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产城融合”的若干思考
——以台州市区为例

2015-12-25 09:47王先君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业区产城融合产城

王 欣,徐 颖,王先君

doi:10.3969/j.issn.1673-1093.2015.01.019

关于实现“产城融合”的若干思考
——以台州市区为例

王 欣,徐 颖,王先君

(浙江省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台州 318000)

doi:10.3969/j.issn.1673-1093.2015.01.019

随着区域经济、交通等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台州急需新的战略空间来满足规模扩大的需求,因此台州城市的发展必须走“产城”互动发展的路子。本文从台州的实际出发,把产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途径,挖掘产城联动发展的内在纽带,形成产业与人口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城市。

产城融合;产业;城市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推进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城镇内在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本文以台州市区为例,旨在通过实现“产城融合”的若干问题思考,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产城”的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

1 “产城融合”的概念与实质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产城融合”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产、城”的紧密融合。首先应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依赖产业的革新,产业的布局必须依托城市的规划。在优化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与产业的共同升级发展,推动区域由基础建设向宜居、宜业城市功能阶段发展。其次是就业与居住的融合。人口集聚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而且能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导致金融、贸易、通讯、运输以及生活服务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城市的繁荣,进一步集聚城市人口,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就业和居住的融合是人口集聚的核心问题。

2 “产城融合”的若干问题思考

2.1 产业与城市的融合

2.1.1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滞后,使城市的发展较为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的大生产、便捷的交通、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城市迅速发展,可以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城市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资源。

台州作为“浙商”和“温台模式”的起源,在过去的产业建设中形成了包括汽车摩托车、缝制设备、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制造等“5+1”主导行业,并且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取得了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但是谋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仅仅依靠原有的“5+1”主导行业略显单薄,台州的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调整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2003年8月15日,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指引下,台州市正式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长三角的第16个成员。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台州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以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台州急需新的战略性的空间资源来满足经济规模扩大的需求,从而保证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台州城市的发展必须走“产城”互动发展的路子,把产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形成“产城”发展的良性循环。

2.1.2 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的融合

2.1.2.1 台州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当前的台州产业空间布局现状,仍然存在空间分布离散度高、产业空间组织无序,产业布局规划在空间引导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大大降低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实现。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一方面难以为企业提供配套的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服务设施、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大了单个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产业的产品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服务能力和投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台州市的城市化进程,降低城市品位,打乱了城市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

台州市区是在原黄岩市、椒江市和路桥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合式城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州“环绿心组团式城市”的独特美丽日益凸现。(图1)由于台州建市时间短,市区现代服务业层次偏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总量上仍居绝对优势,而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则相对显得发育不足,信息服务、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比重仍然偏小。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

图1 城市空间结构图

2.1.2.2 产城空间布局的融合

针对现今台州特定的“全面突破、快速转型的跨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阶段,产城空间布局的融合是实现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益的关键,实现产城空间布局的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血清HE4、CA125,并依据计算的ROMA指数,可明显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目前ROMA指数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评估卵巢肿瘤的恶性风险,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临床应用中,ROMA指数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加以证实。

1)推进生产布局的战略东移,整合现有产业布局,带动原有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

对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台州而言,沿海地区具有较为充裕的土地资源开发条件和潜力,为城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但是台州沿海地区所具备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要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还需整合现状“低、小、散”的工业园区和乡镇企业,推进生产布局的战略东移,使其规模化、系统化,提高企业投资密度和产出率,体现工业的集聚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

2)强化核心培育,以“内合分区、外联组团”重构台州主城区,增强台州中心城市功能(图2)。

图2 空间布局示意图

在目前台州市区椒路黄三大组团基础上,以绿心为核,促进黄岩组团东进、路桥组团北上。同时,在椒路黄环绿心内城区基础上,在外围依托重点城镇、产业新区形成若干组团,推动居住、服务业向绿心集中,工业、物流向外围扩散。增加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联系通道,至少保证两条快速路连接各城市组团;发展市区内部轨道交通,便捷快速地连系各城市组团,并使外围组团能够比较方便地享受中心地配套。

3)产城空间布局的融合要充分考虑现有的发展条件,体现产业区与主城区的协调发展关系,特别是主城区职能与产业区发展职能问题的互补与协调的关系。

主城区作为产业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为产业区提供较高层级的服务支持,包括行政管理、商业、居住、信息服务等;产业区为主城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若干个新城组团。

从目前滨海产业区的建设条件看,产业区将会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持续不足的局面。这就需要与台州主城区互动发展,共同协调水资源、电力、燃气等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促进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同步配套建设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与现有中心城区形成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同城化发展关系,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协调,带动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从而逐步融入台州城市群的核心圈层。

2.1.3.1 第一阶段:设施先行,产业推动

产业区的建设采用建设滨海新城的发展模式,选取若干个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新城建设的启动区块:主要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先导,结合区域性交通设施的规划布局,加强道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集聚资金和人气,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2.1.3.2 第二阶段:轴向联动,协调发展

随着沿海交通设施的改善,滨海产业区中各组团的联系也变得更加便捷和紧密。在这一阶段,产业区的建设要强化各个滨海组团之间的联动发展和协调发展,实现大型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协调各组团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延伸。同时各组团要由一个以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逐渐向生产、生活、商务功能综合的城市新区转变。

随着中心城区的发展壮大,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得到加强。此时的发展重点在于推动城市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开发条件,通过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与产业区之间的联系,强化资金、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的供给,提供金融、信息、政策等配套服务的支持。

2.1.3.3 第三阶段:产城互动,完善提升

第三阶段的发展是在城市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的前提下加强产业区和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逐步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完善和提升。一方面继续完善产业的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提高产业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区域干线路网强化产业区和主城区的联系,加强全市产业布局规划,促进专业性强的产业集群的培育,迅速做大城市产业规模,并推动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2.2 就业与居住的融合

城市发展是人口的逐步集聚导入和产业的培育发展过程,是“宜居”和“宜业”的相互促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台州必须加快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为城市人口和功能的转移提供空间。

1)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形成人口与产业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滨海产业区现有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不快,难以形成高科技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市场。因此,产业和人口的恶性循环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品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台州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必备条件。台州拥有湿地、山体、岛屿、农田等良好的生态网络,应更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创造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大力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能级,引进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优质资源和会议会展等功能性项目;从根本上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增强人口迁居意愿,吸引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形成产业和人口的良性循环。

2)实现职住平衡。规划的“产居结合”,即各大型聚居区结合主城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布局向外疏解,预测周边产业园区就业岗位,从而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产业、居住和公共配套三者之间的协调,让聚居区相对完整。“职、住”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让聚居区内就业与居住相结合,在聚居区居住,生活可以很方便,还可以选择在家门口工作。这样一来,减少了聚居区之间不必要的通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3 结语

目前我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摊大饼”式发展等诸多问题,实质上就是城市发展中“产城分离”的具体表现,从而导致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不协调,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的恶性循环。而“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对策。“产城一体”不是简单地将两者融合,而是让产业要素依托城市功能,同时城市功能也要服务于产业的发展,在这融合过程中带来高素质人口的集聚,形成产业与人口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这是城市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1]陈加元.在全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C].

[2]谈月明.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奋力开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C].

[3]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C].

[4]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城市群规划[R].

[5]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R].

TU984.1

A

1673-1093(2015)01-0074-04

王欣(1973),女,现就职于浙江省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2014-09-06;

2014-09-17

猜你喜欢
产业区产城融合产城
江苏打造“1+N”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推动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的发展——中国循环经济学会会长赴上海临港产业区调研
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融资策略研究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