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员
(江西省永修县恒丰中心卫生院 永修330322)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胃溃疡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胃溃疡发病原因[1],药物治疗胃溃疡的有效途径即根除HP。质子泵抑酸剂具有良好的抑酸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多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分析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5岁;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检测确诊,HP呈阳性,均无并发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直径0.5~1.5 cm;病程0.5~9年,平均病程3.5年。临床主症表现为:烧心、反酸、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排除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有胃肠道、幽门梗阻、胃出血手术史者,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对青霉素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在过去4周内未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抗生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饭后服用雷贝拉唑10 mg,2 次 /d,阿莫西林 1 000 mg,2 次 /d,克拉霉素500 mg,2次/d[2]。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口服雷尼替丁150 mg,2次/d,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剂量同观察组。均连续治疗14 d。4周后,进行胃镜复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溃疡愈合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HP呈阴性,溃疡处遗留瘢痕或黏膜修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检查HP下降,溃疡处黏膜仍存在1个以上溃疡面,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胃镜检查HP仍呈阳性,溃疡处并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43例HP转阴性,HP转阴率为89.58%;对照组中35例HP转阴性,HP转阴率为72.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胃镜检查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中2例出现乏力、纳差,1例出现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诱因较多,例如遗传因素、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较大、饮食失调、酗酒、胃酸过多分泌、应用非甾体抗炎症药物、感染幽门螺杆菌等[3]。其中HP是造成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会改变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引发胃穿孔甚至危及生命。HP具有很强的生存力,若未及时清除,会导致疾病复发,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关键是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4]。相关研究和实践显示,根除HP能够有效缩短抑酸剂治疗疗程,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胃溃疡复发率,并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在体外,多种抗生素都会对HP产生作用,但在机体内,单一抗生素的疗效并不显著,因此临床通常采取联合药物治疗方案。雷贝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在胃壁细胞中活化,与胃腔中的质子泵相结合,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虽然该药的质子泵抑制方式并无特殊性,但在吡唑环和苯并咪唑环上的基团不同[5],提高了雷贝拉唑向黄烯酸形式的活转化速度,抑制酸离子的速度更快。雷贝拉唑主要通过非酶代谢,个体差异较小,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较大影响,安全性更高[6]。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和雷贝拉唑,可以有效降低胃腔中的pH值,在强酸环境中增强了抗生素杀菌的效果,有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是胃溃疡药物治疗中的常用药,联合雷贝拉唑的疗效确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缓解了患者反酸、烧心、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溃疡愈合;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雷贝拉唑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患者恢复;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说明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药物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不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1]刘洪利,王晓,庞洪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联合疗法治疗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1):25-26
[2]唐晓舟.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8-29
[3]程芳.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5):61-62
[4]党宁.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66-167
[5]刘庆镭,叶顺群.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胃溃疡[J].当代医学,2011,17(29):144-145
[6]吴君.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4(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