向你认错时.你劈头盖脸地训他一顿,就像小时候妈妈批评犯错误的孩子一样,你这样是在告诉他“你不要给我道歉,我很生气,现在已经晚了”,你这样就是要推开他,虽然你心里想让他靠近你,你真的打算把他推开吗?你做点什么才能保护他表达脆弱的勇气?
重塑互动(restructuring interactions),该技术是为了让来访者将新体验到的情绪转化为新的互动,例句示范:
治疗师:当你知道前男友还深爱着你,你也理解他害怕失去你,他犯错误只想引起你的注意,当他坦白他的错误时,你要接纳他,保护他的脆弱,如果这个时候你在指责他,那他会不会再退缩到自己的世界,再也不敢开放自己的情感?你要给他提供安全的、信任的关系,就像你想从他那里得到安全感和信任一样.你做得到吗?接下来你怎么去呵护他?
本阶段指责者(来访者)的态度慢慢软化,退缩者(前男友)开始参与。
来访者用积极的互动模式对前男友表达了自己的害怕,伴侣作了很好的回应:
来访者:你知道么,我现在有时候特别害怕你把我和别的女人作比较,我知道我不好,有缺点,以前还抛弃了你,我现在应该对你百般爱护,但是我也是女人啊,有时候我有点自己的要求或者撒娇,要你陪什么的,我都不敢对你说了,害怕你说我不会理解你,不善解人意。
前男友:我知道你现在不安全感太重,我依然爱你,不停留在嘴上,我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3.3巩固与整合(第12-14次)
第三个阶段的任务是巩固与整合。治疗师的任务是鼓励并协助来访者用新的互动模式解决旧问题,并且在生活中去巩固新的互动位置和互动循环。
经历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疗,来访者比以前更加开放自己的真实情感,更容易接近了,不再是那个咄咄逗人的指责者。前男友也由退缩者慢慢地改变,更加主动了。虽然他们偶尔还有争吵,但是双方都觉得他们有勇气一起成长,不再觉得对方是敌人了,而应共同抵抗负向互动交流模式。他们彼此帮助,来治愈自己给对方造成的依附创伤,同时也进行自我疗伤,不再隐藏自己的深层情绪,而是选择向伴侣表达,双方都给予对方积极有效的回应。
来访者这个阶段已经用新的互动模式交流,他们更多地用新的互动模式去解决旧有的问题。双方能够以关怀、理解、倾听对方的方式进行交流。他们发现,用这样尊重对方的态度换来了对方主动的改变和成长,在没有伴侣施压让自己改变的情况下,来访者也=l=b3发生了改变和成长。
在第三阶段治疗师主要运用一个技术:反映和肯定新模式及反应。
反映和肯定新模式及反应(retiection and validation of new patterns and responses),旨在肯定伴侣双方新的互动模式,强调新互动的建设性、积极性。例句示范:
治疗师:你说你能够主动在感到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告诉男友,能告诉我这带来的积极变化吗?
治疗师:他告诉你当你抛弃他时他内心很受伤,你这时拥抱了他,这是多美妙的事啊!
治疗结束前,来访者与伴侣的对话:
前男友:我会好好改改我的急脾气,改变都是一步步开始的,给我一点时间。
来访者:没有关系的,你有自己的性格是很正常的,做好自己就好了.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今晚我说的话要是你不爱听,就自动过滤掉,最后,再次向你道歉。
前男友:我想和你幸福地过一辈子。
4.讨论
EFT以依恋理论为基础,在家庭治疗领域有很强的影响力,其操作性干预程序及其治疗结果预示着家庭治疗的良好生命力。本案例治疗结果显示,EFT不仅可以治疗已婚夫妻,也可以用来治疗有感情基础的恋爱伴侣。他们的共同点是依附创伤,负向的互动循环使情感连结遭到破坏,都需要聚焦到双方的情绪体验和依附需要上,接受深层情绪并建立新的互动模式,重新建立情感连结。临床治疗效果和以往研究是一致的,经过EFT治疗的伴侣能够用新的方式连结彼此,能够提供对方回应,双方易接近彼此,他们体验到更深的亲密感和情感连结(Millikin,2000)。
5.创新与局限
本文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将婚姻家庭治疗方法运用到恋爱问题的解决中,二是对个体进行家庭治疗。
因为网络在线而不是面对面,没有让伴侣双方都参与治疗,结果证明对个体进行家庭治疗也是可行的。现实中很多情况是伴侣一方比另一方更关注彼此的关系,想让关系有更好的发展,这个主动的一方会选择治疗。
本文的局限在于个案研究,已有的研究者如Makinen(2004)选择以陷入婚姻危机的夫妻作为研究对象,数据资料充分,更有说服力。另外,本个案研究没有用到测量恋爱满意度的量表,没有对治疗前后的关系满意度进行对比,效果是依据案主的口头报告得出的。
6.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检索国内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现有关家庭治疗理论及应用的文献数量很少,仅仅涉及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和Bowen家庭治疗,还没有聚焦情绪的家庭治疗的相关文章。推进国内对聚焦情绪的家庭治疗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6.1多元化大样本的研究
国外临床报告EFT有很广泛的适用人群,本文仅运用EFT进行个案研究,未来研究应该推广EFT在恋爱问题、婚姻家庭治疗中的普遍性,以更多有恋爱问题、婚姻危机、婚外恋、重建家庭的伴侣为研究对象,来检验EFT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可以用双人调整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或者亲密关系体验量表进行治疗效果的量化,观察伴侣在治疗前后的关系满意度得分有无显著提高。
6.2追踪研究
国外研究证实,EFT并没有治疗终结后问题复发的状况,即使是重病儿童父母这样的高危人群,EFT对他们的成效在咨询终结两年后也还是稳定的(Clothier,Manion,Gordon-Walker,&Johnson,2001)。我们可以通过对接受EFT治疗后的未婚或者已婚伴侣进行追踪研究,定期(半年或一年)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进行回访,来了解EFT在国内伴侣身上的长期疗效。
6.3本土化适应研究
EFT是侧重情绪的婚姻家庭治疗,理论上认为情绪是不分国界的。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家庭传统可能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伴侣在情绪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男性在表达自己的心理脆弱时还是被动的,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大丈夫”这样的思想对男性有更高的期待。EFT治疗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鼓励伴侣双方表达自己的深层情绪、表达自己的脆弱和害怕。而中国伴侣双方平等交流的意识也是很单薄的。“家和万事兴”的思想隐藏了很多危机,很多问题都潜伏着。所以研究EFT在中国未婚和已婚伴侣的效果时也要充分考虑它的本土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