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静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055550)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探究
刘雪静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055550)
小学生学习语文重在字词句段的积累,而实践是对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完美地设计实践课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巩固,扩大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 实践教学 探究
1.“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重要特质。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太过偏重语文课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所以经常把知识的传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结果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的“高材生”,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完全相悖的。所以,我们应该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改变我们的教学结构,在紧抓知识教学的同时,狠抓素质教育,把学生带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用实践检验知识,用知识促进实践。只有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耕耘中,收获圆满的成果。
2.利用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传授给学生预设的知识,而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小。学生只是机械地去听课、作答,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这是以往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亲身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迫切的渴望,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完美统一。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教语文必须有大视野,学语文必须有大时空。我们做教师的,心中想的、手中做的,都应为孩子们着想,随着学科间壁垒的消除、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我们有责任创设大学科学习的实践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增强语文素养。”如教学《秋天的画》一文时,课前我就带着学生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他们看秋风吹拂的山丘、层林尽染的秋色;看红彤彤挂满枝头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园;看雪白一片呲牙咧嘴笑的秋棉……回到课堂,我让学生畅谈自己所见的秋天,并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感性认知与抽象文字相融合,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以升华。
知识源于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善于想象,有所创新。如在《和虫虫交朋友》一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纷纷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比较不同虫子的外形、颜色、叫声、居住环境。有的学生选择了一种或几种虫子,将它们捕获回家,在家中饲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捕食方式、生长变化等;有的会查阅各种书籍、报刊、网络,更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所观察的虫子;还有的搜集了许多描写虫子的诗歌、童话等文学作品。学生对这样的活动非常上心,兴趣盎然。他们把每天所看到的、所读到的都写成日记,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之后,有几位学生还居然编出了富有想象力的童话作品——《蜜蜂王国奇遇》《蚕宝宝与小毛虫的故事》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材料,并最终解决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实施课程改革之后,自然和社会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这样就有了多元化的教学空间。根据语文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特点,教师应当为学生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到的语文知识。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是积极的,目的也是明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活动无论涉及哪个学科,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篇文章时,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设置的“度”。要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实践放到首要位置,作为重点,避免将其上成一堂单一的阅读课、信息技术课或是常识课。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的“度”。尽管课上一部分资料的使用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声音、图片、下载的大段的文字资料等,使用它们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但如果这些资料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目的,形式设计得过于繁杂,那么就不利于学生的静心思索。还有,在一些课堂活动的组织上,一定要做到有力、有序。例如在小组研讨、小组竞赛、课堂演讲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热衷于讨论的激烈程度、竞赛的成绩优劣以及演讲的精彩与否,还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深思、回味、总结。
语文实践活动集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双重特性。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语文学习才是终极目标。实践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着他们自身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对语言进行理解、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过程。语文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只有在活动中获得了对语言文字的真正理解和感悟,才能得到语文水平的真正提高。
姚雪勤.让语文教育回归人文关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
(责编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