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广山、武文龙
摄影/韩一杭
军营铸傲骨 艺术写人生
——记军旅画家、资深电视人赵复民大校
文/宋广山、武文龙
摄影/韩一杭
军营锤炼了他,他用艺术书写人生。
绘画的天赋,使他有机会进入解放军二炮后勤政治部电影放映队,成为放映员,从而结缘影视,并逐渐走上摄像和导演的岗位,不断为部队官兵带来美的艺术;而影视艺术的成长则进一步提升了其绘画的境界和水平。
绘画与影视相伴相依,日复一日,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逐步提高,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尽情演绎着军中艺术兵的风采……
从而使他——中央电视台驻部队记者、解放军二炮后勤录像室主任赵复民大校得以数十年如一日,用聪明和才智装点着美丽的军营,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赵复民,1955年出生在山东菏泽,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父亲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地下党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湖西区复程县六区区委书记,上世纪60年代初当赵复民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带头响应国家“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随母亲回老区务农。
当他们坐着拉行李的大马车,行走在黄河滩时,正值深秋季节。芦苇丛中水鸟尽情地飞翔,不时传来婉转的啼鸣,一望无际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在落日的余辉下是那么美丽壮观,那时的赵复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可以说这是他童年印象中最深刻的画面。于是,他就坐在马车上立刻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痴情地画了起来。从此,芦苇荡、水鸟在他头脑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赵复民日后专攻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复民11岁的时候,正逢发生10年浩劫,学校停课,老师挨斗。没有画纸,有心的赵复民发现学校里大字报、宣传单铺天盖地,热爱绘画的他便悄悄地把落在地上的宣传单捡起来,整整齐齐地叠好,订成一个个本子,在反面的空白纸上,坚持练习绘画;没有绘画的的教材,他就先拜大自然为师,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绘画的对象。后来,他在1位老教师家里发现了1本明清时代的名人花鸟册页,那展翅欲飞的小鸟,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玲珑剔透的山石,轻盈起舞的蝴蝶和善解人意、呼之欲出的鹦鹉,俏皮可爱的小鸡,人与物、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以及前人那炉火纯情的画技既让他陶醉,也让他的画技提高很快,从此他在花鸟绘画的领域一发而不可收。
1974年,部队到赵复民的家乡征兵,由于他聪明伶俐,能写会画,深受带兵领导的喜欢,也得以顺利地应征入伍。在新兵连的训练中,赵复民也不闲着,他利用休息时间,为连队写黑板报,画宣传栏,热情地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机遇总是会给有心的人带来好运,当时,正逢解放军二炮后勤政治部电影放映队到新兵连挑选人才,见到军营中宣传气氛这样浓厚,且与新兵赵复民的努力密不可分,于是当即拍板,待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幸运地进入了电影队。从此后,赵复民随电影队经常深入基层部队,为战士们服务。而对于绘画他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如鱼得水派上了更大的用处,每当给部队放映电影,都要由他画好海报贴在军营,日复一日,他的绘画功夫越来越深。那时的赵复民,晚上放电影,白天坚持练习书法和绘画。
电影一直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七种艺术,一切艺术形式都能在这里找到缩影,因此经常接触电影的赵复民,审美艺术和绘画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由于在工作上勤奋敬业,他很快被提干,晋升为电影队队长。1980年,又一次好运降临,赵复民被调任办公室秘书,这个工作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从事绘画艺术的创作,逢年过节或星期天,他还能从部队出来四处购买绘画的参考书籍,那些日子里,他踏遍了北京琉璃厂的文化街,结识了百年荣宝斋,也就在那里他买到了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画集》和《芥子园画谱》等珍贵的绘画艺术书籍。这样,闲下来的时间,他就认真地学习、刻苦地实践,挥毫泼墨,点点勾勾,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出现了,领导见赵复民是个人才,能写能画,人品实在,就推荐他参加解放军总政电视培训,从此他也就又与电视艺术结了缘。后来他又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从摄影、摄像、美学,到色彩、光线、光感,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北影毕业后,赵复民当了导演。当时中央电视台和新闻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中国当代画家”大型纪录片,担任导演的赵复民,有幸接触并采访了著名画家范曾、康宁,李燕等书画大家,并与许多人成为朋友。在采访闲下来的时间里,他经常把自己的作品,让大师们指点,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指教和传授。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赵复民的绘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亚于进入美术学院,完成了一次深造。在系统地学习了李苦禅,王雪涛、康宁等名家绘画的基础之上,他在小写意花鸟绘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经过几十年的勤奋、刻苦钻研,加之名家指点亲传,赵复民终于凭借实力扣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跻身画坛,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今他的小写意花鸟,在继承宋元以来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之上,取长补短,构思更加精巧。而且取材广泛,形似神肖,清新秀丽,富有笔墨相融的诗意情趣,在创作上体现出,“师法造化、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的绘画风格;在画法上突破了以往过于工细的技法,工写结合;在色彩上创造出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等多种方法,巧用色彩,以求整个画面整体色彩对比协调,并为画面增添艺术韵律。他笔下的作品,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蝈蝈、青蛙、蜻蜓、水鸟等,无不栩栩如生,引人喜爱。他的代表作品《荷塘秋色》、《小院晨曲》、《桂花飘香》和《牡丹》等多幅作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参加军内外展览并获奖。
纵观赵复民的花鸟作品,给人强烈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不胜收。创意美、布局美、结构美、线条美、题材美,天籁之音、田园诗韵、鸟语花香、翠竹山石皆可喻之也。凝神再观,其每幅作品都蕴含着内在的传统之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各种宠物、花鸟鱼虫,活灵活现,呼之即出。让人有身临其境,回归自然之感。
绘画艺术的造诣,极大地提高了赵复民的电视创作水平。从事电视艺术的3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从波涛汹涌的海防前线,到终年积雪的西部高原,从莽莽林海到戈壁荒滩,都闪动着赵复民和他的摄制小组的身影,他们终年跋涉着,追寻着,捕捉着美。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火热的创作激情,为广大官兵和他所热爱的电视观众,奉献着一道道最新最美的精神大餐。
天道酬勤。30多年来,赵复民共导演拍摄创作电视剧20多部,纪录片100多部,这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其中有30多部电视剧和纪录片由于紧扣时代脉搏,屡获大奖。赵复民本人也入选了中国影视名人档案。
由于对艺术的深刻领悟,上世纪80年代初,赵复民刚从北京电影学院骨干班毕业,就创作了反映部队与地方军民共建题材的《鱼水情深》。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杨献文对他的作品评价是“画面不错、选材很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精神”,部队领导也给了他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这初出茅庐的第一个胜利,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从此勤耕不辍,佳作迭出。上世纪90年代初,赵复民主创及参与的反映企业改制的电视剧《真情》、《铁匠炉变奏曲》;反映学校改革的电视剧《泽国晨钟》;反映屠宰行业生活的电视剧《哥们儿长高了》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反应改革开放14年,政府关心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市场供给充足,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6集纪录片《超越昨天》,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滚动播出,仅1周内就收到观众上千封好评的信件。
另外,由赵复民担任导演的建党70周年献礼,8集纪录片《血总是热的》;担任编导的反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中勇于牺牲的4集纪录片《生命至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均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好评和肯定。
然而,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军后勤电视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评委的赵复民,并没有被鲜花、掌声、荣誉、赞扬所陶醉,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绘画艺术和电视剧创作中,决心用更高的艺术水准,为每一个书画爱好者、全国电视观众,为部队指战员,奉献出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