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理哲
作者Harper Lee在1960年写作的小说《梅冈城故事》(to kill the Mockingbird)一出版就获得了普利兹文学奖,作者却再也没出过第二本小说。可是《梅冈城故事》这本书热销55年,平均每年给作者带来320万美元的版税,估计这本书卖出超过4000万本。
这本作者描写自己小时候家园的小说被拍成电影,剧本因为忠于原著,得到了1962年最佳改编剧本这一项目的奥斯卡金像奖,国内翻译名为“杀死一只知更鸟”,同名的原著小说目前还是国内中学生指定的优良课外读物。
Lee今年89岁,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出版事宜由其律师卡特Tonja Carter经手处理,去年Lee的律师翻出一份被遗忘的手稿,出版社高兴得不得了并立刻出版,新书《Go set a Watchman》于2015年2月开始在亚马逊预售,立刻成为畅销书名单的第一名,人类出版史上一年内卖出100万本的作品已经是凤毛麟角,7月14日这本书一上架一周就卖出了140万本。
《梅冈城故事》这本旧书也再度上了畅销书的排行版,《梅冈城故事》的出版传奇再为世界出版领域推出续集。
传统出版事业好像买彩票,找到好的作品跟中乐透大奖一样可遇不可求。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生意有了“互联网+按需印刷”的新技术组合,有可能变出什么新花样?
今年6月底,东伦敦的一个小办公室里挤满了穿牛仔裤和T恤的风投代表,他们手拿着啤酒瓶,正在听一个仅仅出版了一本书的创新团队的简报。发表会后,风投们在谷歌风投伦敦分部的领军下,一鼓作气注资了900万美金(5500万元人民币),非常看好这一个数字创新的新出版团队。
这也跌破了国外出版业老法师的眼镜,这家出版社只出版过一本叫做“A Little Boy/Girl Who lost His/Her Name”(《遗失名字的小男孩/小女孩》)的童书,故事描写一个小孩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的名字不见了,于是开始展开寻找字母,追回自己名字的旅程。
有趣的故事让父母可以用来陪学龄前的小孩,利用孩子自己的名字来学习英文字母和单字。看似简单的一本童书,不但是2014年英国童书销售的冠军,还能吸引“赚钱大内高手”——风投们的青睐。
这个出版团队到底使了什么数字新招式?
如果你也想买一本童书给自己的小孩,可以上“名字掉了”的官方网站,输入小孩的名字和性别,三秒钟内,网页上就制作出一本以这个小孩为主角的童书,你可以在线上预览全书的内容,满意了再下单订购,同步连线的印刷机在订单确认后立刻按需生产、装订、打包。不论名字的长短,字母多寡,一律18.99英镑(约190元人民币),全球免运费,快递到你家。
在英国童书市场的记录,只有重量级的童书作家搭配重量级插画家,一起找到精彩的剧本,即使是这样的黄金组合,一年超过10万本童书的销量都算是不可能的任务。《掉了名字的小孩》竟然3年内卖出67万册,台湾童书出版的资深编辑说,在英美童书市场单一作品能卖出1万本就算是成功的案例,在台湾5000本就算畅销作品了。
有人问为何这些风投要去投资纸质出版这样夕阳产业呢?而且是只出版一本书的公司?
风投最近找不到高科技的项目,《掉了名字》刚好符合利用互联网集成生产、行销到销售一条龙新创模式,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没有中间成本。就像Uber和Airbnb这一类型的创新公司,颠覆传统产业架构,重新分配成本,短时间内就在传统产业中抢到地盘。“掉了名字”没有版权成本,作者就是读者,刚好用上了按需印刷的技术。
最近有一本讲“客制风暴”的书,提到互联网去中间介子效应,让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创造,消费者兼具生产者的角色,还组合了一个新字来阐述这个新概念 囍Prosumer(Producer + Consumer),强调这种方式可以引导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特殊的感情,商机就在其中。
客制化CIY(Create It Yourself)和以前的DIY(Do It Yourself)不同,不是买来零组件自己回家组装,而是利用网路平台让消费者只做最有趣又简单的部分,把设计到生产的繁复又辛苦的过程让后台的车间去处理,消费者轻轻松松完成了原来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才有吸引力。
《掉了名字》正好符合CIY的原则,消费者只做了输入小孩名字这样简单的工作,就完成一本书的设计和生产,虽然是客制,但是客户的选择可是有限的,最多就那26个字母呀!选项标准化,让设计流程和生产工序都可以大量客制,不但供应商成本可以控制,而且消费者的乐趣就在于自己创作产品。
《掉了名字》每一本的故事都不一样,和一般按需印刷的童书把小孩照片印在书页中,内容千篇一律的作法,而且消费者的乐趣大不相同,价值也就不同。
需求引导创意,为了自己在旺季时旅游找得到住处,创造了市值255亿美金(约80亿元人民币)的Airbnb;为了不让自己3岁的女儿读死板的童书,因此有了《掉了名字》。
出版业面对数字创新,应该从需求的发掘开始,不能只看着印刷机思考未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