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筑60秒

2015-12-22 02:42:18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15年7期
关键词: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师

栏目主持:叶扬

改进建筑60秒

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Architecture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筑境设计主持人

CHENG Taining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airman, CCTN DESIGN

我想讲一个热门的、也是敏感的话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句话在媒体上有很多议论,对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搞奇奇怪怪建筑”,我觉得主要是指那些违背建筑的基本本原的、只是在形式上追求怪异的建筑,就像CCTV大楼。对于这个建筑是否好看,可能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这种造型所带来的建筑上、安全上和经济上的问题却是明摆着的。一个建筑悬挑75m,从人员安全疏散距离来讲,明显违反消防规范,而且北京这个8度防灾抗震地区,悬挑75m对抗震也非常不利,在工程造价上也存在着很大的浪费。这样做就把这个建筑变成一种装置艺术、变成一种雕塑了,这就违背了建筑的本意。所以,我对这种设计思想,或这种思想所带来的影响是持否定态度的。其实,这和“奇”“怪”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古人讲的“守正出奇”,这个“奇”是文学与绘画上的一种追求,扬州八怪的“怪” ,历来也都有很好的评价。因此,“奇”中有“正”,“怪”得有理,就应该肯定。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创新了。□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ZHANG Jinqiu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ef Architect,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如果要改进建筑的话,首先要改进人们对建筑的观念。建筑是由人造出来的,有不同的观念,就会造出不同的建筑,就会对不同的建筑进行不同的评价、评论。观念对于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筑盖出来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不同的题目、环境、性质、功能要求的建筑都应该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现在往往不管是领导、开发商,还是建筑师们,对建筑都有自己固定的主张。领导希望建筑成为自己政绩的标志,开发商把建筑看成赚钱的买卖,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偏爱。我觉得人们对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很统一、固定的想法,应该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建筑,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筑应该不一样。我们设计幼儿园、小学,就应该很有童心,考虑儿童活动、玩乐、学习的要求,应该阳光、活泼、欢乐。设计纪念性的建筑,纪念的意义很重要,纪念伟人、诗人、重大事件,虽然都是纪念性的,风格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这样的历史悲剧而设计,需要很庄重深沉;如果是纪念诗人、文学家,建筑就应该符合他的气质。我觉得现在咱们很多人总是说什么建筑是最“先进”的,说的不好听些,指的是时尚。“先进”首先表现在技术和功能上。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材料、建构手段,应该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但艺术形式和风格不该有先进和非先进的差别。性质不同不该用一个尺子来衡量。艺术,不是越新越先进。你能说现在的音乐比莫扎特就先进?你能说现在的雕塑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大师的作品先进?我觉得艺术上不能这么衡量。我看咱们现在总是想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建筑。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建筑的多样性,领导的思路也会更开放,开发商也会知道建筑不光是为了赚钱,建筑师更是游刃有余,在创作的大海里可以尽量发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建筑就会更美好。□

后工业城市:纽约、伦敦、巴黎的政治与规划

Post-Industrial Cities: politics and planning in New York, Paris, and London作者:H. V. 赛维其/H. V. Savitch

出版: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1970、1980年代是西方工业国家城市发生巨变的时期。老工业的衰退使战后持续繁荣近30年的西方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停滞;与此同时,与全球化相伴的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革命又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后工业城市》一书从政治和规划两条线索分析1970、1980年代纽约、伦敦和巴黎在以下5个方面的状况。(1)人口与产业的变化;(2)规划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3)在各种规划决策的背后发生过什么样的政治层面的斗争;(4)相关事件揭示了建成环境政治的何种本质;(5)通过3个城市不同过程的比较,我们如何理解政治与规划的相互关系。

该书继承了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6)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生产的核心是处理生产领域的“效应”(effects)。它围绕管理信息传播而运转,以此谋求“社会治理、商业效率、需求管控、科学创新”。

作者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城市蓝领工人被白领职员所替代这一关键因素,剖析了纽约、伦敦、巴黎这3个典型的后工业城市的重构、重要规划决策的过程,及其社会后果。作者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数据,认为由于3个城市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不同,城市在向后工业转变的过程中,新兴白领阶级与传统蓝领阶级的利益与得失不一定完全是对立的。但从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更广泛的资料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的后共工业社会的发展的确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差别。尽管如此,《后工业城市》一书以产业和劳动力替代为主线,分析城市政治与规划的思路,对于今天所有致力于思考如何应对转型的中国城市和规划的人士来说,仍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撰文: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建筑别册系列15:战争与建筑

Pamphlet Architecture 15: War and Architecture

作者:利布斯·伍兹/Lebbeus Woods

出版: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5th edition, 1996

利布斯·伍兹在这本叫做《战争与建筑》的小册子中,选择冲突中的前南斯拉夫城市萨拉热窝展示了他构想中的建筑的可能性——“建筑”作为社会等级、文化符号、种族识别、信仰存在的符号在战争中被砸碎、被解构、被重组;建筑传统的目的性被异化,“适应”与“生存”过程中的信息留存最终创造了新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形式;而基于“战争”的极端特征与解构的现实条件则带来了新的关于建筑设计本质问题的探讨与探索。固然书中预设的场地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其极强烈的特征性——如伍兹本人所说:“建筑应该作为装置反映当下的世界并能够以一种激进的形式存在且去改变它”,且诚然伍兹作为披头士一样的角色把建筑和其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其文字之外建筑作为一种自治的本体的可能性的延展却并未止步——书中的萨拉热窝完全可以成为千万个处于矛盾中的城市和建筑条件的极端代表,战争也只是各种建筑问题极度放大后的隐喻,但终其所留下的是“建筑设计”作为众多社会、历史、技术条件的承载者的痛苦而反复的挣扎与涅槃。本书同时也在观念上颠覆了传统现代主义对“彻底砸碎旧世界”(tabula rasa)作为现代主义设计必要条件的观念。这本书出版于1990年代中叶,正值伯纳德·屈米和格雷戈·林恩等人刚刚在哥伦比亚大学兴起计算机学派之际,其颠覆性的建筑形式语言对当时的学界冲击可想而知,以至于其形式上的探索让我们甚至在之后Mophosis等著名事务所的作品中也能窥见一斑。然而时过境迁,在当今借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形式泛滥的今天,伍兹的作品可能已不再足以吸引大众的眼球,故重新审视其形式后的源流和滥觞在现今就更显得弥足珍贵。□(撰文:庄子玉,德国RSAA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托马斯·赫斯维克:制作

Thomas Heatherwick: Making

作者: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出版: Thames & Hudson, 2013

此书全面收录了赫斯维克从1989–2012年间的大小作品140个,按照作品完成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从赫斯维克学生时代的作品,一直到最近享誉全球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火炬,不仅可以看到其创作思想的演进,更能够看到其所有项目实现方法的一致性:无论小至明信片,抑或大到建筑城市,每个作品概念极为清晰。每一个项目不仅有详尽以及关键性的图片,而且都配以赫斯维克本人详尽的文字介绍:作品的创作概念、项目背后的各种文化政治背景、制作的工艺过程、参与互动的众多团队的情况等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就拿大家所熟悉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来讲,其形式想法来自于之前做过的3个作品:1999年的毛发建筑(Hairy Building)、贝尔赛光芒小屋(Belsay Sitooterie)以及2000年的巴尔纳德兹农场的花园小屋(Barnards Farm Sitooterie)。将这4个作品的放在一起解读,才可看到同一形式原型在各种语境下的不同应用,以及尺度与技术层面上的演进。只有看到其前3个作品的具体介绍,才能够真正了解到英国馆想法产生的过程,也才能理解到赫斯维克设计作品的关键:不仅每一个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概念亦是诗性的表达。这恰恰是赫斯维克作品最与众不同之处:形式存在背后的意义才是作品的真正价值。拿他写在本书前言的话来讲,即所谓的“三维概念”(ideas in three dimensions)。

除了作品的名字,每个项目都以一个问题作为副标题,成为作品概念的出发点。书中排版经常引用象征性的图片,结合时而出现的比喻性文字,使设计概念通俗易懂。阅读本书时,读者不由会联系到许多当今流行的设计思潮,对我们的实践有很大启示。□(撰文:鲍威 ,鲍威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A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Carpentry System according to Ying Zao Fa Shi

作者:陈明达

出版: 文物出版社,1981

每一位尝试阅读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的读者都会发觉:这是一部神奇的著作。业师王其亨先生就曾多次跟我们忆起他求学时“硬着头皮”啃这本书的经历——也正缘于此,王老师才在就读研究生时选择问学于陈先生。这当然不是“猎奇”,而是由于这部著作的学术感召力:或许可以说,自朱启钤重新发现《营造法式》近百年来,陈公此书仍是解读原书最深入、最具启发性的论著。其探究种种建筑问题时将原书由于体例所限而分散于各卷的相关细节整合于己论辩之下的强大逻辑力量,每次读来,每次都会为其气势所撼动。

究其原因,作者数十年浸润于《营造法式》对原书内容的熟稔,数十年田野考察对相关建筑实例的熟稔,使得他在营造学社时期便耳濡目染的学院派建筑法则终于发酵,此前10余年出版的《应县木塔》就已是成功的小试牛刀。而这样的因缘际会,关键的催化剂其实是他在而立之年开始介入建筑设计实务。对完整设计过程的经历,一定大大推动了他对以“综合”为要旨的建筑学原理以及原本就是围绕建造实务而编写的《营造法式》的感悟与理解。

追随老师梁思成的学术理念,陈明达对《营造法式》的研究也并未囿于原书,而是直指更宏大的“中国建筑”目标。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 ——“殿堂与厅堂”,就是他利用原书词语创造的新概念,成为解读中国乃至东亚古代木结构的“方便”。

梁思成曾说:“明达有奇思。”可能在那一代人里面,只有建筑学习经历如此完备且“有奇思”的陈明达,才能在学术成熟的花甲之年面对本身即是奇书的《营造法式》编织出这样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鸿篇巨制。只是,引他少年时入门的老师梁思成、刘敦桢,都看不到这本书了。□(撰文:丁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丁力扬

DING Liyang

B.1980,天津,中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

力禾建景建筑工作室创立人

B.1980, Tianjin, China

MArch.,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ounder, landTHING Architects

范路

FAN Lu

B.1978,江西, 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讲师

B.1978, Jiangxi,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Lecturer, Tsinghua University

郝琳

HAO Lin

B.1971,北京,中国

剑桥大学博士

欧华尔国际都市与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

INTEGER(IN+)绿色与智能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B.1971, Beijing, China

PH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Director, Oval Partnership Ltd. Managing Director, Integer

Intelligent & Green Ltd.

萨伊亚·霍尔门

Saija Hollmén

B.1970,卡里纳,芬兰

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硕士

霍尔门–雷乌特–桑德曼建筑师事务所/ Ukumbi NGO主持建筑师

B.1970, Kaarina, Finland

MSc.,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Hollmén Reuter Sandman Architects / Ukumbi NGO

延尼·雷乌特

Jenni Reuter

B.1972,帕拉伊宁,芬兰

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硕士

霍尔门–雷乌特–桑德曼建筑师事务所/ Ukumbi NGO主持建筑师

B.1972, Parainen, Finland

MSc.,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Hollmén Reuter Sandman Architects / Ukumbi NGO

海伦娜·桑德曼

Helena Sandman

B.1972,赫尔辛基,芬兰

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硕士

霍尔门–雷乌特–桑德曼建筑师事务所/ Ukumbi NGO主持建筑师

B.1972, Helsinki, Finland

MSc.,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Hollmén Reuter Sandman Architects / Ukumbi NGO

大卫·洛伦特·伊瓦涅斯

David Lorente Ibáñez

B.1972,加泰罗尼亚,西班牙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

H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72,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architect from ETSA Vallès

Founding Partner, H ARQUITECTES

何塞普·里卡特·乌利德莫林斯

Josep Ricart Ulldemolins

B.1973,加泰罗尼亚,西班牙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

H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建筑设计系副教授

B.1973,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architect from ETSA Vallès

Founding Partner, H ARQUITECTES Associated Professor, Projects

Department of ETSA Vallès

泽维尔·罗斯·马霍

Xavier Ros Majó

B.1972,加泰罗尼亚,西班牙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

H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巴塞罗那高等建筑技术学院建筑设计系副教授

B.1972,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architect from ETSA Vallès

Founding Partner, H ARQUITECTES Associated Professor, Projects

Department of ETSA Barcelona

罗杰·图多·加利

Roger Tudó Galí

B.1973,加泰罗尼亚,西班牙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

H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建筑技术系教授

B.1973,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architect from ETSA Vallès

Founding Partner, H ARQUITECTES Professor,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TSA Vallès

克劳迪·阿吉洛

Claudi Aguiló

B.1972,加泰罗尼亚,西班牙

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

DATAAE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莱斯高等建筑技术学院土木工程讲师

B.1972,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architect from ETSA Vallès

Founding Partner, DATAAE

Lecturer in Construction, ETSA Vallès

阿尔伯特·多明戈

Albert Domingo

B.1975,加泰罗亚,西班牙

毕业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巴塞罗那高级工业工程技术学院

DATAAE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75, Catalunya, Spain

Graduated as industrial engineer from the ETSEIB

Founding Partner, DATAAE

弗洛里安·伊登堡

Florian Idenburg

B. 1975,哈勒姆,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实习副教授SO-IL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B. 1975, Haarlem, the Netherlands MSc.,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ractic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at

Harvard University

Principal Architect, SO-IL

刘静

Jing Liu

B. 1980,南京,中国

杜兰大学硕士

SO-IL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B. 1980, Nanjing, China

MArch., Tulane University Principal Architect, SO-IL

伊利亚斯·帕帕耶奥尔尤

Ilias Papageorgiou

B. 1980,雅典,希腊

哈佛大学硕士

亚里士多德大学建筑工程学位SO-IL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B. 1980, Athens, Greece

MArch., Harvard University

Diploma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Aristotle University Principal Architect, SO-IL

赫尔穆特·扬

Helmut Jahn

B.1940,纽伦堡,德国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人文科学荣誉博士

慕尼黑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兼设计总监

B.1940, Nuremberg, Germany

Honorary Degree,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and Science,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tinguished Affiliated Professor,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CEO and Design Director, JAHN, LLC

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

Francisco Gonzalez

B.1970,墨西哥城,墨西哥

哈佛大学硕士

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总裁兼设计总监

B.1970, Mexico City, Mexico

MArc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ident and Design Director, JAHN, LLC

蒋培铭

JIANG Peiming

B.1967,无锡,中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蒋培铭工作室设计总监

B.1967, Wuxi, China

BArch.,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ef Architect, JIANG Peiming Studio in Radio, Film & TV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姜涌

JIANG Yong

B.1970,北京 ,中国

名古屋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

B.1963, Beijing, China

PHD.,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永山祐子

Yuko Nagayama

B.1975,东京,日本

毕业于昭和女子大学

永山祐子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B.1975, Tokyo, Japan

Graduated from Showa Woman's University

Founder and Chief Architect, Yuko Nagayama & Associates

斯特凡诺·普亚蒂

Stefano Pujatti

B.1968,阿维亚诺,意大利

南加州建筑学院硕士

ELASTICOSPA + 3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多伦多大学丹尼尔斯学院教授

B.1968, Aviano (PN), Italy

MArch., SCIARC

Architect, ELASTICOSPA + 3

Professor, UT Daniels University, Toronto

阿尔贝托·德尔·马斯基奥

Alberto Del Maschio

B.1966,阿维亚诺,意大利

威尼斯建筑大学学士

ELASTICOSPA + 3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B.1966, Aviano (PN), Italy

BArch., IUAV

Architect, ELASTICOSPA + 3

瓦莱里娅·布雷罗

Valeria Brero

B.1977,都灵,意大利

都灵理工大学学士

ELASTICOSPA + 3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B.1977, Torino, Italy

BArch., Politecnico di Torino Architect, ELASTICOSPA + 3

青锋

QING Feng

B.1977,四川,中国爱丁堡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B.1977, Sichuan, China

PHD., Edinburgh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威廉·罗伊厄

William Reue

B.1971,德克萨斯,美国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硕士威廉·罗伊厄建筑事务所所有人、主持建筑师

B.1971, Texas, United States

M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Owner and Principal Architect, William Reue Architecture

托德·桑德斯

Todd Saunders

B.1969,甘德,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硕士

桑德斯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B.1969, Gander, Canada

MArch.,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Founder and Chief Architect, Saunders Architecture

本·肖

Ben Shaw

B.1968,伦敦,英国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硕士

伯明翰大学硕士

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环境学院政策研究院主任

B.1968, London, United Kingdom MSc., Lancaster University

MSc.,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Director, Policy Studies Institut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宋晔皓

SONG Yehao

B.1970,济南,中国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B.1970, Jinan,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西夫·斯唐厄兰

Siv Stangland

生于挪威

毕业于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

HHA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创始人

Born in Norway

Graduated from The Osl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Founder and Partner, Helen & Hard

赖因哈德·克罗普夫

Reinhard Kropf

生于奥地利

毕业于奥斯陆建筑学院

HHA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创始人

Born in Austria

Graduated from the Osl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Founder and Partner, Helen & Hard

穆威

MU Wei

B.1982,河北,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学士

华科优建(ACID)总建筑师

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人

B.1982, Hebei, China

BArch., HUST

Chief Architect of ACID, Founder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Lab (AaL)

卡娅·蒂尔特内斯

Kaja Tiltnes

B.1978,特隆赫姆,挪威

挪威科技大学硕士

Pir II Oslo建筑工作室建筑师、合伙人、总经理

B. 1978, Trondheim, Norway

MArch.,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tect, Partner and Managing Director, Pir II Oslo

阿里亚纳·威尔逊

Ariane Wilson

B.1974,布鲁塞尔,比利时

剑桥大学历史硕士

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艺术史士巴黎-瓦尔德塞纳国立高等建筑设计学院学位

巴黎-马拉盖国立高等建筑设计学院副教授、教育评价委员会成员

B.1974, Brussels, Belgium

M.A.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M.A. Art History,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London

Architect D.P.L.G., ENSA Paris-la-Seine Associate Professor, ENSA Paris-Malaquais and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of Criticat

张弘

ZHANG Hong

B. 1977,杭州,中国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B. 1977, Hangzhou,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张昕

ZHANG Xin

B.1978,齐齐哈尔,中国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B.1978, Qiqihar,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朱颖心

ZHU Yingxin

B.1959,齐齐哈尔,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技术科学系系主任、教授

B.1959, Qiqihar,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Vice Dean, Head of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师
昆明理工大学
胖胖的“建筑师”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加独”
环球时报(2018-09-13)2018-09-13 11:06:06
西班牙法院宣布加泰独立无效
环球时报(2017-11-09)2017-11-09 06:17:31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反分裂
环球时报(2014-10-14)2014-10-14 08:55:57