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是现代气氛最浓厚的地方,而感受荷兰的过往的地方就是桑斯安斯。这是一个距离阿姆斯特丹只有15公里的乡村,对于初到荷兰的游客,简直就是不二之选。
我乘坐的巴士穿过一路美丽的屋舍,停在站台。抬头望去,一架巨大的风车车翼高悬在我头上,吱吱呀呀不停地转动。“桑斯安斯到了!”我有点欢喜。
密集的草地环绕着三角形的墨绿房舍,白色的花边宛若刻意织补上去的,花朵和绿色植物随时都会探出头来,和它们目光交接的时刻,让人不忍打扰。河水可以这样呈现,或清澈,或浑浊,旁边铺满了油绿油绿的草絮,戏谑的水禽懒懒地伏在绿波上,长久地一动不动。
路两旁全是平坦的牧场,牧草一望无际,天鹅戏游河水中,奶牛安心地吃草,棕褐色的羊儿敏捷灵巧,牧场姑娘走出奶酪房,红色的长裙点亮了整个牧场。
牧场深处,散落着三五成群的农舍,周围种满了红彤彤的郁金香。荷兰是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的国家,奶牛养殖和花卉是农业支柱产业,鲜牛奶、奶粉、奶酪远销世界各国。曾有位外国教授在讲到荷兰时说,他年轻时在伦敦留学,早晨听到飞机的轰隆声便起床,一番洗漱,再看半小时的报纸后,一瓶从荷兰空运来的鲜牛奶便放到他的门口,正好赶上早餐饮用。我身临其境,那位教授的描述变成了眼前的动态图画。
古老的风车村
桑斯安斯是荷兰有名的风车村,来到这里,就来到了风车的家。中世纪的风车与田间错落有致的中世纪小木屋相互呼应,恍若童话世界。四周是翠绿一片的沃野和古香古色的民居木屋,田园风光十足,宁静而惬意。
这也是桑斯安斯在风车之外更重要的魅力,在嘈杂的游人之外,村庄与人的感觉,依旧是古老的,据说是十七十八世纪桑河地区的原貌。绿色的平坦的原野,暴风雨下泛着青光的几乎与村宅齐平的涛涛桑河水面,红色大斜顶白色窗格的低矮小房子,这种朴实的欧洲村景,简直要把桑河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的工业性繁华完全掩盖了。
因为地势低洼,为了生存,桑斯安斯人在几百年前就用独特的方式创造出生活的传奇。他们用风车排水治涝,更用风车把风力变成巨大的动力,从而使桑斯安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
聪明的荷兰人将风车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这类风车被称为工业风车,并被根据其用途命名,比如锯木厂风车、榨油厂风车、造纸风车和磨坊风车等。
由于功能不同,桑斯安斯几乎所有风车的造型都独一无二。观察风车车翼的摆法也颇有趣,村庄中的向导告诉我,车翼摆十字表示暂停工作,打叉则表示风车长期停工,偏右表示村里有喜事,偏左则是有丧事。
直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车动力之后,风车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桑斯安斯的大部分风车都已被拆除,少数保留下来的风车,便开始它们另一阶段的贡献——旅游观光。
绿色的旷野上,沼泽遍地,水流淙淙。牛羊悠闲地吃草,风车的车翼永不停息地摇晃。此刻,站在绿色的田野上,想象着数百年前桑斯安斯有800多架古老的风车的情景,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把荷兰带到未来的年代。
承载历史的木鞋
这是一个造鞋工厂,也是桑斯安斯有名的木鞋博物馆。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师傅,不过,看上去,一双木鞋的生产过程只需要十几分钟。
通道两侧布置得满满当当的木鞋收藏展示吸引了我的目光。十余米长的甬道上陈列着上百双古老的木鞋,有的斑驳露缺,有的油彩脱落,有的雕刻繁复,有的带着滑轮。
每一项发明都离不开人类与自然界搏斗时所撞击出的智慧火花。荷兰许多地方低于海平面,全年又经受着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冰冷的水中,让劳作的荷兰穷人备受辛苦。富人可以有皮鞋穿,贫穷的荷兰农民买不起皮鞋,又不能赤脚走在结冰的地上,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荷兰到处有杨木,这种木材硬实而没有纹路,适于雕刻。一块木头在刻刀的翻转下,能被雕空成底子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形鞋。这种鞋厚实稳健,里面添上稻草还十分暖和。
流行起来的木鞋成了荷兰人的心头爱,农民和渔民至今还有穿木鞋的习惯,而富人则把制作精致的木鞋收藏起来,奉为宝贝。当时,荷兰有一条规定,凡是谒见国王的人,必须身着礼服足蹬木鞋,以表示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的尊敬和臣服。
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鞋,表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神奇的木鞋也会在新婚的情侣中扮演重要角色。荷兰男青年谈恋爱时,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送她一双术鞋,并且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因为前面的精心准备,更凸显了荷兰男人的细腻温暖之情。
我在荷兰行走时,常注意他们风格不一的山形建筑。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打理得漂亮整洁的小院子,而在院子的某个角落里,一定会有一两双木鞋,像景物一般沉静地待在那里,却又不知有多少故事蕴含其中。到荷兰人家里做客,往往会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看到一双制作精美的木鞋,被当作观赏品一般保护起来。这些木鞋应该就是当年的订婚礼品之一,它不会因陈旧而减弱主人当年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