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
——一个建筑师的建筑梦

2015-12-25 17:55杨筱平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安市工程设计建筑师

文/杨筱平

筑梦
——一个建筑师的建筑梦

文/杨筱平

杨筱平,男,1963年1月24日生,籍贯陕西扶风,汉族。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现长安大学)工民建专业。1983年7月至1985年3月任陕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1985年3月至1988年1月任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建筑师,1988年1月至1990年7月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风景园林系助教,1991年1月调入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至今,先后任设计所所长、设计分院院长、副总建筑师,现任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考试命题专家、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评选委员会专家、陕西省文化场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建筑防火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府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铜川市政府规划委员会特聘专家。1993年获西安市青年突击手称号,1995年获全国自学成才奖,2005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优秀设计师。

主要作品:

宝鸡火车站广场工程、西安松园、广州富信广场、西安理工大学教学主楼、西北农林科大科研主楼、西安阳光酒店、西安凯鑫国际大厦、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铜川道上太阳城、温州鳌江国际大酒店、铜川汽车客运总站、西安百川国际大厦、西安嘉童国际商业综合体。

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路遥

献身建筑犹如成为一个僧侣,你必须奉献自己,怀抱忠诚并虔心付出。作为回报,建筑将给予那些全力的奉献以最大的幸福。——柯布西耶

从信念上讲,这个世界上最感动我的人群有两个:一个是青藏高原上孤独而虔诚的朝圣者,他们一旦对佛许愿,便会不惧艰辛,不畏高寒,风餐露宿,匍匐长拜,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行;另一个便是穆斯林的朝觐者,他们为了贴近世代照亮族群的那道灵光,为了去那个特定的笼罩着真主气息的信仰场,也是历经坎坷、坚守信念,从四面八方奔向麦加。他们都是最终战胜了苦难也战胜了自己,到达理想中看似“空无”的天国,却在这空无中获得了心灵的安妥和精神的财富。

这两个人群的人生目标永远是在远方,永远锁定在遥远而又遥远的地平线上。人生其实有三个家园:地界家园,在现实此岸的生存家园;天界家园,在心灵彼岸的灵魂家园;心界家园,在理想思岸的精神家园。他们锁定的那道地平线,既是这三座家园的分界线,又是这三座家园的熔接点。从他们身上你会懂得信仰和梦想为什么是一种力量,为什么是启动心灵的不竭的源泉。你也会懂得彼岸,或者说是梦想,为什么会是一种心灵召唤,唤醒你生命深处的坚毅、奋争和真善美。人人都可能会有梦,但能否坚持且为此去奋斗,则是对其精神向度、灵魂纯度和人格硬度的检验。

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农村,那是一个被称之为“周原”的风水宝地。作为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和法门古寺的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佛骨圣地”的美誉。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少年时有幸跟随一位曾在西安美院任教的县文化馆美术老师学习,也正是在那时,让我这个农村娃开始知道了“建筑”不仅仅是房子这么简单,而是一门涉及人文、理工、艺术的大学科,从此在我的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不皆尽人意,1980年高考失利,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容我复读,被录到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中专部工民建专业学习,可幸的是虽然不是建筑学专业,但也和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业后未能如愿进入设计院而是被分配到建筑公司,先是从钢筋工做起实习锻炼,而后是见习技术员。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陕西省院的建筑师,被我对建筑的痴迷与执著所打动,想方设法拟将我调入省院,奈何原单位不放未果,直到1985年经一位建筑学老教授引荐,西安市建筑设计院为我敞开了实现理想的大门,拟以辞职按人才引进的方式招我入院。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我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在别人眼里稳定的工作,投奔到西安市院,从此跨进了建筑设计的大门。新的环境,新的专业,新的生活,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在一批老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建筑设计的职业生涯,从助理建筑师到建筑师,从主任建筑师到副总建筑师,一路走过,慢慢成长,不断进步。到2011年,经员工推荐,集团考核,被西安建工聘任为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30年来我心怀梦想,坚守信念,努力工作,逐渐获得业界同行的关注和认可,直到今天,凭着这份执著,我仍然行在路上……

神州数码西安研发办公楼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主楼局部

是梦想为我插上了舞动的翅膀,也正是因为有梦,才有了坚守,因为有坚守,才有了实现梦想的机缘。我有幸亲历国家大变革、大发展、大进步的时代并投身其中,这个时代为我实现梦想提供了人生的契机,使我终有可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通过蓝图与城市对话,通过线条勾勒心中的理想。进入设计院后,我作为总建筑师的助手工作了近6年,如果说过去我对建筑仅仅是爱好,而正式的学习才从此开始,从一个住宅厨房的基本空间单元开始了解空间、了解建筑、了解设计,理解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空间与流线的关系、单体与群体的关系、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大量的工程实践,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构造节点,都在帮我认知建筑学体系的博大精深。到了1995年,得益于领导层的信任,我被任命为广州分部负责人,主持当年西安市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项目,10万m2的综合体建筑——广州富信广场的设计工作,我和20多人的团队为此付出了两年的辛勤工作,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锻炼了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所具备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协同能力。这种经历和体验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节点,并且终有收获,最终完成的设计成果获西安市优秀施工图设计二等奖第一名。但遗憾的是,该项目在完成主体施工后受当年广国投风波影响,烂尾近20年,直到今天才被新的开发商投资进行改造式开发,但已是旧颜不再。

铜川新区道上太阳城

西安钻石广场局部

宝鸡尊享商务酒店

作为1980年代中期进入设计行业的人,我的职业生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参与并助推了城乡建设和城乡发展。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提高到现在的近54%。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形态也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多元化状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类思潮叠合碰撞,多种价值解构重估,不同秩序交叉共存,建筑的复杂性、矛盾性、多元性和不定性都在不断修正着建筑师对建筑学的深度思考。今天的城市马路更宽、广场更大、楼层更高、夜景更绚,但换来的却是交通拥堵、水系浑浊、空气污染和文脉断层。人们一方面追求生存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又在破坏着生存环境。作为建筑师,在走进城市、融入生活、拥抱时代的同时,更应批判性地反思并坚守建筑学的核心价值。建筑师不单只是狭隘的建筑空间的设计者,还应成为构建时代新的社会价值的推动者。

勘察设计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建筑设计其实是在满足业主利益的前提下同时体现建筑自身的价值。作为建筑师所要思考的是在诸多利益冲突中如何为人服务?如何为公共利益考虑?如何为更长久的人文和生态环境负起责任?这既是核心价值观,也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在当今社会多元互渗的复杂语境下,众多理念、观点、主义等“形而上”思潮陆离交错,市场和行政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审美决定论”成为一种风尚,而涉及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材料的适宜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等这些“形而下”的真正关乎建筑品质的基本问题却常常被忽视,肤浅的思考和盲目的跟风越来越偏离建筑的主线。在这些乱象中,回归对建筑学本体的返朴固本或才是实现超越的正确途径。回归本原、回归本土、回归中间无疑是最优的选择。

西北农林科大科研主楼

西安市中心血站业务楼

铜川汽车客运总站

所谓回归不是以狭义的技术层面来界定建筑师的思想空间,而是作为建筑师共同的价值取向,回归支撑建筑核心价值的基本原点。回归本原即孟建民大师所提出的“本原设计”的理念,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为核心,实现建筑服务于人,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健康、效率、人文而绝不仅仅是形式,并把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在细节当中。回归本土即崔愷院士所倡导的“本土设计”的思想,以亲和的态度而非外显的形式使建筑植根于本土环境,文化为“体”,技术为“用”,在环境、文化、空间三个层次上使建筑融入环境、深入生活、注入本色。回归中间即以统筹性的中间之道,在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之间、个性与群体之间、技术与艺术之间、物化与文化之间、城市与环境之间等找到适宜性的中间答案,在关注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的基础上,强调“时间”“空间”“人间”的三位一体,即中国文化观念中的天地人和。

建筑设计也许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其最终还是应回归建筑学本体。这个时代需要大师,更需要恪守职业操守的职业建筑师。作为一名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工作重心不是追求所谓原创的设计作品,而是关注建筑在被限制的环境场中的影响因子,从而发现之间潜在的内在的联系,并找到适宜性的解决方案;更多的也是一些常规性的作业,诸如方案、初设、施工图以及现场服务等琐碎的事务,工作的核心则是致力于功能布局合理、交通流线顺畅、建筑造型美观、建筑材料适宜、建筑构造精巧、节能措施得当、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节省、维护运营方便等等一些常态化也是最基本的问题的解决。在方案和施工图之间、在各专业协同之间、在甲方和乙方之间、在设计与施工之间,有坚持,也有妥协,有收获,也有遗憾。大量的工程设计在反复争论、磨合、融通中历练了自己,也积累了专业经验,提高了设计能力,这种看似匠人般应有的匠心则是我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并潜移默化在自己设计的工程项目之中,如西安理工大教学主楼、西农大科研主楼、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铜川道上太阳城、西安阳光大酒店等,这些作品或许还缺少高大上的创意,却都是以适宜性的策略体现出贴切而又自然的亲和力。理性、严谨、朴素而又和谐,在城市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也许不甚光彩夺目,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生命力。

30年前,我作为一名非建筑学专业的中专生,心怀梦想跨进建筑设计的大门,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到设计院总建筑师,缘于对这份职业的向往和热爱,成长的路上有曲折,也有坚持,有奉献,也有收获。作为一个平凡世界中的平常人,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我和我的合作者及设计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我个人理想、信念和坚守的最好回报。在那些经我们共同绘制的蓝图而矗立在城市的建筑中,有我们劳动的汗水,也有我们燃烧的激情,我们也从中享受着人生的快乐。尽管这些作品如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普通,在城市中也不是绚丽的风景线,但它们却构成了城市的背景和底色,生长在城市,已成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热情和信念将引领我继续前行。

感谢西安这座城市,感谢这个变革的时代……

◎获奖情况

1.宝鸡火车站广场工程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主楼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3.神州数码西安研发办公楼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4.西安松园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5.西安凯鑫国际大厦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6.西安钻石广场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7.西安理工大学教学主楼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8.西安华阳大厦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9.西安市检察院北二环住宅楼、宝钛家园居住小区、西安明珠家园居住小区等项目设计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0.广州富信广场获西安市优秀施工图设计二等奖

百川国际公寓

◎发表论文

1987年至今先后在《华中建筑》《新建筑》《时代建筑》《南方建筑》《建筑创作》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以及不同全国性建筑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西文化与建筑比较》(华中建筑);《书法与建筑》(建筑意匠);《立足环境做文章》(新建筑);《两极震荡中的多元互渗—1990年代建筑创作述评》(时代建筑);《建筑空间的蒙太奇》(南方建筑);《湘西永顺县王村古镇聚落环境分析》(南方建筑);《西北农林科大科研主楼设计》(建筑创作);《当代西部建筑文化的建构》(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文化的自卑与文化的自信—西安城市建筑被文化现象解析》(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历史文化语境下西安城市与建筑的失度表现》(首届国际建筑师论坛/宁波);《城市复合型主题产业园的设计策略》(建工出版社论文集)。

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5.002

猜你喜欢
西安市工程设计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当建筑师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EDA技术创新演化与工程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