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十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公主岭136100)
摘要: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玉米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玉米的高产优质创造条件。在田间管理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比如去杂株、松土、培土、防病虫害、除杂草等,其中杂草的清除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本文介绍了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重点分析了田间杂草的清除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高产;除草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09
1去杂株弱苗
这项管理工作也可在除草的同时进行,结合除草,除去一些田间的玉米杂株,把一些病株、小株、弱株、杂株和分蘖都清除掉,保留长势一致健康强壮的苗,对于植株密度过大的也要适当间除,这样能增强透光通风性,合理分配水肥,避免生长空间过小而影响生长。玉米可长出几个果穗,但成熟的只有1个,最多是2个。为促早熟增产,每棵玉米植株最好保留最上部的1个果穗,其他全部除掉,以保主穗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2杂草的清除
杂草的清除是玉米大田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玉米的生长中,杂草对于玉米的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杂草的生长速度及侵占能力都远远超过玉米,而且种类众多,一旦除草效果不好,整片田地都会杂草丛生,破坏玉米良好的生长空间。杂草在阳光、水分、养分等方面的争夺能力都非常强,不利于玉米苗的生长,而且很多杂草还是一些病虫害的源头和传播途径。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无论何种作物,灭草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1人工灭草
过去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灭草,即采取人力割、铲、趟等方式除草,玉米的苗期基本要铲3遍,趟2遍,主要目的是松土,同时起到灭草的作用。对于一些大的杂草则采用人工割除或拔除的方式。人工灭草费工费力,则且灭草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杂草的根部深植土壤,铲后遇到雨天会很快复活,短期就会恢复长势。但是人工灭草没有农药残留,对环境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除草方式。
2.2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中主要的灭草方式,采用化学除草药剂,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洒,达到控制杂草出生及长出后生长受到抑制的目的。化学除草效果好,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药剂在使用方法和用量上科学得当,对于杂草的灭除会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程度,但化学除草也要注意污染和使用方法问题,如果使用不当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造成浪费,增加成本,污染环境。
2.3化学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选药要准确:在化学除草过程中,很多农户对于除草剂选用存在很大问题,对于杂草种类不清楚,对于除草剂的针对对象也不清楚,选药时存在盲目选择的情况,结果因选药不准导致除草效果很差,达不到除草目的。
田间要清理:很多封闭性除草剂需要直喷土壤上才会有作用,但有些麦田由于采用机械收割,会留有一定高度的麦茬,如果不进行灭茬或者翻耕,真接喷洒除草剂则药液多半粘附在余茬上,不能直接进入土壤,达不到封闭效果,这时播种后的玉米田仍会杂草丛生。
干旱影响:很多除草剂的使用都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湿度,如果播种时遇到高温天气,除草剂喷洒后,会很快蒸发,地表无法形成药膜,达不到应有的药效,尤其是一些大草,由于干旱会影响杂草体内输送药剂而导致药效无法发挥。
用药时间和药量:一是在使用除草剂时,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每种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和用药量,很多玉米田除草剂都要求在杂草的5叶期以前施用,这时防治效果最好,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农户都不能及时喷洒,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喷药时间较晚,这个时间差会给杂草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快速长大,对于除草剂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达不到防除效果;二是药量,每种除草剂都有个标准用量,如果达不到则其除草能力会相对减弱,喷洒后由于浓度不够成不了药膜,起不到灭草的效果,有时一些农户也会擅自加大药量,结果还会造成药害,不但影响了作物生长,还造成了浪费。
3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
在玉米的田间管理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中耕培土,传统的玉米种植基本要进行三铲两趟,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趟地结合追肥同时进行。一方面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性,保水保墒;另一方面能起到灭草除虫的目的,经过培土,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增加玉米气生根的形成,起到壮苗的效果,防止玉米倒伏,减少因倒伏而造成的减产。
4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茎秆含有一定的糖分,为一些害虫所喜食,是一种病虫害多发的作物,常见的有顶腐病、纹枯病、茎腐病等。虫害如蚜虫、玉米蓟马、玉米螟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大面积爆发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甚至导致绝收。在玉米的生长前期,重点防治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和大小斑病。在玉米的生长中后期要重点防治红蜘蛛和蚜虫,要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测报,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综合采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适当晚收
东北地区的玉米基本在每年的10月1日前后进入收获期,但近年来普遍有早收的现象,这对于玉米的增产十分不利。收获的原则应当是适当晚收,应当在玉米的苞叶变白、白叶松散开、子粒线消失后再收获,这时玉米籽粒内含物完成硬化。实践证明,晚收一天,每千粒重平均会增加3克左右,增产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早收会影响玉米产量,降低农民收入。
作者简介:杨丽君,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十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