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体验问卷的编制

2015-12-24 01:26陈晓,姜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效度信度大学生

·论著·(心理评估)

迷 失 体 验 问 卷 的 编 制

陈晓姜珊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广东珠海)519087

【摘要】目的:编制迷失体验问卷(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LEQ)并检验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对37名大学生进行迷失体验相关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迷失问卷初始项目,对两个正式样本进行施测,样本一的数据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二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二的被试同时完成效标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量表、自尊量表、焦虑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正负情绪量表。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迷失体验问卷包括18题,由4个因子构成: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和改变动机;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4因子模型在样本二的拟合良好;③效标效度分析显示,迷失体验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正性情绪、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④迷失体验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和改变动机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0.74,0.65和0.54。结论:迷失体验问卷在大学生的被试群体上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中国大学生群体的迷失体验水平。

【关键词】迷失体验;大学生;效度;信度;心理测量学

中图分类号:B841

doi:10.13342/j.cnki.cjhp.2015.11.03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LEQ)ChenXiao,JiangShan

School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ZhuhaiCampus,Zhuhai51908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the 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LEQ)and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Methods:The original item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open interview(n=37).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data of sample 1(n=201).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data of sample 2(n=241).Participants of sample 2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Rosenberg's Self-esteem Scale,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Results:①The 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 was consisted of a 4-factor with 18 items: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negative outcomes,negative coping and changing motives;②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ed the four factor model from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ith adequate fit index;③The 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 showed adequate criterion validity,it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anxiety,negative affect positively while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affect,self-esteem,lif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negatively;④The Cronbach α of the total scale was 0.83,the Cronbach α of the subscales were 0.78 for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0.74 for negative outcomes,0.65 for negative coping and 0.54 for changing motive.Conclusion:The Lost Experiencing Questionnaire is appropriat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accept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Key words】Lost experiencing;University students; Reliability; Validity; Psychometric

“迷失”(Lost)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迷惑弄错;分辨不清(方向、道路等)。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实际的行为(比如在一个城市里迷失了方向),也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比如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急速发展,当前中国普通民众,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群体,在生活中越来越容易体验到这种心理上的迷失感。当代的中国青少年面临着社会文化和价值观急剧变迁,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着的压力可能是其父辈从没有体验到的,不少青少年出现生活方向迷失,这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或工作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不为未来生活思考和做好准备,随遇而安甚至是麻木不仁。在面对迷失时,有些人可能停滞不前,产生焦虑、苦闷、痛苦甚至麻木等消极情感体验,也有人会尝试改善这种心理状态,积极寻求应对和解决策略。

目前心理学界并未有研究尝试对迷失这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与迷失最为接近的理论是埃里克森和马西亚的同一性理论中有关青春期同一性发展危机(或同一性扩散)。Erikson用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来描述进入青春期后当青少年思考自己是谁,决定“我能做怎样的自我”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混乱,甚至焦虑的感受。而Marcia以Erikson的青春期自我同一性观点为基础,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种自我结构(Self-structure),并根据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诺上的程度高低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分为获得、延缓、早闭和扩散型4个状态[1]。其中处于同一性扩散状态的个体,他们对自我的各个领域只有低探索和低承诺,这类个体没有仔细思考或探索过各种同一性问题,也从来不去探索各种选择,也不尝试做出选择,没有确定的目标和价值观,也没有对特定意识形态、价值观或社会角色做出清晰的承诺[2-3]。根据Marcia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模型,同一性扩散是自我同一性最适应不良的一个状态,扩散型的个体相比其他3个状态更容易体验到高焦虑,低自尊,并且在各个方面的适应性表现最差[3-6]。对照Marcia的同一性理论不难发现,最接近迷失的是同一性扩散状态,或者换句话说,迷失正是同一性扩散的一种典型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迷失感可能将是未来许多中国年轻人身上的一种典型体验,但是目前这种迷失的现象仍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对迷失的研究可以为了解当前中国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鉴于目前还没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这种迷失心理体验,本研究尝试编制一个迷失体验问卷,并检验该问卷的信效度,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青少年的迷失现象提供工具上的准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正式研究被试包含两个样本,共445人,样本一用于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大学生,在学校公选课上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男生91名,女生109名,年龄范围为18~24岁,平均年龄(20.5±1.26)岁。样本二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检验问卷的效标效度,为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和北京理工学院珠海分校两所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公选课上发放问卷,每个学校各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男生167人,女生74人;年龄范围为17~23岁,平均年龄(19.46±1.48)岁。

1.2问卷编制过程

开方式问卷调查收集迷失体验项目,选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公选课的37名大学生完成迷失体验开放式问卷。该开放式问卷要求被试分别从认知、情感体验、迷失的影响及迷失时的状态等4个方面对生活中体验到的迷失感进行回答:①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迷失?②你处在迷失中有哪些情绪体验?③你觉得迷失对生活有哪些影响?④请你描述你在生活中体验到的迷失时的状态?对开放式问卷所获得的项目进行整理,将意思相近或相似的项目进行合并,并计算项目频次,保留至少被3个被试提及的项目,最终获得19个项目作为初始试测项目,见表1。根据开方式调查问卷的项目整理结果,形成初始问卷,共19题,采用5点计分的方法(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

表1 迷失体验开放式问卷项目整理及频次分析

注:正式问卷中a,b均合并为同一个项目

1.3效标工具

为了检验迷失体验问卷的效标效度,样本二的被试同时完成:抑郁自评量表(SDS)[7](Cronbach α=0.78);自尊量表(SES)[7](Cronbach α=0.73);焦虑自评量表(SAS)[7](Cronbach α=0.85);正负情绪量表(PANAS)[8](正向情绪Cronbach α=0.88;负向情绪Cronbach α=0.74);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9](Cronbach α=0.61);主观幸福感量表(SHS)[9](Cronbach α=0.67)。

2结果

2.1项目分析

计算题总相关,即以迷失问卷总分为校标标准,计算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结果显示,项目与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8~0.68之间(P<0.01)。

2.2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迷失时,我会感到迷茫”在3个因子(因子1,因子3和因子4)上的负荷比较平均(0.38、0.30和0.42),删除该题后重新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二次分析显示,所有项目在各因子的负荷情况均未产生明显变化。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4>0.5,Bartlett球型检验χ2值为1064.92,df为153,显著性为0.00,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 rotation),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可以分为4个因子,因子的特征根值均大于1(3.20,3.00,2.09,1.81),共解释了56.17%的总体变异,4个因素的解释率分别为17.8%,16.7%,11.6%,10.1%,所有项目的负荷均在0.49以上。因子1主要涉及在迷失状态中体验到的各种消极情绪体验,比如变得暴躁、烦心、心情低落等,因此命名为消极情绪体验;因子2主要涉及迷失的各种可能不良后果,比如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做事等,因此命名为不良后果;因子3主要涉及的是对迷失的各种应对方式,比如麻木或逃避现实,因此命名为消极应对;因子4主要涉及个体对迷失的正面认知,比如认为迷失是一种契机,要改变现状等,因此命名为改变动机。

表2 迷失体验问卷探索性因素负荷分析

2.3结构效度分析

采用Lisrel 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样本一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迷失体验问卷的4因子模型是否适合样本二的大学生数据。验证信因素结果显示,4因素模型在样本二的数据上拟合良好:χ2=62.3(P=0.000),df=22,RMSEA=0.069,AGFI=0.84,GFI=0.88,NNFI=0.91,NFI=0.87,CFI=0.93,说明该量表的4因子结构稳定。所有项目在各自因子上的负荷在0.26~0.73之间。

迷失体验问卷的4个因子与总分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49~0.84之间(P<0.01),而各因子之间呈中低度的显著正相关0.15~0.48之间(P<0.01)。

2.4效标效度

迷失体验问卷总分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正性情绪、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绪体验因子与焦虑、负性情绪成显著正相关,而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成显著负相关;迷失的不良后果与抑郁、焦虑、负向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正性情绪、自尊、生活满意度成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只与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改变动机因子则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成显著负相关,而与正性情绪和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3 迷失各因素与总分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 r)

注:*P<0.05,**P<0.01,下同

表4 迷失体验问卷及各因子与校标问卷的相关( r)

注:a将改变动机各项目反向计分后与其他3个因子求和

2.5信度分析

迷失体验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和改变动机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0.74,0.65和0.54。

3讨论

本研究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获得迷失体验的初始项目,再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并检验其效标效度,结果显示,迷失体验可以由4个因子组成,分别是消极情绪体验、不良后果、消极应对及改变动机。这4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迷失体验的所有方面,包括情绪上的体验,认知上的看法,还有对迷失的应对及迷失的后果。该量表不仅测量了迷失体验的消极方面,同时也测量了迷失的积极一面,即处于迷失中个体可能出现的改变现状的动机。在过往有关自我同一性扩散的测量工具中,更多是集中于对自我在不同领域的认同感测量,而没有测量到自我认同的情绪体验,而在本研究中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发现,被试对迷失的情绪体验描述得更详细,关键词更多,迷失所带的不良后果也是被试提及最多的一方面,而这两方面是以往有关同一性测量很少涉及的。

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过程中删除了一个项目“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觉迷茫。”这道题在几个因子中负荷比较平均,因为这道题更像是从整体上测量迷失而非迷失的某一个方面,因为“迷茫”是“迷失”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可能导致它在几个因子上的负荷比较平均。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迷失体验问卷可以分为4个因子:消极情绪体验,该维度测量了个体处于迷失这种状态下所体验到的典型消极情绪,比如烦躁、无助、痛苦等,这是迷失体验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而因子二测量了迷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迷失时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事,无法学习,无法抉择以及做事效率下降。因子三测量的是对迷失的消极应对,当个体面对迷失时,他们采取逃避,变得麻木或者没有目标来应对。因子四则测量了迷失体验中的积极面,即改变迷失现状的动机,个体认为迷失是一种改变的契机,或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这也反应了迷失体验的多面性,虽然负面的体验占主要,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

效标效度分析显示,迷失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迷失体验程度越高)与抑郁、焦虑、负向情绪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正向情绪、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说明整体上迷失还是一种消极的体验。虽然过往并未有迷失体验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自我同一性扩散型的研究显示,自我同一性的扩散与抑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5,10],在焦虑上得分最高[4],与负性情绪有正相关[10],而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5],与积极的情绪成负相关[10],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呈现负相关[11],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上一致的。但是本研究同时显示,迷失体验的不同因子与以上各个效标的相关各不相同,比如消极情绪体验只与焦虑,负性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除了幸福感以外,迷失的不良后果与所有负性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所有正性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消极应对只与负性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改变动机则反过来,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成显著负相关,而与正性情绪和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了迷失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研究结果表明,迷失体验问卷是一个信效度比较良好的测量工具,但是第4个因子的信度偏低,这可能与该因子下只有3个项目有关。还有,本研究所采用的对象均是大学生,未来的研究需要检验该量表的结果是否同样适合其他的青少年群体。最后,虽然迷失问卷的编制初衷是补充自我同一性测量的不足,因为迷失体验与同一性扩散有比较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本研究中并未检验迷失体验与同一性扩散的异同,是否处在同一扩散的个体会有更多的迷失体验?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可能方向。

参考文献

[1]Marcia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 identity statu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6,3(5):551-558

[2]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229-230

[3]陈晓,徐菲,林绚晖.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57-261

[4]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3):235-240

[5]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15-218

[6]李爽,陈晓.青少年劳教人员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21-1024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318-320

[8]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54-56

[9]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0]曾庆,陈英.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46-547

[11]袁亚兵.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1-12):46-50

(收稿时间:2015-05-15)

附录:迷失体验问卷

迷失:你在生活中是否出现过不知道该干嘛?也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并且对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请你仔细回想你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时的体验,然后在下面题目相应选项下的□打“√”

项 目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1.迷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2.迷失是一种改变的契机。□□□□□3.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无助。□□□□□4.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犹豫不决。□□□□□5.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情绪低落□□□□□6.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麻木。□□□□□7.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烦躁。□□□□□8.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会感到痛苦。□□□□□9.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做事就会没有效率。□□□□□10.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的心情就会不好。□□□□□11.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就会想要改变现状。□□□□□12.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就会想逃避现实。□□□□□13.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就会失去目标。□□□□□14.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就会变得脾气暴躁□□□□□15.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无法对事情进行抉择。□□□□□16.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无法做事。□□□□□17.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18.当生活处于迷失状态时,我无法学习□□□□□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大学生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科学定量研究中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