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福建泉州362000)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呈现为经济增长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也面临着变革。
改革开放36年来,泉州创造了闻名海内外的“泉州模式”。拥有上市公司87家,中国驰名商标124件,3个千亿产业集群。2013年,泉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18亿元,连续15年全省第一,约占福建省1/4。工业总产值10567亿元,约占福建省1/3。
1.从发展质量看,多年来泉州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第三,与经济总量第一不相匹配。2013年泉州财政收入占G D P的12.4%,比全省低3.4,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见图1)这说明泉州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经济结构层次较低。
图1
2.从发展速度看,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城市竞争中,2000年泉州经济总量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三,仅次于苏州、无锡。十几年过后,经济总量已退居全国地级市第七,先后被佛山、唐山、烟台、东莞等城市超过,而且与苏州和无锡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原来在泉州之后的佛山2013年G D P比泉州多了近2000亿。(见图2、3)这说明泉州经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发展内生动力较弱。
图2
图3
3.产业基础起点低
泉州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装备工业发展相对不足。泉州轻、重工业比例为62∶38。
(1)纺织鞋服——率先触及行业天花板。纺织鞋服是泉州发展最成熟、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现在规模扩张难以为继,率先触及行业天花板。首先是库存增加,在香港上市的泉州四家运动品牌企业2012年总库存达到23亿元。其次是利润下滑,泉州鞋企为了“去库存”低价甩卖产品,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大幅下滑,有的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可见,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机械装备——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机械装备行业属于重工业,天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行业发展主要依赖大企业引领带动。泉州装备制造行业尽管发展强劲,拥有南方路机、晋工机械等在本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型企业,但仍缺少像湖南的三一重工这样的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公司。
(3)石油化工——独木不成林。泉州石油化工产值超过千亿,但是福炼一家独大,产业链“头重脚轻”,“油头大,化身小”,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泉州纺织鞋服产业需要的许多石化产品仍然紧缺,比如100多万吨化纤原料基本靠外面购买。
4.产业结构不合理
泉州三产比重偏低,2013年泉州是34.9,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见图4)
图4
5.创新性缺陷
泉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型企业缺。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有36亿元,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1%。创新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是研发投入占G D P比重,2013年泉州是0.93%,福建省是1.38%,全国是1.97%,泉州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见图5、6)
图5
图6
产业升级应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具有产业基础与竞争优势的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与升级目标。泉州仍然是以传统产业当家的。针对泉州的产业状况,产业升级首先是传统产业要高端化。
1.传统产业高端化
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是一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历史,又是一部新兴产业崛起的历史。世界各地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尽管有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但是除了一些资源型产业因资源枯竭而退出历史舞台外,传统产业并不会因经济转型而成为终结者,相反传统产业会在经济转型中得到更大程度地改造和提升。从上世纪70年代加工低端面料、鞋,到今天成长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业,泉州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正在面临着一个坎,就是如何能够从低价格、低增值的模式走向高价格高增值的模式?特别是在品牌提升方面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这是泉州运动品牌转型升级中需要借鉴的。泉州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期,迫切需要企业的创新和实践,将文化元素深入融合在“泉州制造”上。
2.新兴产业规模化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泉州开始寻求突破,对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的项目,优先立项;在资金、政策、人才方面对新兴行业给予支持。泉州新兴产业逐步显山露水。2013年,泉州海洋经济总产值1085亿元,成为福建蓝色产业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安溪龙门镇曾以石材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一高耗能、高污染的的产业对当地环境产生了破坏,通过“腾笼换鸟”引进了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商务部中国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是福建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就布局在龙门镇。2014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居福建首位。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服务业现代化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泉州经济发展中的一块软肋。泉州产品要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要靠工业设计和创意。泉州产业基础雄厚、企业众多,创意设计需求量非常大。业内估计,过去由于平台缺失,泉州的工业设计外包,每年流失的设计费有几十亿元。现在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晋江洪山文创园,已吸引北京798、清华大学等40家设计企业进驻,去年营业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总部经济作为高端服务业经济形态,泉州出台政策扶持发展总部经济,不少泉州企业总部开始回归,税源也在逐步回流。会展业进展良好。石狮举办十七届海博会,晋江举办16届鞋博会,每届展会都吸引了来自境外10余个国家的国际展商与70多个国家的专业买家参会。
产业集群是泉州实业的根,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泉州几乎所有区、县都有一个或几个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晋江陈埭这片3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去年为全世界生产了18亿双鞋。但是,总体上说,泉州的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怎么提升集群的竞争力?具体举措有:
1.培育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的发展中龙头企业最关键。因为龙头企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杭州电子商务服务业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归功于“阿里巴巴”的行业领军作用。对于泉州来说,要重点培育省政府确立的36家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的形成。
2.延伸产业链条
石化产业是泉州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惠安由中化集团投资的国家重点项目——12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投产。再加上泉港的福炼,泉州已经拥有两大千万吨的炼油厂,是全国九大炼油基地。依托这些大龙头项目,加快延伸石化中下游产业链,健全“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条。泉州创立了品牌工业园新模式,恒安、361度创建“品牌工业园”,通过品牌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无缝对接。
为了提高集群内产业的关联度,泉州实施“万家企业手拉手”3年行动方案,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业合作。目前,已有近2000家中小企业为180多家龙头企业配套协作,拉动产能600亿元以上。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1.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泉州的一线品牌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比较多,全市拥有6家国家级、9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居全省前列。目前在泉州鞋服等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4%以上的企业有285家,达到5%以上的有127家。其中“安踏经验”非常值得泉州企业借鉴,2014年安踏科研投入1.7亿元,占到销售收入的4%。2005年安踏投资3000多万建立实验室,已获得40多项国家级专利,并成为国家体育用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目前,安踏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全国第一。
泉州已成为我国第一批全面实行“机器换人”的地区之一,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新的竞争力。这几年,泉州纺织设备进口量大幅增长,去年20几家纺织鞋服企业组团到德国买了3000多台设备。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许多企业用“机器换人”,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都得到提高。除了技术创新外,管理创新方面恒安走在前列。恒安联手I B M启动第三次管理变革,以供应链为切入口,依托I B M,打造大数据产业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2.商业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泉州的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拥有近十万家淘宝店,从业人员突破30万。农村电商方面,安溪有个全国淘宝村,主要卖藤铁工艺品。今年以来泉州外贸电商企业数量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跨境小额批发及零售业务正日益成为泉州外向型企业的有益补充。
2014年,泉州在福建省率先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1000亿元,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四大产业基地之一。目前泉州的电商产业园区已逐步成型,包括石狮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晋江的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中心、安溪茶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将来泉州在电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电商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能推动电商在传统产业营销方面的运用,而且将为泉州带来新的产业,加快泉州新兴产业的发展。
3.平台载体创新
相对于大中城市,泉州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而民间资本雄厚。泉州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出资1.7亿元,高校科研院所以知识产权入股,针对泉州某一产业存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研发,研发成果按股权共享,组建了12家新型产业研究院。
1.提升人才队伍
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泉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首先要把企业家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企业家素质决定企业发展的水平,爱拼敢赢是泉州人的性格特质,是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泉州企业家见多识广,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次,要下大力气培育企业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已经成为左右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泉州一些企业重视人才培养,比如,恒安集团设立“恒安管理学院”,致力打造自己的管理团队,许多龙头企业还重金引入一流高管,把日本、韩国等地的设计师请到泉州来。
2.破解资金瓶颈
为了破解资金瓶颈,泉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设立5亿元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中小企业成长资金,3年内所产生的地方税收全额奖励给企业。针对商业模式创新开局不易,泉州市财政专门设立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3.完善政策机制
从国务院、福建省到泉州市政府都相继出台一揽子政策礼包。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
宽松的市场环境一直是泉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法宝。但市场并非万能,转型升级还应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协同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在全省新一轮跨越发展中,泉州能不能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更要深入思考如何用好国家“金改区”、“东亚文化之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海丝”先行区建设等这些重要的政策机遇,大胆闯、大胆试,为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更为优良的投资环境,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1]黄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和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
[2]郭西虎,周毅.中国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