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格非+陈锋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全球趋势中,迅速步入社会责任管理时代,呈现出“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实践、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五位一体、多元共促的社会责任推进格局,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在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作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的任务之一。应该说,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政府在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环境和提供服务时,也能加强监管;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责任监督,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外部推动力。
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立法,又称为法律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包括修改或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顾名思义,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即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的活动,包括法律的订、修、废活动。其目的是致力于建立一套公正、可行的制度来平衡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这些制度对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肯定、保护和奖励,同时对于那些怠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相应的法律上的约束甚至处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作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课题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无论是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还是在法学领域均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如,有学者认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就是要通过立法,将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条理化、清晰化。对于违反的企业,就是要按照法律条款加以处罚。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责任法律化容易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社会责任等同于法律责任的误导,因此不建议制定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而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地适时地做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修补工作。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不应该简单地从“加强”或“立法”的某一角度进行理解。我们认为可结合上述三种意见,从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来理解会更好和更有意义。所谓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全国人大)的社会责任专项法律(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政府层面(国务院或部委)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新型行为的专项法规(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等);以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修订完善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角度来理解和推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是,通过法治手段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公司社会责任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二是,可以有效地弥补目前的法律中原则性太强,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三是这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创新举措;也是顺应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新规则和新特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进程的客观要求。四是适应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有助于推进中国企业负责任地“走出去”、“一路一带”、“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对推动我国企业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进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初步构想
根据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理论及实践,以及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实际,为更好落实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战略意义,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种途径来构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体系。
(一)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专项法律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关于劳动者、消费者、环境资源等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立法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保护非股东群体的利益,而并非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激励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关系。下面以《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为例来阐释企业社会责任专项法律的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的制定,是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引导、规范和保障企业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相关制度,以法律的手段促使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立法框架可包括:
总则,主要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制定的目的、社会责任涵义明确界定、实施主体、地方性实施办法、国务院各部门协同工作、地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组织宣传、培训、推广、实施及监督等内容;
基本管理制度,主要介绍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相关推行政策、规划、指南、标准(目标、适用范围、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重点领域等)、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宣传推广、考核评价及监督等内容;
社会责任实施,主要指对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做出相关规定;鼓励措施,即对企业社会责任中愿尽责任的履行行为,制定的相关激励机制;
法律责任,主要介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所制定的处罚机制,包括法律实施主体、法律责任承担主体、违法行为、行为后果(处罚)等内容的规定;最后附则部分介绍本法开始施行的时间等内容。
(二)制定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新型行为的专项法规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新生事物,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但同时也需要一些新的规范,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就是一项新的要求和行为,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加以规范。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例,来构建对企业社会责任专项法规。
本办法的贯彻实施一般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实现,兼顾企业社会责任的多维性质和企业所实施的CSR政策的多样性,使企业披露的信息更具对比性,满足投资者、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需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做出明确的规范,可包括: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针对上述问题所实施的政策,包括所实施的尽职调查过程;政策实施的成果;关系到企业运营的上述问题所带来的主要风险,并说明企业管理上述风险的方式;与特定业务有关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指标。
(三)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依照“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思想,除制定社会责任专项法律、法规外,还需要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如修订《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条款中的相关社会责任相关内容,这不仅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诠释,也正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民主立法”精神的贯彻落实。
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工作实施的建议
社会责任立法是具有阶段性、关联性、完整性的活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由法案到法的阶段和完善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从法案规划和起草等准备阶段到完善阶段,需要组织社会责任和法律方面的专业团队,根据科学性、及时性、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协同性等原则进行工作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文献研究。在法律层面,系统研究国外先进社会责任立法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国内社会责任法律、政策和地方试点经验;在社会责任层面,研究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和优秀企业实践。
第二,建立社会责任立法工作组开展调研。针对社会责任立法中体系的构建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选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如召开各种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到基层调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等,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对社会责任立法事项的规定;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责任相关规定和做法;社会责任立法实践中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实际工作部门、专家学者对社会责任立法事项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组织多方研讨。在社会责任立法调研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组织多利益相关方的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多方关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磋商,研讨对象包括政府机构相关人员、法律专家、社会责任专家、行业协会成员、重点企业负责人、科研机构与团体、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代表等。
第四,专项议题合作。针对社会责任立法调研过程中的具体议题,选取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子课题研究,为社会责任立法前的前期调研贡献宝贵经验。
第五,总结成果。通过文献研究、前期调研和专项议题的合作,编制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调研报告、不同样本及不同议题的分报告。
第六,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起草法律条文。根据中国法律法规起草的通行程序,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形成正式的法律案。
第七,完善社会责任法案。对法案进行社会责任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等,使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体系更能体现立法目的并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化的新规则、新特征。(作者陈锋,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研究一处处长)
编辑|赵钧 jun.zhao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