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沙龙

2015-12-24 05:16:32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昆仑山养活新闻线索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3..ccoomm

来信节选

看到上期杂志里《人类开始“透支”地球》这篇报道,我陷入到深深的担忧中,不禁想问:我们这个星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怎样才能在养活现存人类的同时又不损害物种的未来?地球超载日的步步紧逼,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缓它的步伐?作为高级生物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生存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怎样最迅速又实际可行的让地球和当下生活回归平衡?

我从事科研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可以很确定的说,人类正经历着生物学史上最不寻常的人口激增,留给其他物种的空间越来越小,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地球三百万年以来任何时候含量都高,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异常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人类的主要食品来源被置于生物工程项目中……21世纪全球遇到的多数重大挑战,源头都是人口问题,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广西 邓宝泽

贵刊2015年9月刊里有一篇文章是对《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解读,本人阅读后一阵唏嘘:就连不可斗量的浩瀚海洋都面临着那么多的危险,可想而知,其他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就更不必说了。坚决支持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说个题外话,既然提到了海洋,忍不住想说说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下雨天到某某市来看海”,虽然此海非彼海,但两个“海”都是大问题。为什么一轮暴雨下来,我们花了那么多力气建造的城市就成了一片“海”?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海啸,台风,洪水之外,我们居然还要在城市里面对内涝!是不是以后我们的孩子都得去学游泳才行……

Huweifeng

留言节选

居住在北京对雾霾比较敏感,但是必须说今年北京的沙尘天气确实比往年要少了一些,戴口罩出门的日子比去年少,天蓝的天数比以前多。当然,也可能是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了雾霾,普通市民只能默默承受,有啥办法呢,只能傻乎乎的活着吧……

北京 田雪

有的地方,一生只能去一次。有的景致,一生只能领略一次,却足以让你无法忘却。当我眼见为实了那个海拔4700米以上的碑石,却还是急切的想问:这真的就是昆仑山?那座神话里的山?神一样的山?抹一把眼睛,再看,的确是“昆仑山口”四个大字,才终于信了我真的到了昆仑山。见了昆仑泉,赏了昆仑玉,品了昆仑雪菊,这辈子值了……

玉不碎0088

猜你喜欢
昆仑山养活新闻线索
“昆仑山·守护水之源”环保公益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启动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04-09 07:30:11
万水千山总是情
艺术大观(2019年21期)2019-10-12 17:24:21
格尔木
美石赞
宝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下乡养儿:坝上的养活教育
养活教育
乞讨能养活全家
领导文萃(2017年8期)2017-04-24 11:31:59
新闻线索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