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2015-12-26 01:09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学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探究

周 群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23900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周 群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239000)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主体学习过程中的自身的全面发展,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知识又重技能,倡导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全程参与。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机械灌输,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简单聚积,而是要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热情,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得到自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大幅度提高与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收获。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用心备课,迈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备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预构,是教学的蓝本,只有备课充分,教学时才能准确把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备学生、备教材,并用心备课,迈出有效教学坚实的第一步。

1.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成功的教学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这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在备课时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才能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建立学生个人记录袋,将学生的具体学情造册,这样更加利于各科任教师准确、全面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更好地教学打下基础。

2.备教材。新课改提倡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构建,教材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地位不容质疑、不容挑战。为此,我们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对教材上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同时还要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根据具体的学情与教情对教学内容的主次、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生的主动构建与全面发展。

3.备课标。新课标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思想。要实现数学有效教学就要顺应新课改形势,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但对于新课标的理念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两种方式来学习新课标,尤其是集体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优势,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达到真正的领会与深入的实施。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一个巧妙、新颖而有效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导入巧妙有趣,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在新知的学习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悬念导入。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间制造悬念,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如此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参与度高,目标明确,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画面的多维性与视听的结合性,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将枯燥无味、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画面与图片之中,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所展现的不是黑白的静态教学,而是多彩的动态教学,所带给学生的是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与动力。

3.实验导入。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采用实验导入法,更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可以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任意做一三角形,将其三个角剪下,然后将这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由此实验来导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三、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更加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与机械的接收者,而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知识的构建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开互动探究,以真正地获取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增强科学探究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所要学习的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度,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务。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以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要有挑战性,介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认知水平之间。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合作探究。

2.交流讨论,互动探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各种素材,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认真观察、分析与比较,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在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与解释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产生活中现象。这样在交流与讨论中来获取大量直观认知,完成探究任务,这正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探究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与发散性的重要契机。

3.总结评价,应用发展。学生的发展并不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是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交流之后要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包括学习方法、知识体系以及心得体会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同时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荣誉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爱上数学探究性活动。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