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更新让莱阳梨“涅槃重生”

2015-12-23 15:49栾中铭辛志寿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莱阳市莱阳挂果

栾中铭 辛志寿

从300多前的一棵梨树小苗,到如今驰名中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莱阳梨有过光彩夺目的成绩,也曾因品质下降而受到质疑。有人说,莱阳梨是山东的骄傲,如今依然保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有人说,莱阳梨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莱阳梨产业发展是否遇到瓶颈?对于当前存在的难题,应当如何破解?

转变观念重科学

叶翠龄是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镇叶家泊村的一名梨农,种植莱阳梨已有30多年。“我家一共有28棵梨树,有十几棵是二三百年的老梨树。”回忆起过去的莱阳梨,叶翠龄说,“吃上一个,嘴里能香好几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照旺庄逐渐建成了交通便利的水果重镇,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莱阳梨一时间“洛阳纸贵”。“那个时候,为了能够增加产量,梨农们大量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环境,严重影响了莱阳梨的品质,给自己带来了苦果。”叶翠龄指着梨园的一棵梨树说道,“这棵梨树将近300年了。前几年的时候,由于土壤酸化,梨树挂果越来越少,而且果实个头小,吃起来又酸又涩。”

在果树专家的建议下,叶翠龄转变思路,改变了过去大量施用化肥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综合了功能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科学施肥方案。最终,成功调理了土壤,减缓了土壤酸化的问题,老梨树重新焕发了生机。

“现在我们村的梨农全部都转变了观念,种树首先要讲‘科学二字。”叶翠龄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莱阳梨将永远是山东的骄傲。这个牌子,一定不能倒。”

继承与创新

据历史记载,莱阳梨的起源可追溯至清顺治年间,由山东茌平引入莱阳市,因此,莱阳梨又称“茌梨”。如今,莱阳市龙旺庄街道洞仙庄村的李文成又推陈出新,将国外的“南水梨”与本土的“茌梨”嫁接,走出了一条继承与创新的道路。

新品种第一次挂果的时候,果实个小、表面粗糙、口感不太好、水少渣多……李文成带着这些问题请教了果树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李文成按照专家意见用上了功能肥,再加上有机肥、氮肥的配套施用,梨树叶片变得又绿又亮,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今年的梨树挂果明显好于去年,果实个大,表面光滑,口感甘甜清香,耐储存耐运输,病害显著减少。经专家测定,糖度在14.6%左右。

李文成告诉笔者,今年,梨园的35万斤梨全部预订一空,“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外客户由于订的晚,已无货可供。结果,他们现在就将明年的梨都订了,我和他们开玩笑,‘我的梨还没开始长,你们就全都摘去喽。”

发展莱阳梨文化

为保护莱阳梨这块“金字招牌”,早在1997年,莱阳市便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莱阳梨”证明商标,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水果证明商标。之后又陆续制定了莱阳梨的一系列生产标准。此外,莱阳市还大力发展乡村游产业,2014年9月26日,第六届梨文化节开幕,吸引国内外几十万人前来参观。

据当地农技站站长王全德介绍,目前,莱阳市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展开合作,开展了对莱阳梨标准化综合技术的研究。在莱阳梨发源地照旺庄镇,中科院选择了几十户建设了莱阳梨科研基地,已成功解决了许多种植难题。王全德说:“如今莱阳的梨农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质量为王成为了当前的主导思想。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保证品质,莱阳梨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莱阳市莱阳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踢毽子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南方鲜食葡萄三次挂果技术
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脐橙春梢母枝挂果生态栽培技术
适时采收对莱阳梨品质的影响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莱阳村庄地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