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2015-12-26 01:55张晓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护理体会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张晓蓉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人民医院四川平昌636400)

摘要目的:旨在分析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入了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焦虑症患者,用SAS、SCL量表分析其心理特点。然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这20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待治疗1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20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特点为缺乏安定、自控感,具有焦灼、紧迫感;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是由于紧张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所引起的精神障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解决其心理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7.9

近来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然而,本病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学界普遍认为与遗传、生活环境、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明确诱因出现紧张、惊慌、焦虑不安等情绪,甚者可发生心悸、颤抖等[1]。本病属于心理疾病,如无法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可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2]。本研究对焦虑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焦虑症患者20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31例;广泛性焦虑症130例,急性焦虑70例;年龄为26-55岁,平均年龄为(37.72±4.21)岁;病程为2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17±0.84)年;均以无明确诱因出现紧张、惊慌、焦虑不安等情绪等为主诉就诊。将这20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大体一致,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用SAS、SCL量表分析200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治疗一个月,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1.3 诊断标准:符合国际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ICD-10)中焦虑症的诊断[3]。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为主,并符合下列两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怖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不安。

1.4 焦虑评分标准:根据SAS焦虑状态评分表,评分<40分,为无焦虑;评分>40、<47,为轻度焦虑;评分>48、<55,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心理特点分析:20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特点为缺乏安定、自控感,具有焦灼、紧迫感,详见表1。

表1 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n)

2.2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治疗1个月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无焦虑的人数为34人,重度焦虑人数仅为4人;而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的无焦虑人数为20人,重度焦虑人数为12人。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非常满意的人数为84人,护理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的人数仅为56人,护理满意度为9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焦虑症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占到占神经症总数的16%。其发病是由素质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激烈,焦虑症的发病已呈上升趋势。研究证明,焦虑症患者大都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心理特点,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症患者的情绪[5]。

本研究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抵抗力;②鼓励患者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调整心态,消除猜疑心理;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室环境,保证病室采光和通风,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④嘱患者家属保持耐心,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坚持"健康自控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医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不同患者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重大生活事件,在此基础上,多与其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及疏导,消除原发心理事件的影响。⑥患者出院后嘱其保证足够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保持饮食清淡、多参加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

本研究发现,20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特点为缺乏安定、自控感,具有焦灼、紧迫感;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焦虑症是由于紧张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所引起的精神障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解决其心理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包美华,吴明霞,陈爱民. 心理护理"二分法"应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58-160.

[2]洪秀园,林惠燕,陈秀梅.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3):3-4.

[3]李春波,吴文源,何康梅,等. 焦虑症患者心理生理学反应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05):337-340.

[4]王正华,杜见芳. 61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8):122.

[5]袁茵,卢莲,鲁娓. 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4):495-497.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护理体会焦虑症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