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国 郑付国 金莲花 刘丽丽
(和龙市龙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延边133500)
摘要:稻水象甲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全球100种极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榜上有名,给水稻丰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如果掉以轻心、任其繁殖泛滥,将严重降低主产区的水稻产量。
关键词:形态特征;寄主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2+.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40
稻水象甲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农业典型害虫,在我国的检疫性害虫类别中属于二类。稻水象甲最先在中国被发现的时间是1988年,地点在唐山市唐海县,2003年6月初,陕西省留坝县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当前,稻水象甲的分布遍及全国很多省(市),有据可查的报告共计有11个省(市)之多。
1形态特征
1.1卵的形态特征
卵总体长度一般为0.8毫米,呈圆柱形,形体为珍珠白色,肉眼很难分辨,植株基部水下叶鞘近中肋组织为稻水象甲的理想产卵地。
1.2幼虫的形态特征
幼虫的总体长度约为8~12毫米,体色为白色,无足,头部呈褐色,1对朝前伸的勾状气门位于背面。
1.3蛹的形态特征
化蛹的准备工作是在寄主根系上利用土壤作茧,土茧表面呈灰色,直径约为5毫米,椭圆形。
1.4成虫的形态特征
水稻象甲的成虫体长2.6~3.8毫米。喙的长度与前胸背板几乎相等,总体形态稍弯,呈现略微的扁圆筒形。鞘翅比前胸背板宽,半部行间上有瘤突。蛹总体长度约3毫米,体色为白色,头部为黄褐色。
2传播途径
稻水象甲成虫的传播能力很强,在飞行能力受到限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风和流水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与此同时成虫长距离传播的途径还包括寄生植物的种子、外壳、枝叶等,在交通工具的承载下进行较远距离的扩散。卵和初步孵化的幼虫也可以通过秧苗和稻草进行长途扩散。
3为害症状
稻水象甲主要是阻断了水稻的光合作用,致使水稻不能合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逐渐枯萎。为害机理是成虫将水稻的表皮和肉啃食干净,在叶尖到叶脉方向形成直径约为0.9毫米的白色斑痕,由于没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和各种酶类物质,此处的白色斑痕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一旦害虫破坏的面积达到承受极限,就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幼虫通过蛀食水稻根部,阻断了根部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水稻生长异常,发育不良逐渐枯萎致死。
4检疫措施
严格检查检疫从灾害发生区调出的稻谷、稻草及其相关产品。坚持整治与防护相结合,对已经发生灾害的疫区要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受灾范围;同时对口岸30公里范围内的水稻产区要按照规定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农作物的引进流程,有熏蒸和消毒要求的必须按要求执行,对通过插条和块茎的方式引入的繁殖体在大面积推广前必须进行隔离试种。
5防治方法
要想彻底消除稻水象甲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综合防治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产各个环节上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始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最终达到将害虫密度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目的。
5.1农业防治
一是植株长势好就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因此应当注重氮、磷、钾均衡施肥。各期施肥应选取最优时机,适当早施,植株尽快成熟提高抗虫性。
二是定期清除杂草。应当掌握合适的时机,春季清除效果最佳,此时春季越冬的成虫还没有来得及向稻田转移,尚未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伤害,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做好疫情临界区的管理。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关键就是隔离,建立有效的隔离缓冲区意义重大,可以采取水改旱,或改种其他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
5.2物理防治
一是充分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大规模成虫。
二是控制入水口的水质,可以适量滴入煤油,然后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清晨将成虫赶落到水中,可以大面积杀灭成虫。坚持3天以上效果更佳。
5.3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天敌防治是最经济、有效、对生态环境伤害最小的方法,因此应该重点对稻水象甲的天敌,如青蛙、蜘蛛、蚂蚁等进行人为保护,适当增加天敌的密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稻水象甲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人员通力合作,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将它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邱良妙,魏辉,傅建炜,等.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7,22(02):172-175.
[2]黄志农,刘年喜,周社文,等.稻水象甲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05):105-109.
[3]李艳,邢星,马庆祥,等.稻水象甲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7(05):55-56.
作者简介:崔成国,本科学历,和龙市龙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