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
从年龄上来说,他们多分布在30岁到45岁之间,在小鲜肉横行的世界里并不算年轻。可对于“层层萃取”的艺术品二级市场来说,他们“上道”不久也还算鲜嫩。用“年轻艺术家”来称呼他们似乎不太贴切,但或许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市场新一代”。
2015年是距离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发声的30周年,艺术圈沉浸在缅怀过往中,但艺术市场却似乎并无如此情怀,从春拍走到秋拍,在当代艺术市场的第一批市场明星们一次次被市场抛弃。以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市场夜场的情形来看,16件的上拍量堪称史上最低。而在成交高价上,又被马云轻松打败,3300万的《桃花源》成为了苏富比当代夜场的top3,高于包括张晓刚在内的任何当代艺术名家。不论是因为马云朋友圈的影响力还是当代艺术的不景气造就了马云在艺术圈的“异军突起”,资本狠狠煽了当代艺术过往这些年一个响亮耳光:没有资金是假,不认可你才是真。
与旧明星过气形成对比的,是市场新明星的崛起。不知道到底是市场的惨淡凸显了这批艺术家的价值,还是这批艺术家确实受到市场和买家的认可。总之,在香港的拍卖市场上,贾霭力代替了张晓刚,刘韡代替了曾梵志,“市场新一代”成为了各个拍卖场上炙手可热的新明星。
只能感慨,市场还真是个从不恋旧,享受当下的家伙。对于市场的即得力者来说,重要的便是未雨绸缪将当下活成未来。而至于打造明星,对于市场运作者来说,轻车熟路。
贾蔼力、王光乐、刘韡,市场铁三角
在“市场新一代”中,贾蔼力、王光乐、刘韡,三位俨然已经成为了市场铁三角。在市场起伏的波动中,以傲人的姿态成为“新一代”的市场标杆。没有其中任何一位的“当代”专场都是不够级别的,坊间甚至有用三位艺术家的出场来划分拍卖行格局的戏言。一场拍卖,能同时出现贾蔼力、王光乐、刘韡的,是国际大拍卖行;能出现王光乐的,是走国际路线的国内拍卖行;出现刘韡的,是面向内地市场的大拍行;中小拍卖行,是拿不到三位的作
品的。
而在已经结束的秋拍中,三位更是逆市前行,成为当代艺术的成交保障和信心担当。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贾蔼力、王光乐、刘韡成为当代艺术年轻艺术家版块支撑,在已经被日韩和东南亚侵占的当代艺术夜场上,三位成为唯一出现的三位年轻艺术家,不仅顺利成交,并且超高估价成交。
作为近两年一直领跑市场的贾蔼力,苏富比上拍的2015年新作《闪光的世界》以110万起拍,最终320万港币成交,依然被市场捧在掌心,也让很多人等着看笑话的心破灭。嘉德上拍的王光乐《午后之十》,虽然并非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于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但依然以80.24万港币成交,比2011年的成交价高出4倍;刘韡的《紫气》更是成为佳士得上海首个专场“+86 first open”的成交榜首,以超过起拍价一倍的363万元成交。
三位年轻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虽然不尽相同,但综合来讲都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贾蔼力市场超强爆发力和神秘成正比,直到今年5月份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贾蔼力个展在威尼斯葛拉西宫剧院这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教父弗朗索瓦·皮诺的私人艺术博物馆开展,很多非圈内人才看懂了贾蔼力的国际化市场之路。而王光乐和刘韡的抽象艺术,都是极具个性化的又带着强烈的国际风格。并且三位的市场主场,也基本都在香港,面向的也是国际性的买家。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受众并不局限于艺术界。当代的属性让他们更容易引起社会文化的共鸣,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这是打破艺术圈小众魔咒的至关重要点,对于艺术市场来说无疑也是利好的消息,毕竟大众化是未来趋势所趋。
当代水墨,冷静之后的市场名单。
当代水墨艺术在去年短暂的火了一阵之后在今年较为沉寂,依然并无太大动静。作为在市场巅峰时与徐累分占市场的水墨一哥,李津在香港秋拍共上拍5件作品,只有2件成交,并且其中还有一张是成交价只有4.5万元的小画,其余全部流拍。
但几位年轻艺术家,倒是不声不响的继续坚守着市场。嘉德香港将当代水墨并入二十世界及当代艺术专场,精挑作品,在水墨版块徐华翎、郝量、祝铮鸣悉数成交。保利当代水墨专场的成交虽然只有63%,但上拍的14件年轻艺术家作品成交了11件。其中包括魏青吉、曾健勇、秦艾虽未有多大突破,也算守住价格阶梯。
新水墨作为兼具中国传统与当代气质并存的门类,从受众面上来讲,应该是有着最大的收藏群体的,而过分炒作却容易引起反感,反倒是安静下来之后,好坏一眼便知。
市场规划和时间沉淀,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年轻艺术家都被市场温柔对待,依然有很多艺术家依然在汹涌的市场浪潮中颠簸。春拍中,市场与欧阳春还在爱的高调,100%成交,且缝拍必高价,被称为“如梵高一般的艺术家”。而到了秋拍,市场却开始挑剔起来。保利香港和香港苏富比上拍的两件作品全部流拍,佳士得上海上拍的两件《巫婆与神汉 No. 6》《冷漠》曾经都有上拍,而此次虽然同样成交,但并没有比几年前出价更高。
回顾欧阳春作品的市场之路,2014年秋拍大幅代表作流出市场,刷新纪录上涨至百万元,2015年春拍市场,大量作品一股脑的出现在市场,并到处开花。不断重复上拍,且毫无节制,有的重复上拍间隔时间有可能只有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生长的略野蛮。
相比之下,则可以发现铁三角贾蔼力、王光乐、刘韡的市场之路的步步为营。以贾蔼力为例,从2011年开始出现在市场,保持着每年4张的上拍量,均匀分布在嘉德、诚轩、佳士得、苏富比、四家拍卖公司。虽然可能并非像我们看到的这般刻意,但市场规划做的是妥妥的,就连赵旭都坦言“征集贾霭力作品比征集徐悲鸿难”,也就不难怪他能一路领跑市场。
在冷酷无情的二级市场,“市场新一代”的路还很漫长。同每一个支持当代艺术的年轻人一样,我们错过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先锋的崛起之路,但希望可以同“新一代”艺术家一起,共同创造下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