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军
最近,由青年歌手红梅首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我的根》,以浓浓的黄土风情、优美的节奏韵律,清淳高昂、深情感人的演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一首好歌,在歌手的演唱中将词曲的音乐元素自然融合,产生的整体冲击效应使人在愉悦、陶冶中唤醒,受到深刻的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
《陕北我的根》在述景、叙事、抒情中开始,通过全景式的表述演绎、借景抒情,直抒胸意,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是人与自然抗争中顽强生存精神的呼唤。
红梅在演唱中以平腔入唱,自然地上到信天游般的高音,进入了沟壑重叠,一坡坡的黄土,一望无垠。如泣如诉的律动,委婉深沉的道出了一路路的风、一孔孔的窑洞,一窝窝情的真实再现。歌曲第二段演唱,以递进节奏的直白,巧妙运用了断音和顿音的技巧,咬字清楚,苍凉明快,把重音落到“摔”“喊”“爬”“翻”“推”“转”“磨”“刻”“握”“搬”这些动词上,在音符中跳动着陕北的乡土气息,突出了人的坚强自信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为结尾的过渡作了自然的铺垫和呼应。歌曲扣人心弦集中的表现在“陕北我的魂、陕北我的根”,运用有力的长调高腔,从心灵中流淌出对家乡那种生命的呼唤和精神眷恋,成为打动人心的高潮所在。在演唱中继承了陕北民歌演唱的优秀传统,吸取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又保持着民族唱法的纯朴自然,使歌曲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感染力。
茫茫黄土高原是陕北民歌的发源地。陕北民歌这一历史悠久而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是农耕社会生活背景下,在生存环境恶劣、艰辛的劳作实践中产生的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乡土美感的民歌。民间流传的“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拦羊嗓子,回牛声”等,一声山曲,荡气回肠,都是发自人们内心和对现实生活的心灵抒发、释怀、排忧等精神需求的真实写照,也是陕北民歌久唱不衰的原因。
红梅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农村,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好奇和兴趣,天生的好嗓子让她与唱歌结缘。儿时村里有戏曲演出她总是热衷观看,模仿学唱,放羊时她扯开嗓子唱,歌声承载着她的梦想和诉求在旷野沟壑中回响。艰苦的环境锤炼了她的坚强和坚持,加上学校专业学习和在演出中处处留心,博采众长,虚心向老一辈歌手和声乐艺术家请教,从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中吸取借鉴,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歌唱艺术。无论工作环境再怎么变,她对音乐的追求、刻苦学习的习惯不变;无论唱哪一首歌,无论哪一种唱法,她都认真仔细琢磨,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都要着力体会内涵,追求演唱的最佳效果,把自己对歌曲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心灵感受融入优美的乐思之中,她说:“我在家乡练唱的时候,多次泪流满面”。歌曲要感动群众,首先要感动自己,音乐是锻造灵魂的工程,音乐家是灵魂的歌者。一个优秀的歌手在演唱时总是以自己的真诚通过演唱向群众传递着真善美的心理表达。歌如其人,红梅深有体会的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真诚、善良。搞音乐虽然非常辛苦,但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欢乐。”她的演唱在国内比赛中一次次获奖是因为她用心为群众演唱,唱自己心里的歌。在省上组织的“到群众中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艺下乡活动中,在各界组织的为群众送文艺活动中,她唱的 《美丽陕西》《黄河源头》《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等歌曲,深情高亢中所展现出的文艺与人民同在同乐的气质氛围,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赞誉。是唱歌让她走进了社会,融入了群众,让群众在艺术享受和感动中认识了她,是唱歌让她走出了大山,把喜闻乐见的歌声送到群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贫脊的山沟中培育出了多少仁志士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毛泽东主席在给延安同志们的复电中说:“陕北在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他亲自领导培育而形成的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成为国家走向富强和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他阔别40年的陕北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调研,他满含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事。”总书记的这些话和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文艺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入群众,扎根人民的指示让王红梅深受鼓舞和激励。她说:“是陕北的黄土地养育了我,我感恩这片神奇的土地,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陕北是我的根,是我的魂。我要牢记和发扬延安精神,一生为人民歌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呕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