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点评:《IT时代周刊》总第313期,“网民议事”《柴静“穹顶之下”唤醒环保意识》
读者观点:政府治理雾霾的“军令状”落空,加剧了诚信危机,但政见“跳票”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能让官员明白,治理雾霾必须按规律办事。
一部《穹顶之下》再次引发全社会对中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大讨论,而官方在这个问题上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社会也保持高度的问责态度。
2014年初,有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的“军令状”,可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全国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
喊声震天、效果甚微,政府治理雾霾的“军令状”落空,加剧了诚信危机,但从另一方面看,政见“跳票”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能让官员明白,包括治理雾霾在内,任何事情都有客观规律,必须按规律办事。
治理雾霾当然不会一时变天。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制造雾霾的“发动机”被合法化后,就只能通过修订法律、出台新的法律,来倒逼其熄火、转型。“雾都”英国伦敦,也因此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其后严格执法,解决雾霾问题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
尽管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用了“铁腕治污”来形容2015年环保部的工作,但其思路和地方政府的“军令状”完全不同。因为他强调的是,2015年将成为环保法落实的关键年,将对违法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和对地方政府启动问责,对“未批先建”的项目进行治理,对“红顶中介”进行清理,等等。这些都是法治语境下看得见的路径,而不像之前地方政府的军令状,只是喊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