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鉴,孟祥武
(1.甘肃省建设监理公司,兰州 730030;2.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兰州 730050)
兰州地区传统堡寨特色研究*
叶明鉴1,孟祥武2
(1.甘肃省建设监理公司,兰州 730030;2.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院,兰州 730050)
兰州古称金城,取自“固若金汤”之意,自古为兵戎相争之地,其所辖县区曾有近百座古城堡寨,含有我国北方堡寨聚落的大部分主要形态,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政治、军事、文化、建筑的重要实物证据,也是探索兰州地区社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语言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实地调研资料和典型个案为基础,以史书、方志等史地资料为依托,分析了兰州地区堡寨的历史、分布、形态、规模等特点,为堡寨今后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兰州;传统堡寨;古丝绸之路
兰州古称金城,取自“固若金汤”之意,自古为兵戎相争之地。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年—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正式置县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始置榆中县,是兰州地区历史最早的县级建置。”兰州“金城”之名见于汉武帝时期汉王朝与匈奴右部进行的河西战役①《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元狩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此后几度兴废,先后被匈奴、鲜卑、吐蕃、西夏占有,直至明初完全收回归中原所有,其军事地位可见一斑。同时兰州自汉始是古丝绸之路,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商贸重镇,历史上在这里筑建了大量的城、堡、镇、驿、营、塘、关等百余座,曾存在过我国北方堡寨的大部分形态。
1.1 历史建置
兰州的堡寨建设大致经历3个阶段,秦朝以前,兰州地区生活的是羌族等游牧民族,以游牧文化为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现今城关、七里河、榆中3县区才纳入秦王朝版图。为巩固边疆统治,抵御外族入侵,秦沿黄河、阴山至包头沿线设置了44个县城,选险要之地修筑军事城堡。榆中县城即是其中一处。因当地人口稀少,秦王朝曾数次组织中原地区的农民、罪犯迁徙榆中。至此,中原文化开始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农耕文化开始在兰州地区扎根。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李息在今西固城附近筑西固城(原名“西古城”),并设置金城县。“金城”始见于此,沿用至今。隋、唐两代,兰州城的军事防御工事不断巩固加强,中原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②府由张掖迁至兰州,不仅文化、政治地位得到增强,同时,作为王城的兰州大肆兴建城郭,构筑城堡,巩固了兰州城的军事力量。如华林堡、永登的中堡及安宁的保安堡、安宁堡等一批老城堡都是在此期间建筑的。
1.2 主要堡寨的分布
依据甘肃博物馆收藏的《金城揽胜图》(见图1)和近年民间发现的一帧军事地图《提属甘凉宁西肃安西大通舆图》及相关文献查阅,兰州市最早的城堡建于秦、汉时期,后世不断筑建,据文献、考古推测,其中建于汉代的有4座,晋代1座,十六国(西秦)2座,唐代2座,宋代14座,西夏4座,明代15座,清代4座,还有部分城堡年代已无法考证。最近的普查统计,兰州市现有堡寨共计60余座,其中已不完整的现存城池堡寨46座,已毁城池堡寨有21座。堡寨有年代、位置、形制规格介绍的有52座,从分布地区来看,堡寨主要分布在城区、永登、榆中三地,其中城区内有18座,榆中县15座,永登县15座,皋兰县4座。目前尚存有遗址断垣的有王保保城、兰州满城;西固区的西古城、新城堡、春台堡;永登县的庄浪满城、连城古城;榆中县的上堡子城、尖山城、东古城、五台山堡、柳沟店堡等。
图1 金城揽胜图
图2 明清时期兰州府城图①张驭寰.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M].沈阳:科学出版社,2007。
兰州地区的堡寨分为两类,一类是堡,一类是城。据《兰州市志·建筑业志》记载:“宋代、明代、清代,在兰州军事险要处多建堡,屯兵防御。一般版筑城墙,开有堡门;堡内有兵房、仓库等”。兰州作为军事重镇,自古以来所建城堡多是用于军事防御和战略进攻准备的军堡,也有少数村堡。城的建制以满城为主,尤以清代为甚。
兰州地区的堡寨基于军事需求的防御模式,对地理、地形的选取尤为重视。依据地形大致归为以下4类。
2.1 倚山傍河,控扼东西
此类堡寨的修筑常扼守交通要道,掌握对河川道路的控制权。规模最大者莫如兰州府城(见图2),其地处3个相连的黄河河谷盆地中,东西较长而南北狭窄。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陕西九》载:“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
此类军堡或置于黄河两岸,或置于兰州东、西关口处,如在宋神宗时期兰州城东构筑的东关堡,是东控通往榆中的据点;北宋元丰五年始建的西关堡,为兰州西面的军事要塞;北宋末年黄河南岸构筑的芨芨滩新城堡、安宁堡旧址、盐场堡、哨马营等都筑于黄河南北两岸。
2.2 据山而建,易守难攻
北宋修筑城寨要求“据险修寨,以夺其地”,即将城寨建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其目的是为了抵御敌方,保全自己。
现存此类堡寨比较完整的西固区的柴家堡(又名春台堡、对格台城堡)选址绝妙(见图3),三面悬居山崖,形势险绝。城堡东西长115 m,南北宽50 m,占地面积5 750 m2。城垣基厚6 m,墙高7 m,加女儿墙1 m,墙顶宽2 m;城堡四角的角墩是抵御外侵,堆放器械、架设重炮的防御工事。
2.3 战略储备,周驰援应
清代“满城”,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一种特殊形态。“满城”兼具双重含义:既是一座军事城堡,又是民族隔离城池。庄浪满城即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其战略位置极其优越,是清政府在西北用兵,进行会师和统一调度的一个军事中心。
从《永登县志》看庄浪满城的规模②《永登县志》记载“周围砖包,四里三分,连女墙高三丈五尺。底阔三丈,收顶二丈八尺。内外入门,随门楼八座,角楼四座,铺楼十六座,城门外建桥四座。四门、官厅军房五十间,马步兵房二千四百九十二间。城外大教场处门楼一座,演武厅一座。马厂一处,在县属高沟龙源地方,离城七十里,周围八十里”。颇为可观(见图4),城墙坚固,城内不仅建筑了完备的军事防御设施,还为官兵及其家属建造了官厅军房和马步兵房,仅马步兵房就有2 492间。
据《庄浪汇记》记载庄浪卫所辖营堡包括松山堡、阿壩营、双井堡、裴家营堡、武胜堡、岔口堡、镇羗堡、通远堡、西大通堡、沙井堡、苦水湾堡、红城子堡等十余个。营堡“无事则耕,有事则战”,既利于生产,也不误应战。
图3 柴家堡(自摄自绘)
图4 清代庄浪满城图①张驭寰.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M].沈阳:科学出版社,2007。
2.4 坚壁清野,多重防卫
中国古代城市自始建之初就重视“城”的建设,从王城、都城,到府城、县城,从外围的城壕、沟池、瓮城,到内部的城郭制度、子城制度,无不体现着“城为保民为之也”②的目的。
在离兰州160 km的永泰古城,是明代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古城。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朝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的军事要塞。永泰城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1 717 m,墙高1 m,城基厚6 m,占地面积约25 hm2。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酷似龟状,故名“龟城”(见图5)。城周有护城河,城内有军事机构,城墙内边修有马道,城墙上有射击垛口,在4个瓮城上建有瞭望哨。
永泰古城由于城墙坚固,作为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400多年来没有被攻破过。明朝后期松山战役③明崇祯十三年(1640)至十五年(1642),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由于明廷政治的腐败与崇祯帝的疑忌导致明军兵败,此役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之后,西北甘肃边界虽然屡遭异族进犯,但都被抵御在长城之外,兰州也从未失守,这座连接长城和兰州的军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5 永泰古城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长城是古时北方最有效的军防体系,丝绸之路是中西交流的商贸通道,兰州不期然间成为三者的交集点,因此在这里集存了大量的堡寨聚落,它们记录着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一类特殊的建筑形态,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而弹指间的盛衰兴亡,使得当年众多堡寨今已损毁、消逝,成为遗憾。但是我们不应遗忘、忽略它们,发掘和保护堡寨聚落,挖掘从中衍生出的地域文化精神,是我们亟待要做的一项工作,因为它们在营建思想、空间布局等许多方面的成就对当今营建人性化的安全防卫空间都颇具启迪性,并为社区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参照。
[1]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J].建筑师,2003(04):64-70.
[2]王绚,黄为隽,侯鑫.山西传统堡寨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2003(08):59-61.
[3]叶明晖,孟祥武.负阴抱阳金带环抱——青城古镇聚落特征分析[J].华中建筑,2013(02):143-146.
[4]李晴.宋明两代军事堡寨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 [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曹象明,周庆华.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区域保护与利用策略[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4.
TU253
A
1673-1093(2015)08-0056-04
叶明鉴(1975),男,甘肃兰州人,副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就职于甘肃省建设监理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与管理。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8.013
2015-03-25;
2015-04-02
甘肃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资助项目《兰州地区传统堡寨聚落研究与保护利用策略》(1207ZTC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