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安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居住在满归镇北边的运材道附近,也就是现在的省道边上。年迈的爸妈这几天一直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气氛中,因为不久前,政府部门派人把爸爸妈妈居住的老屋给换上了彩钢瓦。
远在外省的哥哥、姐姐听说政府给爸妈的老屋换了彩钢瓦,都很高兴,表示对“十个全覆盖”大力支持。
爸爸妈妈更是合不拢嘴,逢人便讲:“党的政策就是好啊!”
看着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通向一栋栋整齐矗立的新居,朱红色的屋顶搭配着橘黄色的板障子,细砖条铺就的院落和整齐有序的三五房,让人不禁高兴万分。镇区西侧盖起的几十栋居民楼更是振奋人心。
最让满归人感到欣慰的是,镇政府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结合毗邻漠河县旅游业发达、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把一些闲置的房屋纳入到改造中,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大力开发本地旅游业,修缮建造多处公园,开办多处家庭旅馆,使外地游客到此,能有一个优美的休闲和游玩的好环境。
小镇这些年楼房盖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后,林业局职工很大一部分都住进了新楼房,也有不少搬进新建的砖房。
而像我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群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住在老屋里。
新东西往往能给人一种喜悦,但老屋的存在,也能让我们时时记起曾经拥有的快乐童年和无悔的青春。
爸爸把我们全家从吉林老家第二次迁来林区时,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只有十一岁,上小学三年级。
当时我们家有九口人。两个姐姐成家早,留在了老家。大姐至今还生活在农村,二姐家在一个小县城。三姐来林区后,就不再上学了,虽然当时没有正式工作,但天生爱运动的她还是经常到一些单位帮忙打篮球,挣些补助。
好在大哥初中一毕业,就早早到爸爸的单位跟着学做木工活儿,来贴补家用。刚到满归时我们是买不起房子的,爸爸就借用同车间的陆师傅家西屋住下,这就是我们的最初栖身之所。但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毕竟陆师傅家还有五个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很要强的人,就在一次开资后又借了点钱,凑足二百元,在镇区防洪堤附近买了一处三十多平米的板夹泥房。头几天我们还觉得挺新鲜的,可到了晚上一闭灯,老鼠到处乱窜,蟑螂、苍蝇满脸爬个不停,蛐蛐整宿都在叫。晚上有点剩饭剩菜放到碗橱里,第二天早上一看被老鼠吃得差不多了,还到处拉的耗子屎,蟑螂蛋也是随处可见,叫人很恶心。
每晚睡觉时,大屋炕上地上都是人,厨房还要临时加床,有时老家过来人,就要到外面去借宿。晚上起夜挪个脚都不方便,生怕落脚时踩到人。爸爸把此事看在眼里,毕竟还有女孩儿,就和妈妈商量翻盖房子的事。第二年一开春就把原来的小屋推倒,重新盖起了比原先大很多的新屋。新屋的格局是东西各一间,中间为厨房。
那时大哥懂事早,不和我们争。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哥们儿,冬天时一到晚上,就都争着睡炕头,爸爸妈妈每晚都是等我们睡着了之后才睡下,很长时间我们竟然不知道爸爸妈妈每天睡在哪里。早上我们还没醒,妈妈就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叫我们起床时,爸爸和大哥早早就出工了,我们上学的时候轮流把饭菜给爸爸和大哥捎去。
几年过去了,三姐出嫁到了外地,大哥成了家,过起了自己的日子,二哥毕业到山上干活儿。
这时我们家的屋子总算开始有了空余的住处,爸爸妈妈也可以住到一个屋里了。
再看爸爸妈妈时,我突然感觉他们老了许多,脸上布满了皱纹,满头的白发很抢眼,就连走路爸爸妈妈也开始步履蹒跚起来,腰杆不再是那么挺拔,尤其看到母亲严重驼背的身影更是让人心酸。
到2003年时,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九个子女全部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都有了属于自己家庭的新房子,虽然和城里有钱人住的高楼大厦不能比,但遮风挡雨总算还可以的,当然这些也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获得的。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时常会泛起对爸爸妈妈的愧疚感,我们都想好好孝敬爸妈,但我们又都是靠工资养家的,没有哪个是大款,且林业职工的工资又都不高,即使想报答爸爸妈妈,也都没有那个能力。每当我们说起自己的想法时,爸爸妈妈总是很满足地说:“孩子,只要你们过好了,就比什么都强,我们现在还用不着你们管!”
老屋在岁月风雨的剥蚀下,渐渐变得苍老,我们就想早一天给爸妈换一个好一点的房子,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挣的钱实在太有限了,更没能力为老人翻盖新房,我们都觉得很对不起二老的养育之恩,心里总是很愧疚。
端午节那天我来到老屋看望爸爸妈妈,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屋内到处漏雨,地上堆满了接水的盆子、水桶,我的心很久都不能平静下来,当即决定赶紧把老屋维修一下,第二天我就开始准备购买材料,先把房盖换了,以解燃眉之急。
正当我积极准备维修老屋时,镇政府和居委会的负责人开始对居民进行“十个全覆盖”的入户宣传活动,还来到爸爸妈妈居住的老屋进行调查,向我们介绍了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呼伦贝尔市大干苦干六十天,决战“十个全覆盖”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的战略意义。
当相关部门负责人得知爸爸妈妈不愿意离开老屋时,就决定对爸爸妈妈居住的老屋进行免费维修,爸爸妈妈很激动,于是同意了他们的维修方案。
很快,邻近道边的住户都给免费换了房盖,还统一夹上了板障子,室内换上了塑钢窗、防盗门,外面的墙体还给粉刷一新,居住环境彻底得到了改善,爸爸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啊,我们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又赶上了党的惠民政策进百姓家,这辈子活得值了!”妈妈也说:“活了大半辈子,房子终于得到维护,吃水用电都方便,走在这么平整的柏油路上,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十个全覆盖”,件件关系民生,事事温暖百姓心。如今家乡的政府部门和当地林业企业正在联合打造靓丽乡镇,对危房进行了全面改建、重建,实现了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同步建设了标准化公共厕所、文化活动室,形成了集现代渔业、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文艺娱乐、地方特色美食于一体的“避暑休闲旅游度假村”,前来家乡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满归小镇的名气也在一天天地远扬,成为了一颗真正镶嵌在雄鸡冠上的北疆绿色明珠。
责任编辑 王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