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水务局
沧州市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9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6.92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80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8%。由于严重缺水,沧州市长期以来不得不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系经济社会发展,以致引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发展难以持续,人民生存都将面临很大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将沧州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不仅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大事,更是沧州人民的幸事。
2014年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涉及海兴县、河间市、献县、泊头市、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沧县、青县、孟村县、盐山县、黄骅市、中捷、南大港、新华区、运河区16个县(市、区),共计32个项目,包括5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11个地下水项目和16个地表水项目。32个项目将改造坑塘247个,整治渠系839.5km,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36万亩 (其中喷滴灌面积6.37万亩),兴建建筑物1176个,总投资7.59亿元,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0.61亿m3。待治理措施稳定达效后,关停机井682眼。
面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新形势,沧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积极推进“五个转变”。
一是在建设思路上,从分散型向集中连片发展转变,优先在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区域建设水利工程。
二是在灌溉水源上,从以地下水为主向以地表水为主转变,加大引水调水力度,全面推进“一村一坑塘”和湖坑河渠相互连通。
三是在灌溉模式上,从漫灌型向节水型转变,大力发展喷灌、滴灌、高标准管灌。
四是在工程管护上,从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加快打造基层水利服务站、专业化服务队、农民用水户协会“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五是在用水管理上,从喝“大锅水”向用水收费转变,启动了水权和农业水价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后,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市长王大虎、常务副市长陈平就带队到水务局调研,决定成立由王大虎为组长、陈平为副组长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水务、农牧、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2014年2月28日,沧州市政府召开了最高规格的水务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一年多来,沧州市政府先后6次召开市长办公会、现场观摩会、调度会,2次组织专题督查,及时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市水务局抽调8名科级干部,每人分包两个县(市),负责项目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组织协调、质量监督等工作,对工作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其中,通报报送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发各县(市、区)政府及水务局。目前已印发通报17期,对进度慢的县(市、区)加快项目进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沧州市水务局就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先后组织相关县(市、区)水务局负责同志赴山西清徐、山东汶上、邯郸成安、广东惠州等地对标学习,重点学习水权、水价、工程管护机制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与河海大学、水利部灌排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了“确水权、定水价、装计量、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培育水权市场”的总体思路,正以县为单位加快推进。
一是严格招标投标。所有项目都通过当地发改部门核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财政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选定具有相应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部分县(市)还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了比选。在河北省招标投标综合网或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信息,严格按照核准的范围、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开展招标活动。项目均为公开招标,招标过程中,有相关单位进行监督,招标过程规范。中标企业具有相应的施工或监理资质。
二是强化施工管理。每批进场材料、设备都在监理人员和义务监督员监督下现场抽取样品,送交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测,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市水务局及部分县(市)水务局设有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各开工项目均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群众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质量监督。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的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针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点多、面广、涉及农户多等特点,各项目村由村民公开推选2~3名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作为农民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了工程质量,并为今后工程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落实建设监理制度。监理单位资质为乙级或丙级。监理单位制定了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按照监理规范开展监理工作。监理人员资质和专业满足工程监理实际需要,且全部到位。落实旁站、巡视、平行检查等监理工作制度。监理日志真实、规范。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规范监理工作,落实监理责任。
四是实行项目公示。各县(市、区)落实项目公示制度,将应公开内容在项目建设地点或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3月13日,全市已完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投资6.75亿元,投资完成率89%。目前,全市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41万亩。海兴县、泊头市、南皮县、青县、孟村县、中捷产业园区的田间工程全部完工,泊头市、南皮县、吴桥县、青县、孟村县、中捷产业园区的高效节水项目全部建成。
各试点县均启动了农业水价改革,水权分配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其中东光县和献县两个省级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不仅即将发放水权证,而且率先编制完成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审查。同时,按照县建水利服务中心、乡(或片区)建用水协会、村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的思路,积极探索最佳的工程管护机制。河间市率先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泊头市成立了水利110服务队,吴桥县在项目区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献县将清淤的沟渠两侧8m以内的土地划归水利部门所有,东光县推行建管一体化,均取得较好成效。
2014年,面对汛期出现的严重旱情,面对迫切需要压采深层水的严峻现实,沧州市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不等不靠,主动协调水利部和山东省所属10余个部门和地方政府,首次将往年的冬季引黄提前到9月进行,共利用位山和潘庄两条引黄线路,实施了3次引黄调水,累计从黄河引水3.8亿m3,引黄水量创历年新高,不仅为大浪淀、杨埕、观州湖三大地表水源地蓄足了水,而且为引黄沿线补充上亿方农业用水,保证了重点区域的供水安全,推进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另外,献县、东光县还主动从王快水库、漳卫新河上游引水近4000万m3,用于农业灌溉,深受群众欢迎。
继沧州市区、泊头、吴桥、东光、黄骅、沧县、南大港建设完成水资源实时监控项目后,2014年又完成了市区水资源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及25个国控点在线监测任务。同时,泊头、任丘两市20个地下水位监测点也已建设完成,并通过了建设单位验收。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启动,将建设339处地下水位和634个非农用水户取水量监测点。待4月底项目全部建成后,沧州市取水户在线监测将达700余户,地下水位在线监测站达340余处,实现省、市、县水资源数据3级共享,大大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4.1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引水是前提
沧州市通过实施引黄、引卫、王大引水等引水工程,在大旱之年,依然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较为充沛的地表水源,减少了深层水的开采。
4.2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蓄水是关键
沧州市通过实施 “一县一水库、一乡一水厂、一村一坑塘”,大大提升了蓄水能力,去年冬季引来的黄河水,在今年的春灌时仍能发挥重大作用。
4.3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水是根本
沧州市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670万亩,年可节水3亿多m3,大幅减少开采深层水。
4.4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治水是基础
沧州市通过实施河道治理、渠系整治、河湖连通等工程,为抓好引水、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4.5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管水是保障
沧州市通过管水护水机制,特别是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让用水户自己的工程,自己建自己管,有效保证了工程良性运行。
依托李家岸、潘庄两条引黄渠道,打造李家岸沧东灌区和潘庄引黄灌区工程。据初步设计,仅一期工程就可压采深层水2492万 m3。
2014年,东光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中,已经积极推广了这一管理模式,项目操作简单易行,并能充分调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积极性。2015年计划在青县农场、海兴农场等工程建设中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吴桥县开展“公司化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尽快在各县(市、区)建立起计量用水、节奖超罚、精准补贴的农业水价机制,切实让节约用水者得到实惠,浪费水的付出经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