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贝娜事件”中的媒介话语变迁

2015-12-23 06:21王党飞王子毅
新闻前哨 2015年5期
关键词:姚贝娜传统媒体危机

◎王党飞 王子毅

“姚贝娜事件”中的媒介话语变迁

◎王党飞 王子毅

媒介获取话语权的传统途径主要是:信息把关、信息编码以及信息的传播。但是随着媒介的发展,新媒介以用户为终端,以网状传播为重要特征,以大数据为基点,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随之媒介话语权也发生了明显的转移。这是媒介发展的趋势,也是媒介话语权变迁的必然趋势。这种转变在“姚贝娜事件”中得到鲜明地体现。

媒介话语权 传统媒介 新媒介

“姚贝娜事件”中的媒体话语权分析

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在北大深圳医院病逝,深圳晚报发布了姚贝娜逝世的独家新闻。随后一篇题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的文章传开。同一天,“深圳晚报记者伪装医生助手进入太平间拍照”的消息由朋友圈到微博传开,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晚报被大量网友批评指责。1月17日,深圳晚报官方微博发表“在众声喧哗中,请让我们安静地为姚贝娜致哀”回应争议,网友指责依然不断,并强烈要求深圳晚报道歉。1月18日,深圳晚报发表 “致歉声明”,但仍然被网友认为“没诚意”。1月22日,深圳晚报连发三条微博,并用报纸的四个版面回应质疑。在百度搜索“深圳晚报偷拍姚贝娜事件”相关新闻,结果多达数百万条。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事件迅速发酵,引来大量网友的热烈讨论和媒体的关注报道。也引发了新闻行业内外对新闻伦理道德的争论。

在“姚贝娜事件”中,《深圳晚报》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说,是尽职尽力的。著名歌手姚贝娜14点55分病逝,一分钟后,深圳晚报的官方微博@深圳晚报发布了一条微博。主要内容为“独家快讯:著名歌手姚贝娜病重不治 天使去往天堂歌唱了”,证实姚贝娜逝世,成为第一家发布此消息的媒体。由于消息最先发布,该条微博累计转发、评论四十万余次。然而就在1月17日09:17,一篇原作者为“掀起你的头盖骨”,题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的文章由@读书首先在微博上传开。就在同一天,“深圳晚报记者伪装医生助手进入太平间拍照”的消息再由朋友圈到微博传开,一下将深圳晚报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深圳晚报在“姚贝娜事件”的危机应对中充分表现出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介影响里上的差异。

首先,深圳晚报对于网友的质疑,应对的时间相对较慢。这也符合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规律,传统媒体信息的生产,从选题的制定、信息的采编、再到信息的发布,需要较长的时间。深圳晚报从遭遇质疑到做出回应经历了三天 (1月17号-1月22号)。显然,在报道姚贝娜病逝时,深圳晚报前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有备而来,所以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报道。这种专业精神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是值得肯定的。汤姆·威克被誉为美国二战后最著名的记者,他的成名就是因为第一个报道了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这样的案例在新闻史上比比皆是,也被新闻工作者广为称道。但是,接下来,深圳晚报被网民进行质疑时,他们却措手不及。

其次,从版面和内容来说。深圳晚报花了整整四个版面在回应质疑。

深圳晚报2015年1月22日头版大标题:“姚贝娜眼角膜捐献采访过程还原”。下方一篇社论和四篇各个版面的核心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五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没有”。在A02版中,一篇长篇社论《我们为何一直保持沉默》,下面还有一个“声明”。声明的内容将 “深圳晚报记者伪装成医务人员进入北大医院太平间对姚贝娜尸体进行惨无人道地拍摄”指责为谣言和虚假言论,将进行法律追责。社论 《我们为何一直保持沉默》,其中使用有“我们”这个代词53次之多。这是针对质疑的一种典型的自我防御应急机制。

当一个诚信的品牌在认知协调的影响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认知失调的作用下,非诚信品牌自认为会有一个积极影响,但是却忽视了消极影响。深圳晚报的品牌符号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所指,即“媒体”。而长期以来,媒体处于话语权的顶端,由于信息不平等流动,使传统媒体缺乏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历练。深圳晚报在“姚贝娜事件”里承担了传统媒体的认知危机。

图:品牌危机的演化路径(来源:Hainsworth and Meng)

根据Hainswort和Meng提出的事件分析模式,他们将事件演化为危机的过程描述为一个包含四个阶段的过程:起源、干预和扩大、成型、解决。该模型很明确地画出一个事件是如何一步步演化为危机的。如图所示:

如果将品牌危机件事件的发展在时间轴上分割成一些小的时间片,那么品牌事件演化为品牌危机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于企业和公众的认知冲突,使企业的行为与公众的期望不相匹配,导致事件升级的结果。这一步步的演化,正是由于在每一个阶段,企业与公众在认知上存在着冲突,而这种冲突表现为行为与期望上的冲突,导致事件进入下一个阶段,最终形成危机。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看出,事件发展成为危机时,媒体报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事件的干预与扩大环节,公众和媒体报道非常重要。姚贝娜事件中,深圳晚报在这一环节中,作为不够,导致危机形成。“姚贝娜事件”发展的过程里,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域场,而深圳晚报在新媒体域场没有更多发声。在新媒体域场中,面对海量信息,深圳晚报是明显的弱者。

媒体话语权力变迁的原因

当下,人类的话语行为正在发生急速的转变。大众传媒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身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肢体等。报纸,广播,电视等改变了人民观察世界的方式,麦克卢汉总结道,报纸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接着网络的出现使人体观察世界的延伸达到了极致。麦克卢汉说: “电子技术使人类相互依存的新局面以地球村的现象重新塑造世界。”人们在理解麦克卢汉的这句话的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地球村”这个崭新的概念上,因为很多年后,网络轻易实现了“地球村”。诚然,“地球村”确实使人们惊呼,人类交流的范围将到达前所未有的顶点。然而,麦克卢汉可能强调的是“电子技术”,“地球村”只是他管用的夸张的手法而已。

新媒体获得话语权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获得最为广泛的受众 (或者称其为“用户”更为准确。因为用户既是接受者,也可能是传播者)。

首先,从理论思维而言。第一,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传播是有限的,有选择性的,从而拒绝了众多观点的传播。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任意的,大量的观点汇聚在一起。第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是“给予”,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分享”。第三,传统媒体对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有相对固定的要求,而新媒体更多主张个性体验。

其次,从技术特征而言。第一,新媒体,特别是手机成为媒介终端以后,将信息生产和传递的操作难度降到了最低。第二,新媒体的媒介终端廉价,电脑、手机人皆有之。第三,传统媒体的容量有限,不可能把每个人的声音都展现出来,而新媒体中,“大数据”轻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第四,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时受时空的严格限制。第五,传统媒体是线性传播的,而新媒体网状传播,每个用户都是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新媒体时代,鼠标、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移动媒介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麦克卢汉所谓媒介是身体的延伸,强调的是身体最为信息接收的终端。而当身体成为信息发出的媒介终端时,个体话语权力的实现,变得异常简单,并且具有高度自主性。

传统媒体时代,个人的观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被更多的人知晓的过程复杂而漫长。而新媒体时代,将观点传播出去,并被更多的人获取,可能仅仅只是点播几下手指。从传播到再度传播变得异常简单。

无论学者们将新媒体称为 “全媒体”、“自媒体”、“泛媒体”等等,都说明了新媒体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共存的。当新媒体这种崭新的媒体形态站在传播者的位置时,它便已经拥有了话语的权力。诚然,新媒体并没有超越传统媒体话语的权力,毕竟信息生产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而这种信息的生产技术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马克思·韦伯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世界的“祛魅”(Disenchantment)过程。“祛魅”消解了先验的理性,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和魅惑力。新媒体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马克思·韦伯所谓的“祛魅”推向了极致。它正在极力破除“逻各斯”中心,努力实现着平等、自由、多样、广泛的人际交流。

(王党飞: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王子毅:湖北日报)

猜你喜欢
姚贝娜传统媒体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危机”中的自信
从偷拍姚贝娜事件看媒体侵犯隐私权
由姚贝娜病逝新闻事件论新闻速度的维度重构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