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研究

2015-12-24 08:33未江涛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191
产权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天津生态建设

◎ 未江涛 (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生态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适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明确定位。适应新形势,加快建设北方“宜居宜商”的生态城市,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天津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抉择和重大举措。通过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实现美丽天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 生态城市建设

1.1 生态城市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的概念。生态城市的构建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社会、经济、环境为一体的和谐体系。随着生态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也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宋捷提出生态城市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环境生态化三方面内容,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陈晓昊、胡敏认为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尹洪妍则指出生态城市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王海兰以反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起点,也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谐统一且良性循环的城市,是自然、城市与人有机融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鲁春阳指出,生态城市的“生态”,并不是简单地增加绿色空间,单纯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已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

通过研究综述可知,有关生态城市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且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定战略规划和目标,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完成。

1.2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生态思想提出后,国内外一些城市先后掀起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风潮,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新加坡通过制定“绿色和蓝色规划”,充分重视水体和绿地的保护,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美国伯克利市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被誉为世界“生态城市”的样板。巴西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德国Erlangen市通过城市综合生态规划,采取多种恢复生态措施,成为德国“生态城市”先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逐步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迈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步。2006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城市,上海闵行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城区,浙江省安吉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城,标志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对于加快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难点

2.1 城市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天津目前仍然处于政府主导型社会,各政府部门在管理上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成本高,产出效率低,资源消耗过大,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同时,城市管理各部门间职能划分不明确,交叉与缺位并存,缺乏统一协调, 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还处于粗放型经营方式,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效率低下。

2.2 法制保障尚不健全

一方面,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过于泛化,更多的是强调法制的统一和普遍适用性,而没有考虑特殊地区的具体指导性,造成地方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空缺。另一方面,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性和制约性。

2.3 产业结构调整亟待解决

早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天津市以工业立市,片面追求高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些工业项目的审批仅考虑产能的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管天津已经实施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但产业结构的调整仍需要一段时间。

2.4 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天津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部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还未能达到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等。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及公共交通分担率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3 天津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3.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生态城市是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即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有效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城市病。不同地区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限于区域间存在地理特殊性和资源禀赋差异,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应该设定具体、统一的标准,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具体地域的特殊性,在原有城市生态系统基础上建设先进的生态城市。天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尤其需要这样的发展理念,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环境承受力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使经济目标、杜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相统一。

3.2 发挥中新生态城引领作用,推进天津生态城市建设

中新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探索新时期生态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中新生态城采用全新的生态理念打造国际性的生态样板新城区,在环境优化、清洁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城市绿化、道路交通、社区管理、文教卫生等方面发挥着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对推进天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2.1 城市管理机制导向作用。中新生态城从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到整体管理,都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创新性探索。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坚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运行模式和网格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城建设。天津应充分借鉴中新生态城的管理机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生态城各项配套政策的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3.2.2 产业结构导向作用。中新生态城致力于建成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科技研发、金融产业、教育培训和会展旅游将成为 生态城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将为天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提供生态样板,提升滨海新区乃至天津未来的产业结构水平,为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天津城市建设提供转型经验。天津应充分利用中新生态城的产业结构导向作用,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项目环境评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开工,加快淘汰落后耗能污染产业,加快建设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型。

3.2.3 节能减排导向作用。在工业区和制造业包围圈内建立一座宜居型的生态城区,节能减排要成为中新生态城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为确保生态目标的实现,生态城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施工标准进行;废弃物处理将采取管道运输方式收集废弃物;能源消耗将主要以太阳能、地热能为主。天津建设生态城市应充分借鉴中新生态城的发展模式,在能源利用方面注重多元化和清洁化,通过采用常规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生物质能、风力发电、地热、太阳能、海洋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应加强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控制体系,从发展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应加大循环技术运用,实现“变废为宝”的闭环处理。

[1]甘宏华,卢桂香,刘志光.创建生态城市中城市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J].科学咨询.2008(4).

[2]马军卫.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多维度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6).

[4]黄晓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制保障[J].城市.2007(2).

猜你喜欢
天津生态建设
如果天津有“画”说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