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郑伟
关注儿童乘车安全从“法”着眼 从“座”开始
新华社记者:郑伟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儿童乘车安全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汽车社会加速到来与交通安全堪忧并存的现实国情下,儿童乘车安全绝不应被视为一句应景的口号或是营销概念;而是应当站在坚守生命红线、呵护祖国未来的高度,视为公共安全治理的一道重大命题和一项重大民生关切,并切实加以解决。寻找破题之道,还需从“法”着眼、从“座”开始。
车祸致死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18500多名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私家车导致的儿童交通事故最多,占总数的65.25%;在校园安全事故当中,道路交通事故占到21.1%。上述令人痛惜的数字,集中暴露出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校车安全运营管理亟待进一步改进;二是车内儿童约束系统亟待进一步推广普及。
国内外经验证明,推广安全座椅等车内儿童约束系统是降低儿童交通伤害的有效措施。与校车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相比,推广安全座椅的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便、收效相对较快。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出台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法律法规。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安全儿童座椅的使用率在50%~80%之间,瑞典、德国等国家可达到80%~90%。2000年,日本将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法律加以规范,三年之后,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达到六成,儿童乘车伤害案例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我国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使用率都处在一个很低的阶段。尽管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等已成为国内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但由于没有法律强制约束,很多家长持选择性购买、购买后视情况安装的态度。此外,儿童安全座椅标准不统一,造成选购、安装不方便;质量监管不严,用户对国内产品质量存在疑虑,国外品牌虽然质量过硬但价格较高,也打消了一些人的购买积极性。对于这些制约因素,就需要通过立法强制约束、制定出台行业标准等法治手段加以破解。
值得肯定的是,去年出台的《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关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公告》决定,自2015年9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意味着儿童安全座椅将实行规范统一的管理,从而为整个行业发展和产品研发生产提供标准,为强制性车内使用建立制度基础。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需要跟进的工作还有很多。例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儿童乘车安全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标准,将儿童乘车问题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调适范围,提高法律层级;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的刚性约束变成广大家长的自觉行动。又如,可通过政策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推广,并引导企业在儿童乘车安全方面有所作为,加强科技创新来研发生产出安全稳定、质优价廉的产品,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加大儿童安全座椅推广力度的同时,对校车安全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国务院颁布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三年来,一些地方贯彻执行没有到位,一些配套规章、制度、标准也不完善,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从而积累了大量安全隐患,存在相当高的安全风险。鉴于此,建议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落实情况开展全面、深入地执法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制订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并因地制宜地开展探索,鼓励地方先行先试,通过改革逐步创新完善,形成适于我国国情的校车运营管理体系。
解决儿童乘车安全问题,还应当从社会层面着眼,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格局。如何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方便儿童就近入学;如何将儿童乘车安全纳入公共安全建设的总体布局,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方资源积极投入的良好态势,等等,都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儿童乘车安全意识,传播安全常识和技能,共同营造关注儿童乘车安全的社会氛围,也是家长、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责任。因此,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将努力倾注到每一个细节,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让每一个成长在汽车社会中的孩子都能享受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