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临床效果对比
王美华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民族中医院口腔科湖南张家界4271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按修复方式不同分为哥特式弓联合面弓组、哥特式弓描记组、直接咬合组,对比三组义齿调合前后覆合变量及覆盖变量。结果: 哥特式弓联合面弓组调合后覆合变量降至(0.10±0.06)mm,小于另两组,P<0.05;哥特式弓联合面弓组调和后覆盖变量降至(0.21±0.11)mm,小于另两组,P<0.05。结论: 使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确定的颌位更符合生理功能,为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提供更可靠的颌位记录方法,减小覆合变量和覆盖变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面弓;覆盖;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
【中图分类号】R783.9
正确确定无牙颌患者的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修复成败的重要步骤之一,如果无法正确定位颌位关系,则排列的人工牙列可能与患者的颞颌关节及肌功能不协调,导致功能不能正常发挥[1]。颌位关系记录中记录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较多,但目前医学界在哪一种方法更佳上任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选择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颌位关系记录法制作的全口义齿,记录三组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调合量的差异,寻求最佳颌位记录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循自愿原则将120例于2013年8月~2015年3月来院行无牙颌修复的患者分为哥特式弓联合面弓组、哥特式弓描记组、直接咬合组。哥特式弓联合面弓组(40例):年龄(63~77)岁,平均(68.7±2.2)岁。哥特式弓描记组(40例):年龄(65~74)岁,平均(67.7±2.8)岁。直接咬合组(40例):年龄(63~78)岁,平均(67.2±2.4)岁。三组上述资料接近,P>0.05,有分组研究可比性。纳入标准[2]:身体健康,口腔黏膜质地及颜色均正常,无唾液异常分泌现象,开口度基本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及弹响,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材料:哥特式弓描记仪、半可调式合架、面弓(德国Girrbach公司),光固化暂基托材料(德国DMG公司),拜耳牙(德国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患者采用成品托盘加藻酸盐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整塑边缘后制取终印模。依次制作上颌基托、下颌基托(分别标注上颌基托A、B、C,下颌基托A、B、C)。然后确定合平面,瞳孔连线与合平面前部平行,鼻翼耳屏线与合平面后部平行,并制作下颌合堤,确定垂直距离。确定水平颌位关:直接咬合法采用肌疲劳法结合双手扶持法。戴上颌基托A,反复开闭口运动,后戴下颌基托A,双手从后方于左右两侧扶持下颌骨至正中咬合,确定垂直距离。取出上下颌基托,冷水降温,再置入口内,做开闭口运动,然后将上、下颌模型固定于半可调式合架上。哥特式弓描记法:将哥特式弓描记仪固定在上、下颌基托B上,上、下颌基托戴入口内,调整至垂直距离,做前后及左右侧方运动,在上颌描记板有痕迹的部分涂布专用墨水,再戴入口内,重复上述运动,记录运动轨迹,确定好水平关系后固定在半可调合架上。哥特式弓描记法与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按照哥特式弓描记法的步骤制作上、下颌基托C,利用面弓和转移台将上、下颌模型固定于半可调合架上。完成全口义齿,义齿就位后,检查基托的边缘是否妨碍唇颊舌的活动,最后保证垂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调合。记录调合前后覆合、覆盖变量。
1.3 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