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王敏芳
英文电影赏析是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综合了听、说、读、写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风俗民情、价值观念、人生百态等。然而,英文电影赏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不少教师认为,英文电影赏析对于大学生或者有一定基础的英语爱好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开展英文电影赏析教学则是个既费时又低效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英文电影赏析活动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影片赏析的度,这才是每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
不久前,在教学《英语(新目标)》九年级第二单元阅读文本“The Spirit of Christmas”后,笔者总觉得有一种遗憾在心中: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少有对作品的体验,文本阅读后少有情感上的跃动。在反复思考之后,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与所教文本主题相关的英文影片“A 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再利用连续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欣赏。没想到的是,电影欣赏课后,笔者和学生们有如经历了一场心灵上的洗礼——有一个命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在金钱和生命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现以英文影片“A Christmas Carol”为例,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同步开展英文电影赏析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笔者认为,初中英文电影赏析教学应是一个将赏前活动准备、赏中任务驱动、赏后总结评价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协调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影片赏析前要有背景讲解分析,赏析过程中要重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理解,赏析后要及时布置任务,引发思考与讨论。
一、关注资料搜集 体现一个“联”字
话题关联影像资料的搜集处理是有效开展英文电影赏析活动的前提。选择主题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英文影视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语料素材,而且对所选择的主题也可进行一个生动形象的介绍,提升学生对教学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教材中的“The Spirit of Christmas”一文概述了富有而冷漠无情、自私透顶的吝啬鬼Scrooge在平安夜遇到了他以前的合作伙伴Jacob Marley的鬼魂。虽然Jacob Marley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但死后却仍然为他自己生前的无情与冷漠付出代价。Jacob Marley希望能够借机帮助Scrooge,避免他以后走上自己的老路。Jacob Marley告诉他圣诞夜会有三个精灵来造访——“过去之灵”(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现在之灵”(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未来之灵”(the Ghost of Yet to Come )。果然,在圣诞夜,三个圣诞精灵如约而至。“过去之灵”让Scrooge重温了一遍童年的温暖;“现在之灵”带他看到了圣诞节百家欢乐的情形;“未来之灵”让他看到在他衰老之后卧病在床,连圣诞节也无亲人朋友来看望的孤苦景象。于是,Scrooge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才发现原来“施舍”比“接受”更快乐。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并从乐善好施中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笔者所选的影片“A Christmas Carol”由罗伯特· 泽米吉斯导演,金凯瑞等主演,集动画、奇幻、冒险等于一身。在3D特效的加持之下,这部于2009年11月6日在美国上映的影片将同名小说中的场景和画面真切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特别是圣诞节的三个精灵带着老守财奴Scrooge所展开的惊险之旅颇具震撼力和真实感。同时,金凯瑞更把刻薄、冷酷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丝丝入扣。这一切都让观众对原小说有了更形象的感知和更透彻的理解。英国广播公司(BBC)曾这样评价说:“看着这样令人惊奇的影片,以及那些细致入微的大银幕上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不由要惊叹,狄更斯的原著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复活了。”
二、注重背景导入 突出一个“铺”字
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消除文本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视听教学中,背景知识与视听内容信息交互或一致时,背景知识会更好地促进视听理解。如果完全没有与视听内容相关的知识,那么视听对观众产生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影片放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下影片发生的背景、历史年代、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等,因为每部电影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都是一个时期或一个国家的某段特定历史的反映。当然,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不同背景的文化差异,教师自己首先要尽可能地做好影片相关背景知识的收集,包括与背景知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也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穿越语言的表层,有机会触摸到西方文明的精髓。
“A Christmas Carol”的同名小说是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43年。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狄更斯对种种社会问题的批判,比如虐待儿童、贫穷等。而在小说的最后,富有而冷漠无情的Scrooge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并最终弃恶从善。该小说被认为是反映圣诞精神的代表作品。
在向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之后,笔者抛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1. 如果你生活在狄更斯当年的社会环境里,你眼中的富人们的形象会是怎样的?
2. 你认为圣诞节应该是个怎么样的节日?
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影片欣赏相关联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学生内心深处所蕴藏的情感的源泉也悄悄地被打开了。
三、规范视听过程 落实一个“实”字endprint
英文电影赏析不是单向的学生观看学习过程,教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与进度,切记不要一放到底。为使影片的视听过程更加合理有效,在播放影片前,教师应注意有意设置几个悬念问题,让学生在观赏中明确任务,在观赏中获取信息。每一个片段放完后,要引导学生回忆影片内容。全片放完之后,必要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重点片段进行重放,让学生在重复中理解电影的主题。
在影片“A Christmas Carol”赏析教学中,笔者将影片进行了片段式分割,以四个影片截图(见图1~图4)来贯穿故事的发展,同时也针对故事的发展情节呈现了相应的问题。
带着以上信息和问题,学生开始了观赏之旅。这样的观赏“代之以感性形象呈现,让人们对信息的接收由‘阅读转为‘观看,改变了人们信息加工的认知方式”[1]。虽然全英文版的电影视听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是有些大,但在观赏过程中,笔者却发现,由于学生在脑海中已有一定的图示结构,他们还是很容易地进入到了最佳的观赏状态。
四、深化主题提炼 感受一个“悟”字
在英文电影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观后活动,把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发现、领悟英语学科的思想方法。
角色表演的目的就是理解,理解又反作用于角色表演。在影片欣赏结束后,笔者节选了三个圣诞精灵造访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剧本的改编,并要求学生根据改编后的台词分三个场景进行角色表演。英语口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台词相对较多的角色,腼腆一些的学生可选择台词较少的。笔者先带他们进行了朗读,纠正他们的发音,而后开始组内排练,最后进行全班表演。
在表演呈现环节,学生们声情并茂,既有语气夸张的成分,也有自我创造的过程,入情入境。这种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表演、想象,才是一种真正的情感跃动!
在自编自演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所带给人们的美好精神有什么异同?有无必要取消或限制圣诞节这个洋节?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圣诞精神以及文本和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总之,在影片观赏后,学生们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The Spirit of Christmas”的理解也更深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2]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合理拓展教学资源,将阅读课与影视欣赏相结合,使学生的脑海中不仅有相关故事情节的画面,也记住了与英语相关的知识,更有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感悟,使得观看电影不只是学生纯粹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把教与学变成了一种享受,何乐而不为呢?英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合理地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在教材阅读文本学习与英语电影欣赏中建构阅读欣赏的框架,让学生通过视听拓宽视野,通过视听启迪思维,通过视听塑造自我。
参考文献:
[1] 于广.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探析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8(1):30.
[2] 邓干基.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性[J]. 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