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让,山东聊城人,大校军衔,研究生学历,福建某师原政委兼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习武工作之余,对书法颇有爱好,闲暇挥毫泼墨。作品先后在北京、沈阳、青岛、广州、深圳、西安、兰州、南京、厦门和福州等地展出。数百幅作品在海内外书画大赛和展览中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外博物馆、军地领导、企业家和书法爱好者收藏。
杨永让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研究院兰州分院副院长,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州市书协理事、福建翰墨书画院院委、海峡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长城将军书法院福州分院常务副院长、福建省老艺协常务副会长、香港大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被“中国阿位伯贸易促进会”、“埃塞俄比亚大使馆”聘为特邀书画师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福建日报》等近百家媒体都对其艺术成就和作品进行过专版和专题介绍。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之国粹。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纵观华夏历史,从古至今军人与书法常有着不解之缘,岳飞、颜真卿、毛泽东、朱德……这些书法名家在历史的长河里灿若群星。在军旅的艰苦生涯里,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可贵兴趣,每当我们凝视那一幅幅大气之作,犹如登高山仰观风舒云卷,临沧海遥望白浪生烟,令人窥不胜窥,赏不胜赏。
出生于孔孟之乡山东聊城的杨永让,在老家“永”字辈儿的堂兄弟里排行老六,当时父辈用“学会勤俭忍让”六字分别为兄弟取名,意寓勤俭持家、忍让做人,杨永让最小,得到一个“让”字,这个让字也成为杨永让的待人处事箴言,凡事谦和谦让。
1976年2月,杨永让应征入伍到原福州军区警卫营,在部队期间,平时苦练武艺,闲时勤习书法,忠诚耿直,文武双全,军事素质过硬。很快从一位普通士兵,选拔为我军高级将领身边的贴身警卫。他说起当时在基层连队,写字条件差,一次在海边训练,休息时他就用树枝当笔,在沙地上练字。不仅如此,平时部队出黑板报、写决心书、光荣榜以及大小有关写字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这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书艺才能,也得到各领导的认可和肯定,让他先后担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使其文字和书写水平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提升到领导干部岗位后,杨永让仍然十分重视官兵的文化艺术熏陶,时常组织开展与书画相关的文化活动,使部队官兵的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杨永让平时博览众家之长,悉心揣摩书法之要义,领悟其精髓,加入其心智与感悟,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既洒脱飘逸,行云流水,又刚劲有力,朴实厚重。既融合了各派书体的笔意,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和意志的张扬。追寻杨永让书法的足迹,我们就会发现,他之所以在今天能成为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并形成独有的个性风格,时而酣畅淋漓,磅礴大气,时而洒脱清逸,自然天成,正是因为他在不断变化中始终攀登着艺术与人生的高度。他的作品,既引人进入一种雄伟庄严的境界,又给人逸情蹁跹之感,犹如让人在百花园中欣赏美丽的花朵。
对此,杨永让始终保持着一种参与学习的平和心态。他诚恳地说:“书法是我在工作之余的一项终身爱好,好作品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来的,有时候一个字要练习好一阵子,当你的心态摆好了,真正领悟到字背后蕴藏的丰富底蕴和内涵,才有可能写的好。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唯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是正道。”
杨永让说,书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美好的东西各有各的长处,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包容。因此,他强调学习书法,态度一定要端正,相互学习、多方鉴赏,吸取百家之长,敢于接受不同的声音,而不是闭门造车,相互诋毁。唯有这样,整个书法文化的氛围才能不断向上,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才会更加紧密,书画市场的发展才能更有前景。
五十载挥毫书写人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步成长为部队领导干部,他都把书法与工作,艺术与军事,书道与战法联系起来思考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收获。可以说杨永让现在正值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他捃碑纳帖,取博用宏,绚丽多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以谦和忍让的心态对待人生。在数十年部队的磨练与积淀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终于悟出了一条自己的书法之路,以他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面壁探幽,孜孜以求,不藐古人,不袭时人,不贬友人,步其书法正道。以淡泊的心态对待成名成家,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姿态虚心向前辈向同行学习,为同道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