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座谈会在长春召开。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主持会议,副主任王峻岩、于强出席会议。省农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各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本文为李国强主任在会上的讲话摘要。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座谈会精神,交流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分析研判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就加快推进全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新的突破。下面,我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为啥转
如何深刻认识我省农业转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理解可以主要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保粮仓。
我们保粮仓,虽然有些家底,但难度还是非常大的。突出表现为三个难以为继:一是一味追求产量的路线难以为继。二是化肥催农药灭的技术路线难以为继。三是大水漫灌式的农业用水路线难以为继。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要想保粮仓就必须转方式,转方式就必须扭转那些基本走到头的老干法,及早从肥药水多用滥用、盯住产量不放松的难以持续的循环中走出来,把保粮仓的主攻方向调整到保产能上来,牢牢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才能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才能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才能肩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
第二句话是:养地力。
我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首先把地力涵养好,尤其是把黑土地保护好。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把黑土地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探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的黑土地保护治理机制。特别是去年以来,启动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试点,着手编制“十三五”专项规划。下一步,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在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上拿出更多着实管用的办法和措施。
第三句话是:鼓腰包。
2000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实现十五连增,年均增速12.58%,比全国平均增速11.01%高出1.57个百分点。下一步,要在内挖外拓上下更大的功夫,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服务、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把家庭经营性收入这个大头稳住,把外出打工这个重要增长点做大,把财产性收入这个潜力股盘活,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往哪转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到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和前不久到吉林调研考察,就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给我们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发展方向。下面,把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想法,给大家讲一讲,以便大家把握、抓好落实。
第一,关于总体考虑。
总体定位是:按照"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的总体定位,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粮食主产省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合理、生产方式更科学、发展更具活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总体目标是:2020年,在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二,关于三大体系建设。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形成粮经饲兼顾、农牧特加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全省东中西三大板块战略布局,在巩固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部围绕建设创新转型核心区,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打造绿色大粮仓。西部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区,积极推行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杂粮杂豆、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优势产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东部围绕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区,有序推进退耕还林、退粮还特,积极发展人参、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和休闲旅游、生态养生产业,打造高效特产业优势产区。一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二是优先发展畜牧业。到2020年,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建成肉类生产大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畜禽加工率达到70%。三是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到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蔬菜自给率达到45%,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0万亩,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食用菌产量达到150万吨。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0个,力争1~2个进入全国种业前10强。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夯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一是加快全程农机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三是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大江大河和水库工程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初步建成,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四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全省60%以上行政村,完成400个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建设,初步完成农业云平台建设。五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到2020年,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六是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到2019年基本实现“准确、及时、快捷、有效、全覆盖”的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体系,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水平达到东北区域和全国粮食主产区省份领先、全国先进水平。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任务。二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到2020年,培育大米、杂粮杂豆、人参、鹿茸、食用菌等知名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企业品牌200个、产品品牌500个。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2020年,力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突出改造升级大中型骨干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业”战略行动,建立起产销联结紧密的市场流通格局。
第三,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我省计划到2020年,在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已经确立,眼下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全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树标杆、打样板、趟路子。
今年,重点支持了长吉新区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首批6个示范县按照规划加快了有关项目建设,新批的5个示范县重点抓了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下一步,重点是指导11个县修订示范区建设规划,与全省的总体规划有效衔接,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地方的主体作用,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和政策落实,加快推进规模经营、全程农机化、高标准农田、水利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气象现代化、结构调整、品牌培育等重点任务落实,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怎么转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突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从我省情况看,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重点在扩规模、调结构、保生态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扩规模。
一是稳妥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搞好整省推进试点,今年要完成30%的确权任务。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各地都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抓紧推动。同时,要探讨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出租土地,让农民投资入股,实现农民多个身份、多种收入。三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完善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农业保险扩面提标等试点,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调结构。
从我省情况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是重头戏,初步考虑是:一是中部稳定提升。就是围绕建设创新转型核心区,立足“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农机化等重大工程,稳定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是提升口粮生产能力。二是西部保护挖潜。就是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区,大力实施河湖连通、盐碱地治理、湿地草原保护、中低产田改造等重大工程,修复涵养生态,积极推行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杂粮杂豆、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优势产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三是东部转型增效。就是围绕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区,大力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退耕还林、退粮还特,积极发展人参、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和休闲旅游、生态养生产业,打造高效特产业优势产区。重点就是做好退粮还特文章,把特产业发展上去。四是城郊提档升级。就是面向城市,依托交通便利、城市消费群体大、消费层次高、城镇居民向往田园风光等有利条件,坚持按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标准,突出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生产,发展设施高效型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休闲旅游农业,提高城郊农业发展档次。
关于明年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就是重点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农业部计划明年在我省安排调减籽粒玉米300万亩。省里初步考虑,计划搞5个方面试点。一是节水增粮项目区调减玉米试点。二是东部山区坡耕地玉米大豆轮作试点。三是西部易旱区玉米调减试点。四是灌区旱改水试点。五是粮改饲试点。
(三)保生态。
当前和今后几年,最紧迫的就是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106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最后,就抓好当前工作再强调几个问题。
总的看,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粮食生产丰收在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各业运行平稳,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为全省稳增长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
下半年,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狠抓政策落实、资金落实、项目落实和工作落实,确保全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一)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一是抓好各项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实,加强田间管理,强化防灾减灾,确保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超过680亿斤。二是抓好榆树、公主岭、农安、前郭、永吉和敦化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是抓好扩大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重点落实新增增施商品有机肥、作物秸秆碳化还田和控肥控药控水试验区3个项目。四是抓好普惠制敞开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开展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机购置补贴金融租赁试点。
(二)抓好园艺特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动与有关大企业战略合作,推进人参系列产品精深开发,加强良种繁育区、非林地种参试验示范区和“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杂粮杂豆、马铃薯和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建设洮南市东北最大辣椒集散地和东北地区辣椒价格形成中心,落实好20个食用菌、50个棚膜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和5万亩棚室建设任务。三是抓好长岭、通化、公主岭和九台4个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挖掘秸秆饲料化有效利用渠道。
(三)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研究制定玉米加工业健康发展扶持政策,落实好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玉米加工企业临储托市等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重点推动中粮聚乳酸、新天龙年产8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等玉米生化项目建设。三是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省级龙头企业突破230户。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重点抓好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是抓住秋季农产品集中上市这个关键节点,严厉打击各类掺杂使假行为,确保农产品放心可靠。
(五)抓好农村各项改革。一是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国家整省推进试点,确保完成年度30%确权任务。二是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全年省农行抵押贷款总额突破5亿元。三是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四是抓好新农村421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启动新一轮400个重点村选点布局,完成国有垦区危房改造6700套建设任务。
会上,李国强主任还就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重点抓好农机安全管理、农药鼠药管理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监管等工作。
(省农委综合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